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內容設計的研究論文

校園 閱讀(1.03W)

第1篇:國小英語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探討

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內容設計的研究論文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育的目標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培養一個完整的人為目標。具有實踐性的英語家庭作業不僅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它的功能實際上為老師所片面理解或者忽視,以為作業主要以書面為主,是學生通過動筆和記憶來鞏固原有的知識,故採取傳統的作業模式:一抄,二背,三做題。但是這樣的作業往往是表面上看上去很豐滿,實際上對學生英語技能的掌握的幫助則少之又少。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設計實踐性作業時,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避免作業形式簡單化,通過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功能,並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應遵循“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把作業結合生活實際,突出它的語用功能。“語用性”英語作業不只是以知識記憶為唯一目標,而是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重要目標,讓學生通過動態的作業掌握學習的方法。

通過參加在太原舉行的為期四天的第六屆全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全國各地優秀的教師代表所呈現的精彩紛呈的課之後,發現這些教師不但將作業進行了分層佈置,符合不同學情學生的實際狀況,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空間,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突出了作業的交際性和語用性,真正培養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

一、“語用性”作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創新能力

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告訴我們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髮現了課堂之外的英語世界和課堂上的英語是息息相關的,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和模仿,並且把他們收集起來之後,他們漸漸不滿足於僅僅是發現者,他們更想嘗試著做一做創造者。如北京大學附屬國小朱曉媛老師的一堂故事課,小象Poppet和老鼠Momo之間發生的故事,講了小象沒有道聽途說,自己通過探究事實真相獲得了友誼。在故事的結尾,請同學表演故事的同時,還讓學生表達了他們自己對於這個故事的想法:Doyoulikethestory?Why?Whodoyoulikebest?Why?在homework環節中,朱老師給學生布置了讀讀這個故事並寫上你的評論以及和同學分享你給這個故事編的一個結尾。她將故事延伸到了課堂外,通過作業這個載體,對課堂教學是種非常必要的補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通過作業更加深入了鞏固理解故事,並完成對故事的整體回顧。另外,她的作業又是在具體的故事情境中完成的,讓學生能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語言,充分體現了作業的語用性功能。學生在課後完成課堂內延伸拓展的“作業”,拓寬了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增強了語言實踐能力,並達到了獲取英語知識的目的。“語用性”英語作業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而且豐富了作業內涵。使課堂教學延伸到最大限度,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出書本、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從而讓英語學習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二、“語用性”作業培養學生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當今的教育教學中,單科獨進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注意到學科知識整合對於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的重要性。學科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相互滲透,有利於促進學生多科知識的整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作業佈置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功用更顯突出。如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於洋老師執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語4AModule3Unitl《Shapes》一課,在教師通過課件播放《Thestoryofshapes》故事,創設真實語言情境,學生整體感知本課所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在影象的幫助下領會circle,square,rectangle,triangle,star的含義,並通過小組合作以七巧板的形式展現出來,佈置了圖形創作畫的作業,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圖形畫出自己喜愛的圖畫,並用英語進行描述。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體驗,比生搬硬套地搭設不符合實際的語境要來得直接而有效。學生通過動手完成各種形狀組成的風景圖、人物圖、故事圖等,激發了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使得他們有話題願意去說,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這是作業語用性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通過“語用性”英語作業培養學生跨學科的運用能力。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所謂躍躍欲試,不知天高地厚。

每一位孩子都願意表現自己,他們會不計場合地露上一手、毫無顧忌地表現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英語交流,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享受英語帶來的無限快樂與自豪。在完成這些“語用性”英語作業的時候,師生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

三、“語用性”作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探索能力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範圍就是課程的範圍。”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資訊時代的今天,學生接觸、學習英語的途徑很多,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學生收看電視、廣播或上網去吸取豐富的課外資源,增加資訊輸入,多多尋找身邊的英語,用生活中的英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彙。如青海省西寧市崑崙路國小馬海桂老師執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語創設了在圖書館各種不文明的做法的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在課堂的作業佈置環節,為培養學生能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主動聯絡和實踐,能向他人表述日常生活中的警示語,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遵守各種規則的意識,馬老師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英語標誌。學生在自己學校的角角落落去尋找那些帶著英語翻譯的路標,那些貼在牆上的英語俗語,以及每一個辦公室門口的英文名稱等等。對於這樣常常見到的單詞如Entrance入口,Exit出口營業時間,WetPaint油漆未乾,NoPhotos請勿拍照,NoEntry禁止入內,NoLitter勿亂扔雜物,OnSale大甩賣等,學生很容易就能夠記住。學生們在收集這些單詞句子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一種發現生活點滴的能力。

