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現狀與困境

校園 閱讀(2.89W)

第一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現狀與困境

1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有效設計的內涵與必要性

有效,指的是足夠達到預期的結果。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就意味著問題設定得恰當而合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帶有啟發性或者引導作用的提問語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是教師的教學目的或者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設計的帶有提問情境的課堂模式,在實施後達到的原有預期目的的實際效果。課堂中的問題設定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課堂提問具有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並且課堂提問可以針對問題的重難點進行相應的設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突破作用,此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總結和鞏固課堂知識。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課堂提問的有效進行可以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鍼對性的鞏固提高。最後,課堂問題的設定,可以準確具體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一定的檢查作用,並可以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現狀與困境

2.1問題過於簡單、直接

課堂問題的設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所提問的問題具有隨意性,不能很好地貼合課程內容和具有啟發性。在現在的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是隨口提問,沒有進行精心的思考和設計,這樣就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甚至有些問題都沒有思考的價值,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動力和意識,並且容易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疲倦感,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並且,長時間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

2.2設計的問題數量多並雜而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都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而在教師的問題設計中,容易出現問題數量多並雜而亂的現象,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具有針對性且缺乏精心的設計,並且缺乏知識的總結效果,表現出問題多的特點。這樣的問題設定除了繁瑣費時外,還會佔用學生大量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習目標,降低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致使學習效率低下。

2.3設計的問題空泛,指向不明

針對特定的情境設計的問題才會使學生有回答的參考依據,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揮,如果設定的問題沒有特定的情境依託,也沒有指明要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學習目標,那麼這樣的問題設定就會失去價值,不能夠明確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向,也會給學生的思考帶來一定的難度,弱化學生的思考動力。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問題的設定失去了思考的意義,沒有相應的背景依託,使得學生無從思考,導致問題的設定顯得空泛,指向不明。

2.4提問密度過高過頻繁

由於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和對教師授課要求的不斷增加,教師對新課程概念容易出現不解或是誤解的情況,這樣就會使教師在授課中出現不自信的現象。由傳統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發展為滿堂問的授課模式,這就使得在課堂上出現熱鬧非凡、學生參與程度很高的情況,但往往這種情況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主動性,這種過密的提問方式會增加學生的困擾,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課程內容的重點,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師提問的初衷和提問的價值。

2.5自問自答,不管不顧學生的反應

課堂提問是為了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思維模式,而在大多數課堂提問中,教師都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問自答,不管不顧學生的反應,在某些情況下,教師還會對學生的回答不做出任何的評價和提點,未能對學生回答的圓滿性進行適當的補充,往往喪失了提問的價值。這樣的提問既浪費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時間,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未能帶給學生應有的收穫,容易降低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此外,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而直接提問下一個問題的方式,或者是含糊其辭的簡單評價,都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會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的開闊。

3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有效設計的策略

3.1問題設計要具備啟發性、開放性、適度性和反饋性

問題設計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不論是課堂中不提問還是提問過於頻繁,都會破壞課堂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的方式,促使學生全面地思考問題。問題設計中的啟發性就是指能夠在問題的提問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開放性指的是具備促進學生思考和使學生產生聯想的特點,並將課本知識合理地運用到課堂之外的生活中,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適度性原則就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現狀相適應,由簡到難地設定連貫性問題,使學生既不會感覺無從下手,同時又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從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反饋性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和課堂表現的反饋,要選擇讚揚和適度引導糾正的方式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這樣有助於學生增加自身的自信,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2問題設計應當角度新穎,融入趣味性

政治課堂作為具有高度哲學性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就要注意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時事引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帶給學生一定的新鮮感和趣味性,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平時多關注時事,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瞭解這些時事的基礎上,對其展開分析,使生活和政治教學實現完美的結合。此外,還要注意變更直接提問的方式為創設情景的情景問答,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興趣,特別是在相對沉悶的政治課堂中,這樣的提問方式的轉變有助於啟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角度具有新穎性,達到課堂的趣味性效果。

