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讓音樂走進語文教學

校園 閱讀(1.32W)

古往今來,無論是謠諺、詩歌、詞曲,大都能作為“歌曲”演唱的,只是年代久遠樂譜失傳,有些已無法再現了。但語言文字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卻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肯定地說:音樂與語文的結合,不但可行而且必行,語文教學與音樂教學的相互滲透,可以激發學生學好語文、學會音樂的興趣,陶冶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藝術素養,能在藝術感受中學會和掌握記憶方法。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恰好為我們提供了與音樂巧妙結合的舞臺和契機。為此,在使用本教材的過程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如何讓音樂走進語文教學

一、 以歌匯入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認為:“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如能恰當地使用音樂,讓樂曲作用於學生的聽覺,那就會使他們置身於樂曲所創設、營造的特殊氛圍中,調動其情感,促進其理解。新課開始時,先播放一段有關的樂曲或歌曲,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時代背景,能創設一個非常良好的教學氛圍,把學生帶入新課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我在教學《失街亭》(高中第四冊第11課)一課時,首先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那深沉、渾厚的的樂曲將學生帶入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戰爭氣氛之中,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各軍事集團間鬥智鬥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諸葛亮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鮮活的人物形象也歷歷在目,如在眼前。這樣,歌曲帶領學生感受雄厚的歷史,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二、 以唱代講

有位理論家曾經這樣說:“音樂是不需要中介的語言,它往往通過直感式的體驗,讓聽者從音響感知中產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起人們的類似聯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播放或清唱一首能與課文內容高度匹配的歌曲,常常能把老師怎麼也講不清的、課文中蘊含的東西淋漓盡致地傳給學生。 例如,在《杜鵑枝上杜鵑啼》(高中第一冊第四課)這篇課文中,作者兩次寫到波蘭民歌《小杜鵑》。文章第一段這樣寫:“可是波蘭有支名民歌《小杜鵑》,我雖不知道它的詞兒,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歡愉之聲,悅耳動聽。”文章最後一段又寫道:“西方人似乎愛聽杜鵑聲,所以波蘭有《小杜鵑》歌。”在教學本課時,學生自讀後就提出來:作者連《小杜鵑》的歌詞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料定它定然是一片歡愉之聲”,並據此認為“西方人似乎愛聽杜鵑聲”呢?這豈不是沒有根據的胡思亂想?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告訴學生,作者不知道歌詞,而我卻有幸知道。因為我小時候愛唱歌跳舞,唱過這支民歌,如今還大致能記得歌詞。學生興趣來了,一致要求我唱。於是我邊回憶邊小聲地唱起來:“小杜鵑叫‘咕咕’,少年把新娘找。看他鼻孔朝天,一個也找不著。咕咕,咕咕¨¨¨”那歡快的旋律與歌詞,打動了學生,歌還未唱完,同學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教室裡一片歡聲笑語。我問同學們:“這支民歌是哀切的?還是歡愉的?”“歡愉之聲!”同學們齊聲回答。真想不到,一支歌唱活了整堂課。

  三、以樂帶背

《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加強積累”“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考查古詩文的背誦,光大綱推薦的篇目就夠多了,古詩文篇目中古文20篇,詩詞曲50篇,更何況要求學生背誦的還有許多現代詩文。學生背誦任務可謂重矣,要想讓學生輕而易舉全背可謂難矣。為了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減輕學生的背誦難度,本人在教學中注意適當地引入古詩詞歌曲演唱,直接以唱代教,以唱入感,以唱帶背。如本人在教學《虞美人》(高中第三冊第12課)時,我在簡單地介紹完作者、作品及課文的寫作背景後,就直接放錄音教唱同題歌曲,讓學生在舒緩、哀怨的歌曲中感受南唐後主李煜奔騰洶湧、滔滔滾滾的無窮哀愁,感受其深切的故國之思、故國之恨。通過音樂這個中介,學生更深刻地領會了詞的意境。結果,歌唱熟了,詞能背了,意境領會了,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配樂朗讀

配樂朗讀是現今語文課上一種常見的形式,選一首與課文情感一致的樂曲與朗讀同步播放,音樂的節奏、旋律就會將朗讀者拉進樂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讓他們在文學與樂曲交匯的海洋中神遊。 例如教《我與地壇》(高中語文第二冊第11課),在教師範讀第一部分“我與地壇”時,我便選取華彥鈞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為配音,樂曲悽婉流暢,跌宕迴腸,表達了飽嘗辛酸的感受和壓抑悲愴的情感,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向命運挑戰的倔強性格。這琴絃聲,是和著血和淚,從作者的心中流淌出來的。它是盲藝人阿炳靈魂深入的哀痛與呼喚,是他對命運的抗爭與反抗,是一位飽受生活的磨難,閱盡世態悲涼的音樂家對生活的無限感慨的真情流露。而我們的作者史鐵生,又何嘗不是“歷盡滄桑”“徹悟生死”呢?文作者與曲作者的身世經歷何等相似,情感又何其相通! 課文第二部分“我與母親”,字裡行間蘊含著一個偉大母親對自己孩子濃濃的關愛與呵護,在教學本段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更深地感受母愛,領悟親情。佈置學生朗讀時,我隨機播放了《世上只媽媽好》這首樂曲,悠揚、真摯、深情的樂曲深深地打動著學生們的心,當讀到“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時,他們早已淚流滿面,甚而啜泣不已。他們在誦讀課文的同時,終於找到了那份多年來想傾吐而無法說明白的情感。 就這樣,通過配樂朗讀,通過文字與樂曲的雙重刺激,學生怎麼能不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呢?又怎能領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呢?

  五、以曲引寫

音樂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能發揮如此效應,同樣,在作文教學中也有良好效果。大家都說“作文難,構思尤難。”但本人在作文教學中發現,通過播放樂曲再寫作文卻常常可以化難為易。因為學生在欣賞樂曲時極易展開想象,把樂句轉化為語句。前不久,我們就曾進行了先聽曲然後作文的試驗,一曲過後,學生們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提筆疾書,效果相當不錯。 總之,語文與音樂有著天然的、廣泛的聯絡,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的相互包容,相互滲透。讓語文教學走近音樂,讓音樂走進語文教學,課堂會是另一番天地,學生會因此有一個愉快的學習情境,語文學習會在愉悅的情境中得以昇華。

把音樂因素引入神聖的語文課堂,讓優美的語文課文插上優美的音樂翅膀,讓我們的神思馳騁在文學與音樂的雙重殿堂!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在愉悅中領悟,在享受中提高,這是語文教學的極致,也是我們的探索與追求。只要能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只要能平添語文的無窮魅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語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