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國中語文總結範文

校園 閱讀(1.2W)

XX年1月,我校語文組教師參加了市級課題“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到現在近兩年時間。在科研部門領導的指導下,經過實驗教師兩年來的研究,已初見成效。下面對課題的實驗情況做一下總結。

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國中語文總結範文

一、 課題的研究目標

1、 科研目標

通過研究,探究國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發展獨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發現和獲得知識,並在實際中去運用知識。教學模式是師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2、 育人目標

在教學中由問題引發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深層次理解並掌握及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整體發展,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3、 工作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真正改變角色,課堂教學變成雙向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專題研究,推進創新教育的發展。

二、 課題的研究假設(理論假設)

如果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對研究物件採取以問題為中心,層層設疑等措施,研究物件就會發生主動在認知結構中搜尋可填補構成問題“空缺”,縮短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的變化。

三、 具體研究內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們課題組在第一階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準備工作。

1、 選題。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申報。選題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理論”強調,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學習與建構,並要求教師從傳授者轉為指導者的教育理論。《學生主題理論》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策略時,要立足於學生的學會和發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認識學習理論》,學習是人們與四周環境相互作用時,通過同化——調節——平衡過程的多次反覆,使自身認知結構產生變化的活動。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不但要注意同化過程的引導,還要注意如何增強刺激、有效的調節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有效地學習。另外《系統論》、《最優化論》和餘映潮的《論國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以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都是我們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

2、 組建課題小組,確定並培訓實驗教師。我校課題小組的主持人為校長劉士蘭和語文組組長李紅梅。語文組全體教師為實驗教師。

3、 方案設計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設計方案,全體實驗教師開會討論、修改。在會上,由校長做開題報告,實驗教師學習方案設計的理論知識,不斷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後提出方案。本階段的成果是“國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及子課題“國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優化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寫出自己的科研計劃。此外,我們實驗教師還對實驗班進行了前提測評。

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XX年3月開始至今,我校課題組成員主要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研究”、“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研究”、“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提問技能的研究”三個方面的實驗。具體做法是:

a) 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講座,內容來自《語文教學通訊》、網上收集資料等。

b) 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節研討課。實驗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討論、分析,並形成文字資料。學期末每位教師又上了一節彙報課,內容如下:七年級三位教師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跡》;八年級上的是《愛蓮說》;九年級兩位教師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師寫了一份教學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問題為中心。設計問題是否體現出問題牽引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能不能起到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沒有提高,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達到完美,寫好教學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c)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實驗教師及時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整理成文。如李紅梅老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

d) 做好“問題集”的編寫與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蔘加了“問題集”的編寫工作,積極徵求意見,結合實際教學,參與問題的設計工作。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充分利用好問題集,並做好修改工作,及時把意見反饋給教研室切實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在教研中,針對課文的問題設計反覆斟酌,爭取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e)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週一的七、八節是教研時間,學校教學領導參與教研,並進行指導。本學期學校先後派出語文教師到鐵嶺、瀋陽等地聽課,學習優秀教師經驗,並利用教研時間組內教師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提高理論學習,閱讀有關材料,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

這一階段的成果展示為每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研討課改教案)、教學案例、論文等。

這一階段,我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問題設計。

1、 用追蹤法設計問題以達到啟思的高度。

我們採用追蹤的方法將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能激發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形式,在課堂上“設疑——點撥——釋疑”,層層推進,揣摩語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啟發學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用誘導法設計問題以體現一定的梯度。

我們力爭使問題中的特徵資訊得到強化,從而成為思維的物件,解決“有什麼”的問題,從而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3、 用激疑法設計問題以突現一定的深度。

在課堂上,通過設問引導,將知識教學與思維教學融為一體,問題設計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討論或教師的點撥二得以解決。

4、 用牽筋法設計問題以找準突破的角度。

在實驗中,我們為了讓學生注重和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我們注意到問題的切入點醒目而有趣。

四、 目前研究情況

現在,我們正處於課題實施階段,學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師設計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積極探索,獲得知識。實驗班的教學成績由一定的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問題設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與梯度。但還不能達到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學生質疑的水平較低,還有待於繼續研究,從科研成果上,還沒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標。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認為研究假設比較科學可行。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起到勾結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它至少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主問題”是教師精細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教學的產物,不是學生用“是”與“不是”可以回答的問題。

第二、“主問題”的提出順序具有科學性,可以結構課堂教學環節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學模式。

第三、“主問題”具有生髮性,又為合作探究學習創造了條件,主問題的優化設計,其終極目標是促進自主學習,遵從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