3.3問題設計要掌握跨度,注重綜合內容

從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來分析,就要使設計的問題具有難度和一定的跨度,既要緊扣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中心環節,注意教學過程中前後章節之間的聯絡和內容之間的銜接;此外,還要注意引申知識中的內層含義,不能只是單純地瞭解“表面現象”,而要注意挖掘深層內涵。如果問題設計的跨度不合理,跨度過大則會引起學生不能自如地聯絡前後知識作答而限制了其思維活動,相反地,如果跨度過小則很容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到答案,從而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主動性。所以,結合課程實際和進度,設定跨度合適的問題,在新課的授課時設計跨度較小的問題,而在複習課等課程進行中應設定跨度較大的問題,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也能帶給學生一定的壓力,並可以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合理的跨度設定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顯示出問題和所學內容的重要性,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具體地掌握重點知識。合理問題設計跨度的掌握,對學生掌握知識、增強自身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3.4問題設計時要注意考慮回答時間與思路

教師提問後,往往會立刻叫學生回答或者乾脆自己對問題進行解答,缺乏等待的耐性,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反覆地強調這個問題或者提出別的問題,或者叫其他同學來回答,而忽略了學生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組織答案,這樣的提問無疑也是無效的。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回答更加具有邏輯,也減少了隨意回答的情況。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儘量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在提問時適當地用鼓勵性的語言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並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學生進行回答,使學生得到一定的滿足感,這樣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和參與的積極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5問題設計時要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

課堂教學中問題提問的時機把握顯得相當重要,過早的提問會導致學生在對教材知識準備不完善時造成啟而不發的情況,而提問過晚又會喪失了提問的價值和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最佳的時機進行提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正確思維,並能夠成功地引出下文,使課堂銜接得巧妙得當。在匯入新課時,適當地設定提問問題,既可以加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新課的學習。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有疑惑時也可以適當地進行問題設定,明確了課堂學習的學習目標,而且有利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複習時,適當的提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我們的課堂提問要結合以上的課程特徵進行設定和完善。當然,在課堂問題的設定中要注意使問題具有新鮮感,以達到啟發學生思考的目的。

4結語

總之,課堂中問題的設定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動力。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並參考課程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課程提問方式,針對學生情況和相應的知識結構,制定符合課程特點的問題。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課堂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行有意義的問題設定,才能真正實現問題的價值,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對問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增強政治課程的教育實效。

作者:陸開香 單位:安徽省滁州中學

第二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應用

一、精心準備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

(一)精心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的設計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小到對頁首頁尾的編輯,大到課堂探究和學習目標的設計。每部分的內容都應該力求完美、大方和整齊。通常而言,教師應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課堂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內容將每節課的導學案控制在4頁以內,同時還要適當地新增與時政有關的知識連結和知識框架等內容。學習目標的確立要儘量簡潔、明瞭,如使用“理解”“背誦”等關鍵詞語。此外,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導學案,教師可以在頁首上面增設一些名人名言,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二)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探究性問題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源於教師的提問。所以,教師所提的問題的質量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重要的影響。問題的設計除了要考慮到教材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時政熱點的結合。只有這樣,所設定的問題才能夠充分地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地熟悉教材內容,還要詳細地瞭解學生的認識水平,並採取分層次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來充分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能力。

(三)注重政治學習帶頭人的培養

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將全班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並要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學習的帶頭人。在分完組後,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當下的時政熱點,為學生安排一些模擬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小組的討論中獲得進步。小組中的帶頭人可以作為教師的“左膀右臂”,負責小組內學生的課下學習,從而確保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展政治課程的學習。

二、課堂引導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關鍵

(一)落實基礎知識

課程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了確保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要重視落實好基礎知識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在政治課堂開展之前,學生都已經進行了預習。所以教師只需要花費很少的實踐就可以落實基礎知識。實踐既可以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進行檢測,又可以有效地點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可以在政治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進行檢測,尤其要對那些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進行提問。但是,教師也要確保所提問題的適宜性,確保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和小組之間的激烈討論。

(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將大量的時間用在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學習時,要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從而達到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目的。而教師在學生進行激烈討論的時候,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並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在學生經過詳細的討論後,各組需要將本組的成果彙報給教師和班級同學。最後,教師要對各組的結果進行點評。在這種形式的小組討論學習中,教師既沒有放任課堂不管,也沒有“滿堂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控制與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中心內容

