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讓生活走進語文教學的課堂

校園 閱讀(8.74K)

一、 課堂上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如何讓生活走進語文教學的課堂

情感,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主動認知和心理活動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情感被激發,能促進意志的發展,推動學生更加勇敢、自信、主動地去學習,不斷獲得成功。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資訊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產生教學合力, 是把生活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學生與教者之間的情感共鳴。

在學生與教師的生活中,有著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近的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是對生活的零碎體驗,可能是生活中的不起眼的點滴心得,可能是一現即逝的、而且永遠不會再有、但可以回味的一種心靈感悟,也可能是經常出現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一感悟找到與學生感情共鳴的基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對教學的效果來說應該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在教師與學生找到情感共鳴的時候,最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此種狀態下,可以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還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饋言。讓語文教學的課堂不只學語文,而是敞開心扉,用“心”和學生對話,用“心”和學生交談,讓“心”與“心”之間的碰撞,激起學習的火花。如在執教《小鎮的早晨》第三自然段時,緊緊抓住“緊張”一詞做開了文章:

師:生活中有過緊張的感覺嗎?

生:有過,當我上學要遲到的時候,心裡很著急,很緊張。

生:在很多人面前發言的時候很緊張。

生:我也有過,當我犯了錯誤的時候,就緊張。

生:有過啊,剛才那劉星宇說的就是,考試之前是緊張的感覺,我有過。

師:老師以前在考試之前也有緊張的感覺,而且有時候還是非常非常緊張。這是很正常的,每個人在考試之前都會緊張的,不用怕。犯了錯誤有些緊張也很正常的,知道自己錯了,只要改過來就行了。老師記得剛做教師的時候,第一次上課還說錯了話呢!那也是因為緊張的原因。……

講到這裡,聽課的學生在下面“交頭接耳”了,有的還在偷偷地笑。我想,如果下次再考試的時候,那些緊張的同學一定會不再緊張了吧?

(二)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情感共鳴

教材編排的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的。教材中對許多內容的描述其實就是學生生活中的一個剪影,一個不經意間從眼前滑過的生活畫面。只是我們不是有心人,沒有能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筆把它記錄下來而已。在學習這些課文時,這些畫面又會很自然地在學生的腦海中重現。這時,能利用這一瞬間抓住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共鳴,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語文素養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主人翁”的感覺。還用《小鎮的早晨》的一個教學片斷為例:

師:選擇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一下小鎮的熱鬧吧。誰讀一讀你選擇的部分。

生:“路不寬,人很多,沿街……第一批顧客。”

師:還有誰想讀一讀你選擇的部分?

生:我也是選擇的這一部分。

師:好的。那你也讀一讀吧。

生:“路不寬,人很多,沿街……第一批顧客。”

師:還有誰想讀?

生:我也選擇的這一段。

師:也選擇的這一部分啊,那也讀一讀吧。

生:……

師:選擇這一部分的同學多嗎?舉手給老師看看。

(有一大半的學生)

師:為什麼你們都喜歡這一部分啊?

生:我讀了這一部分,就好像自己和媽媽去買菜時一樣,真的很熱鬧。

生:我也去買過菜,就像書上說的這樣。

師:這作者就好像和我們在一起,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真是太“厲害”了!

正是這樣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描述,與學生的認知相近,產生情感共鳴,激起學生內心學習的情趣,所以學生很喜歡讀這一部分,讓學習成了快樂,讓學習成為生活,讓學習成為享受。如果有一天,學生和他的家人再去菜市場買菜時,一定會想起作者這麼生動有趣的描述,說不準還會情不自禁地背誦出來呢。

(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

學生之間有著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他們可以談天說地,可以天南海北,可以東拉西扯,可以……原因何在?因為他們是同齡人,有著共同的情感體驗。傳統的語文教學沒有顧及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感受,只是把學生引導到老師早已設定好的“圈子”,是教師對教材的再體驗,是重複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所以,一堂課結束,學生學得更累,教師教得也不輕鬆。如果在語文學習的課堂上,能夠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學習的感受,相信學生們一定會更喜歡上語文課,更喜歡學習語文。在教學《快手劉》時,讓學生談談讀了課文的感受。孩子們用自己的思想,從他們的角度,用他們的眼睛,解讀課文。一個學習小組是這樣交流他們學習後的感想的:

生1:快手劉如果是在我們學校周圍,我一定會天天去看他變魔術。

生2:我會拜他為師,學會這個戲法,我就可以變給別人看,那多神氣啊!

