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分析

校園 閱讀(4.9K)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這其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作用。這裡的“導”,很大程度上靠設疑提問來實現,有人認為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所有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體現。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關於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分析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可見,課堂提問與教學的關係,其價值遠遠不在於形式上的熱鬧。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幫助學生走進新課程,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問題和誤區

課堂提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針對相關教學內容,設定一系列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富有啟發性,可思性,邊貫性的提問能促進教與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與反饋,使教學活動變得快樂、輕鬆、有效。

從學生方面來看,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誘發學生多問、敢問的治學精神,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養成從容沉穩,應對自如的表達能力。儘管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進行過成千上萬次提問,但真正善於提問的教師少之又少。據筆者多年的調查發現,目前提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誤區:

1.提問過於頻繁,問題數量過多。

筆者就此調查發現,一堂40分鐘的課,平均每分鐘就問一個問題,學生被諸多問題牽著鼻子走,哪有時間進行思考!往往是在一個接著一個個問題“轟炸”下,“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

2.重複問題和重複學生的回答。

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重複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不良習慣把學生訓練為只會抓住“重複”的問題而不去認真地或直觀地注意問題的初次出現。這種習慣會導致大量有意義時間的丟失,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這並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能重複問題和老師的回答。如在一個很大的沒有擴音裝置或擴音裝置不好的教室,或是問題本身較複雜,有多個層面,就有必要重複問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避免這種無意義的重複。

3.不會傾聽學生正在回答的問題。

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注意兩個方面:肯定的態度和聽個技巧。作為教師,你可以自己觀察你自己或請別人觀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對學生感興趣?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到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明顯表示出你對學生的尊重於興趣。學生可從教師的這些行為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老師對我說的很在乎,我說的一切很重要。相反,如果你坐立不安,目光遊離,表現出不耐煩,在教室裡走來走去,或將目光轉向窗外或看另外同學的小動作。那麼學生會從你的非言語行為中得到完全相反的反饋----我可能說錯了,趕快打住。

4.總是選擇相同的學生回答問題。

走進學校,經常聽見學生的抱怨“我的老師從來不點我”或“老師總是喜歡點那幾個學生”。從這些抱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不滿和挫折感。僅點幾個(通常是能力強和學業成績突出)學生的教師給了大多數班級成員一個消極的強化----反正我的學習不好,老師比喜歡我,也不會關注我,儘管玩吧。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學業越來越沒興趣,在課堂上開小差,從而導致集體鬥志的喪失。

5.控制問題的答案。

你見過這樣的課堂沒有,就是教師很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然後自己回答;或是讓學生回答後又打斷學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學生答錯之後沒有試圖啟發學生思考就加入了個人的評價。結果,整個課堂上只能聽見教師的觀點,而沒有學的觀點,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對還是錯。這些都是極端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行為。

當學生知道教師不讓他們完整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怎樣學會去思考、去形成邏輯思維?教師的這些行為往往使學生感到萬分沮喪,學生難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問題的邏輯系統,從而使學生消極地對待教學。如果確實是問題太難,教師應該充分地啟發學生或留給學生課後思考。

6.給予學生消極的反饋。

當學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確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錯誤時,很多教師僅僅只是簡單地說:“你離題了”,“不對”,“不正確”。在有些時候,教師故意出些刁鑽古怪的題目讓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回答,當學生答不上來時加以冷嘲熱諷,以示懲罰。實際上,著都是消極的反饋方式,會降低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願望。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啟發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細想想,看還有沒有要補充的?”“不,並不全對。”或“你能告訴我是怎樣得到這個答案的嗎?”這些不帶任何消極感情色彩的中性詞語。

7.忽視學生的提問。

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當場主動提問的學生中,國小生僅佔13.3%。專家分析認為,學生在課堂上不願提出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提問、表達受到各種限制,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指責甚至挖苦、批評,於是因怕給自己惹麻煩而不提問題的學生只能是越來越多。教師忽視學生的提問是導致學生不愛提問的罪魁禍首。

對策

以上這些做法,嚴重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限制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勢得不到體現,導致的後果令人擔憂。有鑑於上述種種後果,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通過課堂提問來組織教學活動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讓學生敢問、多問。教師既要給出學生“自己說話”的自由和“說自己話”的權利,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獲得自我滿足,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善於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並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時時處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

第二要旁敲側擊,善於啟發。在整體把握全篇的基礎上,注重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巧設問題,吸引學生。有意識地把設問的過程當作開啟學生思路的過程,啟用他們思維的靈性。在學生思路梗塞時巧言啟發,在對立或矛盾中誘其比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層面鍛鍊學生的思考力,使他們思維向縱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樂趣。

第三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個難的大問題,可以科學地分解為幾個容易的小問題,步步誘導,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解決難題。設問要結合學生年齡、研習課題、能力實際,使他們回答問題時可望又可及,既不因為問題過難而使學生望而卻步,甚至挫傷學生思考和回答題的積極性,也不因為問題過簡單而使學生驕傲自滿,思維惰性滋生,這樣對於他們素質的提高毫無價值,有序地結合問題,有助於理解和正確利用知識,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又避免了語文教學雜亂零散的弊病。

第四要適時設問,隨機應變。設問的目的`在於解決疑難,而不是把學生問倒,更不是作為花絮點綴課堂,創設“學生活動”的形式。是否適時發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過早發問,造成氣氛緊張,學生內心茫然,容易造成課堂冷場;過晚發問,學生勿需思考就能對答如流,使問題成為“瞎子戴眼鏡,多餘的圈圈”,毫無所值。

此外,還要善於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問題的難度,切入的角度,提問的方式,以把握知識要點,訓練重點和教學程序。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以人為本,無數成功者的歷程表明,個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遠比知識的積累更為重要,語文課也同其他課一樣,肩負著提高學生素質的重任。語文教材中有的作品有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有的作品為學生展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現象。

有的作品能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錘鍊學生堅強的意志……。這為我們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實現學生素質的提高,必須在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師的提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一方面是課堂調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做到單向發問誠然不夠,應該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在討論中互問,與教師對問,使語文教學真正呈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也應是無窮無盡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全成長,為了全方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探索向學生激疑設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