(一)增強課堂控制力,提高課堂質量

為了確保小組討論課程的順利進行,避免由於時間的延長而出現教學效率降低的問題,教師必須要採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對課堂教學進行指導和監督。在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要及時地點醒那些走思的學生。而在小組討論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親自走下課堂,融入學生的討論,從而及時地糾正和解決學生在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對於那些在小組討論中表現得不夠積極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醒和鼓勵,切不可進行批評。而對於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嚴厲的批評,從而確保小組討論課程的順利進行。

(二)及時評價,不斷表揚

課堂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在於學生實際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如果教師可以及時地對那些在小組討論中表現積極、觀點新穎或有創意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這些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為其他學生創設榜樣,促使他們也積極地表現自己。此外,教師除了要對錶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外,還需要對那些在小組討論中不愛發言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應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打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

作者:王玉 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左校區

第三篇:高中政治課堂教師藝術探究

一、巧用導課藝術,撥動學生學習情緒

導課是課堂教學的構成部分之一。如果教學者的新課匯入做得好,則能讓導課有先聲奪人、引人入勝之效,為接下來的思維活動與交往活動作鋪墊。在教學政治內容時,倘若教師能善於結合不同的內容,靈活地運用匯入方式,能夠在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高昂情緒,使其智力振奮,並對即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探求慾望,學生就會愉快主動地學習。反之,在學生注意力還未集中時,如果教師就匆忙進入課題,學生就不會有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導課藝術,活用多樣匯入形式,從而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開端。如,在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意義”時,教師以《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作為引入,引導學生分析蔡桓公是怎樣對待疾病和健康這對矛盾的。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生病時,一定要客觀看待疾病與健康這對矛盾。如果諱疾忌醫,並回避矛盾,不但不能解決矛盾,還會病人膏盲。矛盾是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的,若想解決矛盾,就得敢於承認矛盾,並揭露矛盾。這種藉助寓意深刻的故事來匯入新知的教學,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如,在教學必修一第三課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採用情境匯入的方式。設定情境:小李和家人一起商量買房的事情,產生了如下幾種觀點:1.未婚妻認為周圍好友結婚買多大的房子,小李就得買多大,不能比他們差。2.爸媽認為兩個年輕人住,90m2左右的房子就差不多了。3.小李看到某地新建了幾棟節能材料的樓房,認為要買就買新材料的,買別人少有的。設定完情境後,教師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小李,會採取哪個建議?教師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然後再結合消費心理來闡釋上述幾種觀點,引出新知。

二、講究授課藝術,枯燥知識變得有趣

法國著名哲學家與教育家盧梭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平鋪直述式的授課方式,或者是沉悶的照本宣科,都會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更枯燥生硬,不管授課者付出多大的辛苦,也無法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喜愛情緒,不能讓學生興致勃勃、津津有味地聽課。授課的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聽課的質量。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若要增強教學趣味,讓學生對政治學習充滿熱情,認真聽課,教師就要講究授課的藝術性。教師應結合生活例子,用幽默的方式把政治課講得精彩而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引發學生的聽課興趣,使其情緒飽滿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如,有的同學不能很好地理解“貨幣與生產資料只有被資本家用來充當剝削工人的手段時才能變為資本”這個論斷。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教師可運用打比方的方式進行輔助分析。如:貨幣與生產資料———資本;切菜刀、斧頭———凶器。切菜刀就是切菜刀,並非凶器。但是,切菜刀在何種情況下會變成凶器呢?當犯罪者將其用作殺人工具時,菜刀就是凶器。同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並非資本,只有當資本家將其作為作為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手段時,它才變成了資本。再如,講解“聯絡的觀點”時,可以穿插“蝴蝶效應”;學習“效率和公平之間的關係”時,可藉助“做蛋糕和分蛋糕”進行比喻分析。通過打比方,可以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而形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使其感覺受到政治學習的趣味,從而使學生樂於主動學習。