生3:快手劉真“精”,用變“小碗扣球”的戲法來吸引人買他的糖吃,真會做生意。

生4:他也該再學幾種其它的魔術了,要不,天天去看的都是這個戲法,會覺得沒意思的,他的糖也就很難賣了。

生5:他可以用送獎品的方法來賣他的糖。那北邊的那個小商店就是這樣做的,昨天我買筆的時候,還送給我一個貼畫。

生6:我上次買筆記本的時候他送給我的是一個玩具小汽車,回去玩了一會就“咔嚓”了。

生2:反正是送給你的,你又沒有花錢。

生5:我的貼畫可不會壞啊。

……

學生的交流並沒有觸及到教師想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多練、熟能生巧。但這些是學生的心裡想說的,是他們生活中有過的體驗。其中也不乏一些新鮮、有趣、獨特的見解。看,那位學生建議“快手劉”要多學幾種變戲法的本領,要懂得創新,這不正是我們祖國、我們民族需要的精神嗎?語文的工具性在這裡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

二、 善用教材,讓教材走進生活

如何讓生活走進語文教學的課堂,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這依賴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一)傳統考評制度給教學帶來的誤區

傳統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教材的講解,增加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功利主義的侵襲和應試教育的擠壓下,形成了“以本為本”教學思想,禁錮了教者的思想,不敢超越教材,教材成為教學的依賴。不管是有用的,還是沒用的,只要有可能成為考核學生學習成績的,都灌輸給學生。相反,那些很具有實用價值、有助於學生能力培養、但不可能在考試時遇到、無法用分值來衡量教學效果的內容則成為選學內容,抑或不講,抑或略講。這與《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大相徑庭。

(二)善用教材,不依賴教材

教材是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載體,是我們教學素材的參考依據,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理論平臺,是教育科研人員以及教學一線的工作人員根據兒童身心特點、憑藉自己多年教學積澱的`經驗編寫而成,有著很強的科學性、思想性、知識的系統性。所以,教材在教學中的主" 導地位和指導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但是,我們在教學中不能依賴於教材,被教材的編排思想和內容束縛住手腳。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合理組合教材、運用教材,讓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1) 教材是生活的再現

教材中編寫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具有大量的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是平時的生活場景經過作者的筆,利用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是情感的再體驗,意識的再強化。其意義在於把已有的認知、體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然後再付諸實踐的過程,從而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基礎。因此,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應該讓它成為生活的再現,把學生帶進生活的意境。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情境教育的提出者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根據教材創設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把學生帶進教材,讓他們融入其中,與教材同喜同悲、同歡同樂。讓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寓寄在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中,讓教材的思想、意識、價值觀隨著情感的遷移過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2) 生活是教材的延伸

教材只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的平臺,但知識的淵博不僅僅與此。生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寶庫。教材只是語文教學的介質,不是語文課程的全部內容,應該把教材看成是一種有待於師生共同開發、構建的學習資源,師生應該利用各自的生活實踐,共同合作,共同創造性地加以運用,每堂課應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和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下雨了,有些學生老是往窗外看,老師讓學生到室外去“瘋”,不過,有個“條件”:得帶著任務,用心去觀察。同班老師的小孩沒人帶,課間跑到教室找媽媽,快上課了,小孩賴著不肯走,教師索性讓學生寫觀察作文《小妹妹來到我們班》。班主任在班上放了一本本子,取名《心靈網咖》,讓學生們按照網路規則,用網名來寫公開的悄悄話,老師叫“大江東流”,學生們則是“小酷妹”、“小偵探”……把許多不便言說的東西,都寫在本子上。教師把生活中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片斷、場景、細節,充分加以運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自主的、積極的、多樣的、充分的參與,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生命活力。

(3)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裡,蘊藏著豐富的課程教育資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其教學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的素質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拓寬教材運用的領域,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絡,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學生在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整合中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群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努力構建一個開放的、豐富的語文學習的世界,要打通課堂生活與社會生活聯絡的通道,開發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