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深圳會考歷史必背考點知識

校園 閱讀(2.43W)

再過段時間,我們就要迎來會考,深圳的學生複習得怎麼樣了呢?歷史也是需要特別重視的科目,因為要複習的知識點非常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考歷史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深圳會考歷史必背考點知識

  會考歷史考點知識

1、父系氏族社會取代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是什麼?

答:男子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取代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在經濟中開始占主導地位,婚姻關係相對固定,首領都是男性。男子開始支配社會。

2、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江大河流域?

答: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水源充足,氣候溼潤,土地肥沃,便於灌溉,有利於農耕,為以農業為基礎的古代文明創造了有利的生態環境。河谷地帶物產豐富,魚類資源豐富,便於漁獵事業的發展。

3、新航路開闢的意義:

新航路的開闢是繼鄭和下西洋之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為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開闢了道路,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世界走向整體發展起重要作用。

4、什麼叫文藝復興?它有何作用?

答:14世紀義大利最先出現了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思潮。人文主義者藉助與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展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史稱“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衝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開闢了世界資產階級的新時代。

6、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

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7、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它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8、《人權宣言》是哪國通過的,為什麼說它有進步意義?

答:是法國通過的。它宣稱,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它否定了封建專制等級制度,具有進步意義。

9、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產生有何重要作用?

答: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採礦等工業部門採用蒸汽動力和新技術,而工業的發展刺激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產生。

10、《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於1848年2月,它的發表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部分組成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

11、美國內戰的起止時間及意義:

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質、內容及意義?

目的:為了使俄國儘快地擺脫落後狀態;性質:封建性質的改革;內容: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徵兵制,建立海軍;鼓勵發展工商業,引進西方技術;推行學校教育和提倡西歐生活方式;意義:推動了社會進步,鞏固了沙皇專制制度,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俄國逐漸成為歐洲強國。

13、俄國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是什麼?

答:1861年,沙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其內容是:①宣佈農奴獲得人身自由,②農奴獲得解放時,得到一份地,必須高價贖買。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意義: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14、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內容、意義。

性質:1868年的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化軍隊。提倡文明開發,大力發展教育。意義:它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封建殘餘,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會考歷史基礎知識

明朝

一、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太祖加強君權措施:

①廢行中書省(行省),設三司;

②廢丞相,權分六部;

③設殿閣大學士,逐步形成內閣制度;

④設錦衣衛,由皇帝指揮。

2、廠衛特務機構的設定,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一種表現。明太祖時設錦衣衛;明成祖時,設立特務機構——東廠,以宦官為統領,由皇帝直接控制;明朝中期,又設立西廠。

3、八股取士(加強思想統治):明朝沿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實行八股取士。命題範圍是四書五經,文體是八股文。對文化的發展起了阻礙作用。

二、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1、鄭和下西洋:(今年已經有600週年)

(1)西洋:今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即太平洋沿岸地區)和印度洋沿岸地區。

(2)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

(3)時間及到達地點:1405年--1433年,鄭和前後七次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秋冬順東北、西北季風出發,夏季順西南、東南季風返回。(泉州靈山聖墓內的鄭和行香碑上,記載了鄭和第五次航行前來此處行香的史實。)

(4)意義:

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

(5)鄭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③造船技術先進,指南針用於航海;

④我國人民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⑤鄭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難和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等。

2、戚繼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繼光率戚家軍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 1565年,東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肅清,保衛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封侯非我 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

3、西方傳教士東來:歐洲天主教傳教士,也在這時來到我國傳教(最有影響的是義大利人利瑪竇,他也是第一個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紹給西方的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4、1553年,葡萄牙侵佔澳門。(葡萄牙是最早侵略我國的西方殖民者)

  七年級歷史常考知識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2、目的:第一次: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絡。

3、過程: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隨從西出 長安,歷時13 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往來。

二、絲綢之路

1、背景:張騫通西域以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2、路線: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 、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

3、影響: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於中國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漢武帝還大力開闢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海上絲綢之路”

三、對西域的管理

1、時間:公元前60年 2、措施:西漢政府在西域設定 西域都護 ,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 3、意義:標誌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是我國的領土。

4、東漢明帝派班超 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間,還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紙術的發明

西漢時期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二、 張仲景和華佗

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辯證分析病情對症治療和“治未病”理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後世稱為“醫聖”。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便於實施外科手術;創造出“五禽戲”,幫助人們用來強健身體。

三、歷史鉅著《史記》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

四、道教和佛教

道教: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黃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會上的一些神仙方術。當時在漢中、巴蜀地區還有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人們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