三、發揮教學機智,巧妙化解課堂意外

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若要讓課堂教學更順利地開展,教學氛圍更活躍,教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能夠靈活而創造性地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節奏、教學內容與方法等,使課堂教學更充滿藝術魅力。課堂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動態系統,不管教師的預設準備與設計有多充分,課堂小插曲還是會時有發生。要想巧妙化解課堂意外,達到優質教學,教師就需要發揮出教學機智,靈活處理課堂意外。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單元第九課第二節《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時,教師先預設展示《為看問題片面者造像》的漫畫,並提出問題: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方法呢?教師給了學生如下的方法論啟示:要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反對一點論。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突然,臺下發出了一陣笑聲。原來,班上有個同學將這幅漫畫的另外半邊臉給畫出來了,並拿給四周的同學看。有幾位學生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一舉動打亂了教學的秩序。面對這一意外情況,教師在心中思索起來,想到了本課前面學習的內容: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並敢於揭露矛盾。於是,教師機智應對,話鋒一轉:“有些學生並不滿足於所給漫畫上的半邊臉,通過豐富的想象將另外半邊臉也給補全了。同學們,請結合本課所學的哲學觀點,說說這位學生的這一做法有何錯誤之處?”於是,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狀態,經過交流分析,得出結論:錯在不敢承認矛盾,也不敢揭示矛盾。教師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既靈活調控了課堂秩序,也讓學生鞏固和運用了新知,更讓意外製造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實在是一舉多得呀!

四、結語

總之,高中政治課程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概念既抽象又複雜,學生學習的興致不高。要改變這種局面,政治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將政治知識講得趣味橫生,引人入勝,讓學生樂於接受。當然,教師也要善於根據課堂狀況,發揮教學機智,巧妙化解意外,促進動態生成,維持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於朝霞 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

第四篇:高中政治課生態課堂構建

一、政治生態課堂的概念界定

1.充滿生命活力的鮮活課堂

要理解生命課堂的內涵,應搞清楚“生”這個字的內涵。“生”首先有與“死”相反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具有生命力的。延伸開來,也就是說,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教學活動,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場所。在生態課堂中,學生的活力應該被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個性應該得到彰顯,學生的生命力應該得到充分體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生態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鮮活課堂。

2.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生本課堂

現代漢語詞典對“生”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學習的人。“學習的人”放到高中政治課堂中也就是學生。從這個解釋來看,生態課堂必然是以學生為本的生本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眼中有學生,時刻心裡想著學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生態課堂應該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生本課堂。

3.師生充分交流的和諧課堂

要理解生態課堂的內涵,就要深刻理解“生態”兩個字。“生態”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生物之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環境。就高中政治課而言,最重要的環境之間的關係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因此,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生態課堂應該是師生充分交流的和諧課堂。

4.具有時代精神的開放課堂

“生態”從微觀層面看,主要指師生共建的教學環境;從巨集觀層面看,應該具有開放精神。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的內容應該是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因此,從巨集觀層面來看,生態課堂應該是具有時代精神的開放課堂。

5.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成性課堂

在生態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為了按照套路走完幾個教學流程,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多背誦幾個知識點,而是強調學生是怎樣掌握這個知識點的,怎樣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甚至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去領悟新的知識,生成新的知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態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成性課堂。

二、如何構建高中政治生態課堂

1.創設教學情景,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景

新版高中政治教材是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必修一《經濟與生活》注重從高中生熟悉的經濟現象入手,鼓勵高中生以參與者的身份去體會經濟的魅力;必修二《政治與生活》注意從公民角度,讓高中生去體會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引導高中生學會參與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與生活》通過對文化的學習和感悟,提高高中生文化素養和文化修養,高中政治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創設立足生活的教學情景,在課堂中學習知識,在課堂中體驗生活。我在教學《經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前,要求學生調查家裡的生活消費情況。在教學中首先列出兩個家庭消費的清單,通過消費清單,讓學生區分不同的消費型別。接著,請學生評價這兩個家庭的消費狀況,找出兩個家庭消費中的合理之處和不當之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這一情景的設定,學生既理解了比較枯燥的知識點,又在討論中深化了認識。

