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淺談讓新觀念走進國小語文課堂

校園 閱讀(1.92W)

新課改標誌著我國的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已開始越過瓶頸,向改革的縱深方向發展,語文教育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場急風暴雨式的洗禮,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將受到教育新理念的衝擊。它意味著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都將徹底打上歷史的烙印。因此,《感悟程標準》,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國小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然而在實踐中,真正地讓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條路卻很艱難漫長。下面僅就在教學中應如何深入地貫徹新課標的特點和精神從兩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淺談讓新觀念走進國小語文課堂

  一、重視學習方式,強調感受、體驗與合作,注重思考與探究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這一傳統觀念的革命。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成為了今後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心任務。

1、合作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21世紀的學生應當學會合作,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問題的解決。這種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於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而語文學習,對中國小學生來說,更需要一種群體的合作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發揮群體優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改善,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氣氛更強烈。

2、探究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就是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它旨在在體驗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問題,緊緊地追問、探索問題的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求知;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凡是學生產生疑問的,都可以作為探究的物件。探究性其實是人的與生俱有的本性,提倡探究性學習實際上就是為了糾正目前中國小校重知識的傳授,輕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重教師的教,輕學生的學等弊病。激勵探究這種天性,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開放足夠的空間,就是為了還原人的本性,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3、如何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課標中我們知道首先教師要真正地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自主性的學習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礎,有合作和探究的學習一定是高質量的自主學習。再次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體驗的時間,教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允許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最後還應尊重兒童的的個體差異,思維和認知具有獨特的視角,不同生活經歷、不同的個性特點、不同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學生視角的獨特性,決定了學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要承認差異,不搞統一標準。

  二、重實踐,重體驗,實現開放式大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目標,這反映了近年來語文教學改革的開放趨向,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須靠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同時,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個性、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又必須靠語文實踐過程中的潛移默化、薰陶感染來實現。過去的語文學習,往往與生活脫節,與生存的世界脫節,把語言文字從活生生的現實世界中抽取出來、肢解,進行純粹的學習,大搞文字遊戲。走出封閉的象牙塔面向廣闊的天地,在大自然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在山川河谷中陶冶性情,再也不見那高牆內四角的天空,這一種美好的學習應成為我們的追求。真正拓寬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領域,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育體系。對於語文的實踐性,我覺得要抓住四點:一是語文實踐的文化性,新課標不再提語言文字,而統稱為語文,就是說明了語文字身的文化性;二是語文實踐的自主性,探索和研究過程應是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三是語文實踐的體驗性,注重情感體驗和感悟;四是語文實踐的開放性,溝通課內外、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絡,充分利用網路、圖書館、博物院、紀念館、展覽館、各種標牌廣告、各種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日常的家庭生活等課程資源,讓學生在母語大環境裡歷練語文學習的本領。實踐證明,大語文教育體系不僅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而且促進了學生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生在更加廣闊的時空領域裡學語文用語文,會更加熱愛我們的母語,這是對語文教育體系的整合,也是對語文教育體系的創新,應該是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