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校園 閱讀(4.28K)

歷史不背就考不好,那麼大學聯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1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係。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併、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緻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絡,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係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係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大學聯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宋明理學

(一)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2、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

(1)內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慾

(2)歷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為“偽學”。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2、陸王心學

(1)內容:

陸九淵:①“心即理也”②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

王陽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①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一、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

1、歷史條件: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和誘導作用

2、時間地點成份: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官僚、地主、商人。

3、早期著名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後被英商耶鬆船廠吞併);廣東南海縣繼昌隆繅絲廠(1881年停業1920年閉歇。);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4、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

(1)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

(2)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微乎其微,輕重比例不適調。

(3)企業裝置簡陋,技術落後。

(4)佈局不合理,這些企業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5)、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迫,決定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既有其社會歷史的進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5、意義:這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出現就標誌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標誌著中國新的生產方式的誕生,它是當時新的生產力,代表中國向近代化邁出了新的步伐。

6、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根本原因:產生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

(1)革命性: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要求。

(2)妥協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由於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係,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

二、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

(1)時間:19世紀四五十年代。

(2)過程:外商企業—洋務企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3)來源: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4)分佈:沿海、長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5)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優點;身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三重壓迫、剝削,革命性最強;和農民階級有著天然聯絡,便於結成聯盟;集中程度高,便於宣傳,組織工人進行鬥爭。中國無產階級這些特點和優點,必然使它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

(6)中國無產階級早期鬥爭: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悲慘的生活境遇,已經使他們具有強烈的鬥爭精神。如香港工人罷工、江南製造總局工人罷工等。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第一,使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變化,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第二,使中國社會階級結構產生了變化,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無產階級隊伍隨之壯大。

第三,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並開展了一系列的鬥爭;同時,無產階級也隨之壯大,這又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發達的古代農業

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演變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

(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後,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耦犁(趙過)、耬車(播種工具);東漢—耦犁推廣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轅犁(江東地區)

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

魏晉南北朝—耕耙耱技術(北方地區);耕耙技術(南方地區)

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

灌溉工具:翻車(曹魏時馬鈞改制)、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農業的精耕細作的意義:水利工程和農業灌溉工具的運用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時間:春秋戰國

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單位

②男耕女織

③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精耕細作

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積極①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②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

消極①小農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

②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2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製、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於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係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制度。擺脫了血緣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權統治。

(2)秦漢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並重,直至明清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軍機處,體現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的趨勢。

(3)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推動了秦漢至明清統治者採取措施調整地方機構。從分封制、郡國並行制、行省制再到權分三司,體現了地方日益聽命於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趨勢。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1)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的過程。

(2)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絡起來,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3)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農耕文明下的農業和手工業

(1)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

(2)中國古代手工業經營主要有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形態;冶金、制瓷、紡織一個領域手工業成就突出。

(3)兩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後世稱為“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和經濟政策

(1)商朝出現職業商人。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晶市場和大商人。

(2)秦漢時期。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活動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

(3)宋代商業環境相對寬鬆;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4)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5)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認為農業是本業,工商業是末業。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並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環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於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正統地位。

宋明理學和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

(1)宋明時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學。理學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時期的新發展,更具思辨性、哲學性,受到了統治階級的認可,緩和了危機。

(2)明清之際: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社會環境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進步思想家的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經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程序。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一席。並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展。並呈現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

近代前期列強侵華和中華民族的抗爭探索

(1)鴉片戰爭的發生,是英國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必然結果。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所籤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遠遠超過了《南京條約》等條約,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南東南沿海擴充套件到整個沿海並深人內地。領土主權進步遭到破壞;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

(3)《馬關條約》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徵,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6)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7)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列強在中國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域性的統治工具;它為民族資本豐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3)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中國的抗戰,是在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兩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5)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l947年春,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