2.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態課堂裡,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習主體有效先學,自主學習才能更深刻理解知識點,也才能夠激發學生真正自主地去探究。自主學習,首先要求教師充分預設好自主學習的導學單。導學單以問題設計為起點,針對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要求,把知識點變成一個個的問題,而不是直接在書本中畫出和背誦知識點。自主學習並不是學生一個人自己學習,而是在有效的個人預習的基礎上,就不懂的或者難於理解的知識點展開小組討論。討論之後分小組展示交流,展示成果或提出意見。小組之間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間解決,小組間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解答。通過這樣有效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利用多種資源,構建開放性的課堂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課堂資源就是課本和教學參考書,這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狹義的理解。從廣義上看,課堂即生活,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可以成為課堂的資源。高中政治課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時政性、實效性,更應該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建立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內容開放。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僅侷限於教材與教學參考書,而應該敞開胸懷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教師應學會選取與高中政治課有關的內容展開教學活動。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成為我們政治課中的素材;文學中的唐詩、宋詞、元曲可以成為我們高中政治課的點綴;哲學中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可以與我們交流思想;周杰倫、成龍、鞏俐、章子怡、林俊杰可以與我們政治課一起歌唱;劉翔、姚明、孔令輝、鄧亞萍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充實。教學時空開放。從時間的維度看,教師應適當地給學生留白,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說;從空間的維度看,高中政治課應該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組織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到當地的企業去參觀考察,到社會中進行調查研究、參觀紀念館等。我在教學《經濟生活》中“價格變動的影響”一課前,就要求學生利用週末時間去菜市場調查生薑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學生能更深刻體會了價格對生活的影響。

4.採用多樣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在上課時應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小組活動法、演示法、練習法、參觀法等。對於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難於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運用講授法,教師的講解可以幫學生解釋疑惑;對於一些偏難但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談話法,設定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來回答;對於一些思維具有開放性和發散性的知識點,可以設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看法,相互啟發,共同進步;對於一些基礎的知識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可以運用讀書指導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對於一些晦澀難懂的哲學道理,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法來做一個實驗,在實驗中讓學生領悟道理,還要加大練習力度,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理解;多媒體教學法是可以很好利用的方法,教師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訊、歌曲、圖片等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就課堂中的某個問題開展小型的辯論賽,在辯論中激發學生靈感,在辯論中啟迪學生智慧。我在教學《政治生活》中“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這一課時,首先根據導學單引導學生看書,接著播放視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朋友圈不斷擴大》。接著以此為背景展開小組討論:韓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不顧美國的反對加入亞投行?最後小組展示,總結得出結論。在一堂課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倡導師生交流,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課堂環境的兩個主體,師生關係也必然是構建高中政治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一環。生態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如果師生之間僅限於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的關係,那就談不上互動和交流。課堂上有很多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有語言的交流、動作的交流、表情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正是這種交流的存在使得我們的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師生之間如果關係緊張,學生就不想發表自己的看法,更談不上真正的交流;如果學生畏懼老師,就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也不是真正的交流。因此,師生之間要真正互動和交流,實現生態的自然的互動,必須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高中政治生態課堂是一個現實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高中政治生態課堂作為教育改革中出現的一個新事物,其成長也要經歷一個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我們打破舊的條條框框的限制,確立新的制度和規範;需要我們更新陳舊的理念,學習新理念,接受新理念;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鄭茶芬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學

第五篇: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一、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課改

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課改要求也在逐漸貼近生活實際,將高中政治教學結合社會生活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現實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能力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新課改在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突出了對學生情感、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在實現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把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現象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身所學緊密的聯絡實際,在實際問題中找尋正確的政治理念,運用正確的政治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符合課改的最新要求。

(二)符合學科教學的需要

當前許多高中生認為政治課十分乏味,甚至戲稱為“睡覺課”,這大多數是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沒有聯絡生活實際所引起的,這樣會使政治課變成了一門理論教學課程,政治理論是來源於生活的,將政治理論實踐到生活中去符合政治教學的發展,符合政治這門學科的發展,只有理論教學生活化,理論聯絡實際才能夠體現出政治理論的科學性。

(三)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理念已經逐漸被淘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對於高中政治教學來說,高中生正值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能夠有興趣去仔細研究一個問題,一個現象,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所以,教育課堂生活化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能夠充分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讓其在聯絡生活的過程中樹立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更新教學理念是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是現代教學發展的趨勢,符合加強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教學需求,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體現,高中政治教學理念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教師教學觀念生活化:生活化能夠加強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作用,相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十分大的,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是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所以教師應該積極瞭解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學習如何在課堂上滲透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理論知識對映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強化教師教學觀念的生活化是實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點內容;②學生學習觀念生活化: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生活化的學習觀念,提高其在政治課堂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利用政治理論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透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政治理論,例如:在講到“世界是普遍聯絡的”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聯絡當前的股市危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進行講解。

(二)教學內容的革新

教學內容是指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內容不僅僅限於教師日常教學中的文字內容,也包括學生的體驗課程,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只是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作為課程資源,而忽略了聯絡實際的重要性,這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枯燥、僵化、千篇一律的特點,會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激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革新教學內容勢在必行,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多引用實際生活中一些能夠體現課本理論的例子,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政治理論是真實存在的,源於生活並能應用到生活的,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聯絡生活實際的活動,來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一些現象的分析,證明一些理論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當前的實事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讓學生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來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能力。

(三)拓寬教學時空

傳統的教學僅僅限於在教室中進行書本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老套、單一,不符合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不符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要求,要實現教學模式的突破就要打破時空上的限制。在時間上,並不一定要每週只限兩節課的教學時間,學校可以適當增多教學課程,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安排學生進行政治課的實踐性活動;在空間上,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同樣的,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家庭、社群等教育資源,多多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充分的聯絡實際,例如敬老院獻愛心等活動。

三、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符合當前教育體制的改革要求,符合高中生對政治知識的需求,符合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客觀需求,所以各個高中應積極採取有效策略,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

作者:王遠 單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學

第六篇:高中政治詩意化課堂構建

一、引人入勝,詩意的設境

在教學活動中,“情境”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架起了感性與理性、直觀與抽象、課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樑,讓學習者在不經意間收穫知識,收穫美與樂的感受。在政治理論教學中,課程內容不但抽象,而且還很枯燥,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藝術手段,巧設富有詩意的匯入情境,便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使其沉浸在詩意的氛圍中,快樂主動有效地學習。然而,在對高中政治進行詩意教學時,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匯入方法,將詩詞、歌曲、寓言、故事、漫畫等與教學內容完美結合起來,採用鋪設靈動情境,藝術化匯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與探索,併為後續活動的開展鋪墊積極的情感,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時,教師可以播放音樂《愛拼才會贏》,並向學生展示“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的歌詞,利用優美的旋律,熟悉的歌詞來營造濃濃的詩意氛圍,幫助學生開啟情感閘門,引發想象,觸發靈感火花,使其在詩意的政治課堂中,通過“海水潮漲潮落”,明白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認識“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的道理。將詩情畫意巧妙地過渡到新課學習中去,不僅可以把艱澀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而快樂地學習。

二、教學互動,詩意的探究

詩意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單向傳遞與給予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投入、合作互動、教學相長的共同體驗。在這裡,師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和諧的,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探究空間,有個人的獨特想法與體驗,並在思維的碰撞與交鋒中尋找生命靈感,各抒己見,使整個課堂煥發活力,精彩紛呈。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詩意的課堂,需要擯棄灌輸的做法,放下權威,留出學生自我建構空間,讓他們處於多元、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之中,從容不迫、積極主動、輕鬆愉悅地探究、討論、評說、表演,盡顯個人的學識風采,釋放潛能,張揚個性。教師需要聆聽學生的聲音,適時予以啟發與點撥,讓學生在大膽自由地表達觀點的同時,還可以在交流中互動,在互動中進步,在進步中愉悅,在愉悅中昇華,進而開出智慧之花。例如,在講授《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藉助初高中歷史課本、參考資料、網路等學習資源,探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史實以及其他古代文明發源、中斷、湮滅的史實,便於在課堂上追溯古代文明源流,暢談個人感想。教師也可以準備好相關的視訊與資料,設計課堂討論或辯論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對話。比如,圍繞“韓劇的熱播”“中國年輕人喜歡吃麥當勞與肯德基”“世界孔子學院的設立”等話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辯論:中華文化在騰飛,還是在衰退?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推動探究,昇華認知。教師則適時進行調控與點撥,讓課堂自由卻不散漫,熱鬧而不凌亂,活躍但有秩序,緊張中帶有詩意。特別是恰如其分的激勵性點評,如春風細雨,能滋潤學生心田,並開出自信、絢爛的花朵。

三、餘音繞樑,詩意的結尾

課堂的結尾,看似是課程的完結,卻也是不容忽視的。課堂的結尾是課堂的再次昇華、再次延伸,倘若利用得好,不僅可以讓教學效果錦上添花,還可以令學生感覺韻味無窮,對後續學習期待不已。然而,在平時的政治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準備、課中講解與探索方面會花費一番心思,對於課堂結尾,卻不夠重視,草草收場,詩意不足。實際上,詩意的'課堂應該既有動人心絃的“序曲”與“主旋律”,也要有令人意猶未盡的“尾聲”。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善始善終,重視課堂結尾環節,並因時、因人地選取結尾方式。詩意的結尾彷彿是餘音繞樑,令人回味無窮,它可以讓學生再認識與總結、再創造與昇華,促進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和諧統一。比如,在學習完《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後,教師可採取交流式結尾的方法,昇華學生的知識與情感。教師可以丟擲類似的問題:我們這個班集體凝聚力強,關係融洽,這是怎樣做到的呢?你們能否給老師分享一下經驗。問題丟擲後,教師要積極引導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加以分析,大膽提出個人見解,讓學生在參與中對民主管理及其意義有更深的認識,並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積極參與班級民主管理活動。再如,學習“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時,在結尾環節,教師可以展示漫畫“龜兔賽跑”,配上聲音,附上相關的文字說明:成功並不在於別人走,你也走,而在於別人停下來,你仍然在走。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加深他們的理解。當然,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若想有效構建詩意化課堂,教師要做的努力,要探索的方法還有很多。構建詩意化課堂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老師更新“師生觀”,施以人文情懷;關注課堂狀況,捕捉學生及其言語間的閃光點;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的潛能。願老師能夠積極探索,給學生一個詩意化的課堂。

作者:朱龍洋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第二中學

第七篇:農村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數學學科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改變教師一言堂的保障,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的保障。所以,作為一名農村數學教師,我們要轉變思想,轉變課堂地位,以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那麼,我們該怎樣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呢?在筆者看來,我們可以藉助自主探究模式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時,由於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提公因式法”的知識點,所以,在教學時,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提高農村數學課堂的效率,我選擇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絡,最終,逐漸改變農村數學課堂中教師主宰的現象。

二、改變單一的“灌輸式”課堂

一直以來,農村數學教學都是簡單的為了會考,為了能夠考上好的高中,所以,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又或者是家長,都是簡單地要求“學”,所以,我們的課堂呈現的一直都是單一的教師講、學生學的“灌輸式”學習模式,嚴重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選擇將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入課堂中,以為精彩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我選擇了自主探究、自主證明的方式,也就是說,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進行自主證明,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三、結語

總之,在農村數學教學改革中,轉變課堂地位是第一步,改變教學方法是基礎,也是確保數學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保障。

作者:曹德軍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大灣初級中學校

第八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聯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課堂實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要不斷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與學生構建起一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和諧關係,才能夠不斷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才能夠為今後的教學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早一點到教室,關注學生們在課間都在做些什麼,並且可以加入學生群體,同他們一起參與活動。還比如上課時,可以用一句話來問候學生們:“同學們今天你們心情怎麼樣啊,有沒有準備好和老師一起上政治課呢?今天我們會接觸到這樣一些話題……”以這種平輩之間的話語來和學生進行溝通,能夠引起學生對教師的關注,學生才能夠隨著教師的思路和授課方式來學習。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們的課外活動時間進行一些有關政治的遊戲組織活動,比如根據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課的綜合探究活動“正確對待金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並且讓學生自己去演繹生動的消費情景。教師在觀看學生們的演繹情景後,要綜合各種各樣的消費觀念進行說明,並且找一些典型演繹情景中的學生來解釋自己的消費觀念,讓學生對“金錢”和“消費”有著自己的認識。這樣的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讓師生們在活動中形成融洽的關係。並且活動的主題也與政治教材的內容緊密相關,這就極大體現了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讓師生們不僅構建起強烈的感情基礎,也同時鞏固了對教材知識的把握。所以師生之間的感情聯絡應該是教學的基礎,教學的實效性也需要這樣一種師生的情感基礎體現出來。

二、利用先進的教學裝置來增強政治課堂的感染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當今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能夠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裝置來豐富課堂氣氛。所以在政治教學的課堂上,現代化的教學裝置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工具,來到達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裝置為學生播放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影視資料,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來處理學生考勤情況。這些渠道都是一種非常恰當的方式,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多便利。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中的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根據教材內容可知,我國政府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人民也有權利監督政府的行為。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觀看一些與這些教材觀點相違背的新聞事件,學生觀看之後,教師問:“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的行為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新聞事件中出現的例子反映出政府並沒有及時給予應當的服務,而人民群眾也未能及時稟告這些政府失職行為,這反應了什麼現象呢?”學生們觀看完新聞事件後,就會進行積極地思考,認識到政府執行權力時有著不符合其宗旨和目標的行為,而人民群眾由於缺乏法律和政治意識,從而未能及時舉報政府的失職行為。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作用,把相關的資訊完整地傳遞給學生,並且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增強課堂感染力,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進一步感受到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也激勵著學生們積極地把政治理論落實到生活中去,這也體現了政治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三、加強體驗式的教學方式

在政治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決定著課堂效率的高低,教師要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說教而學生只能聽從的教學方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使學生在體驗中能夠明悟到政治道德和人文修養,對學生自己的生活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創造一些環境來演示出“文化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些教材內容。比如學生可以扮演一個家庭情景,表現出爺爺給自己的孫子孫女講故事的狀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孫子孫女長大了,而爺爺已經過世,但是爺爺曾經講過的故事仍然深深銘記在孫子孫女的腦海中,並且激勵著他們不斷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努力。這個情景就體現出了“文化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的道理。學生們還可以演繹出一個反面例子,比如可以表現一個家庭中父親正在訓斥母親的情景,然後兒子看到後便在自己同學面前也學著他的父親進行訓斥,這個情景就表現出了“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道理。所以,體驗式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牢記這些教材知識,到達教學實效性的目標。

作者:陳偉 單位:江蘇省東臺中學

第九篇:高中政治課堂以生為本

一、在自主探究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自主探究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效地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自主探究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生活處處有哲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中心思想,提高課堂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能說明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嗎?(2)一些寓言故事的存在說明哲學智慧來源於什麼?比如,田忌賽馬、刻舟求劍等等。(3)哲學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上述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生活與哲學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助於“以生為本”理念在政治課堂的順利實現。

二、在小組學習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眾所周知,小組學習模式直接打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灌”,同時,也確保了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更有助於課堂效率的整體提高。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小組討論,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確保“以生為本”理念的順利貫徹落實。例如,在教學“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時,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個性,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傳統文化都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嗎?都需要摒棄嗎?“”哪些文化需要摒棄,哪些文化需要繼承和發揚?”鼓勵學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知識,鍛鍊自己,提高能力,在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同時,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政治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這有助於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從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在習題改錯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習題改錯是鞏固知識,糾正錯誤的重要環節,也是各個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事實上,我們並不注重該環節價值的體現,總是讓學生在盲目的解題中為了練習而練習,導致學生一直處在不斷做新題之中,嚴重不利於高效政治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現象,要鼓勵學生進行習題的自主改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價值、價格、供求關係三者的關係是()(多選)A.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波動影響供求關係B.價格以價值為基礎,供求關係和價格相互影響C.供求關係影響價格波動,價格波動又決定價值D.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引導學生對每個選項進行分析,並選擇一名學生模仿教師,對該題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明確三者之間的關係,而且,也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自主糾錯習慣的養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在課堂評價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學生既是評價物件,也是評價主體。”也就是說,在課堂評價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效地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貫徹落實到評價環節當中,並藉助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並促使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所以,課改下的評價方式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而且,也有助於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政治學習之中,有效地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五、結語

總之,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應該有效地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應該從各個方面入手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確保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全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