在設計語用性作業時,教師也應該注意細節,不能為了語用而語用,我們還需要關注以下幾個環節:(1)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重視家庭的作用。如在中高段的作業中,教師可以嘗試用英語進行點評。在英語點評過程中,作業評語所使用的語言和學生的語言水平相當。可以使用學生已知的Super,Ex-,Wonderful,Correct等,通過分析和講解,使學生明白如何用語言來表達,並鼓勵更多的學生能用語言和老師進行簡單的交流。在低段英語作業中,教師作業的佈置可以偏重於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朋友、夥伴、家長進行對話,增加語言的復現率和使用頻率,並請家長參與對於孩子作業的評價,這樣不但能讓家長能正視自己孩子的不足,同時還能用鼓勵的方法激勵孩子,拓寬孩子的語言習得渠道。(2)主次分明,分層佈置。新課程下,因為學生的水平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有差別,所以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帶來了作業設計的個性化。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別劃分為2-3個級別,再分別佈置適合他們能力水平的語用作業,提高了單位時間的作業效率,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3)評估多元化,注重實效。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評價內容也逐漸從注重學業轉向注重潛能;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

第2篇: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內容的設計研究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不能僅限於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課後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及學者投身到國小英語課後作業的研究中來。但目前國小生的`英語課後作業佈置及完成情況並不理想,機械性抄寫作業所佔比例較高,作業內容千篇一律,學生對英語課後作業興趣不高,互相抄襲等。

這些現象說明,當前的英語課後作業設計仍需要優化和改進。為了解當前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從不同視角進行了怎樣的研究,收到了哪些成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筆者以“國小英語”、“作業設計”為檢索詞,通過知網文獻庫和讀秀知識庫檢索蒐集了相關文獻120篇。重點分析了試論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峰、鍾曉的語言特點基於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發揮電教媒體優勢,優化幼兒美術教育手段的方如何更好地為多媒體課堂教學服務——學生電教發揮電教媒體優勢,優化幼兒美術教育手段巧妙利用電教媒體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高校電教裝置的綜合管理的技術分析國小電教裝置的管理、使用和維護談中職機電教學改革措施的創新生物教學中濫用電教手段之弊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

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內容設計的研究論文

一、作業內容設計研究

臺灣的柯華葳教授認為“作業的內容相似,練習是就相同的東西反覆做,以致孩子沒用多少心思,運動了手部小肌肉,但未影響思考,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作業的內容設計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以下從口頭作業內容設計、書面作業內容設計、實踐類作業內容設計三方面的研究進行分析。

1.口頭作業內容設計研究

蔡雪飛在《國小英語口頭作業的思考與實踐》文中提出“讓低年級學生當小老師將所學英文知識教給父母並錄下來,髙年級同學分小組用英文打電話,用英文購物等。”此類的口頭作業內容不僅實現了將所學知識聯絡實際、用於實際,還照顧到了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

陸愛京在《淺談國小英語口頭作業的設計》一文中提出“口頭作業內容要體現層次性和合作性。”作者將選擇口頭作業內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水平自主選擇,這樣避免了一些同學“吃不飽”,一些同學“不夠吃”的現象,但這一方法要求學生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在監管方面還是一個難題。

2.書面作業內容設計研究

胡秀雲在《國小髙段英語“自主參與型”作業設定與過程管理的實踐研究》(2011)—文中提出“豐富的作業內容能讓學生從教師讓他們做逐步到自己要做,從教師佈置他們做作業逐步到自己設計作業。”[4]其中所舉例項讓學生為單詞抄寫配入了插圖,還在單詞抄寫中融入了“單詞超市”等創意。可見教師可以在允許範圍內,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們發揮自己創造力和想象力將英語作業變得生動有趣,使原本單調枯燥的單詞抄寫變得喜聞樂見。顧娟在《讓英語作業豐富多彩一一淺析國小英語課後作業的設計型別》(2013)—文中提出“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制定學生的單詞抄寫遍數,單詞默寫全對的同學不用抄寫,錯誤較少的抄兩遍,錯誤較多的抄四遍。”這樣的做法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尤其是單詞默寫錯誤較多的學生,他們可能會把抄寫四遍視為一種懲罰,從而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在大部分學校中,從國小四年級開始書面作業所佔的比重大量增加,而大部分書面作業內容只侷限在單詞練習、句子抄寫的範圍內,如何使書面作業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3.實踐類作業內容設計研究

陳力在《以人為本科學佈置國小英語作業》文中提出“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差異佈置作業。”這一方法符合多元智慧理論,尊重了學生的不同智慧組合,大大提髙了學生對英語作業的熱情,是一條提髙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劉詠梅在《國小英語作業設計的型別》(一文中提出“學了《Howtallareyou?》,讓學生回家後運用數學知識丈量傢俱。”作者所佈置的實踐作業內容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英語知識,還融合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貫通和相輔相成。陳劍輝在《國小英語拓展型作業設計的探索與反思》(文中提出“拓展型作業設計要注重開放性、創新性,體現趣味性、分層性。”作者在英語作業中融入了繪畫、表演、演講、採訪等多種技能,讓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發揮自己的特長,但實踐類作業往往會受到時間、地域等限制,實踐類作業往往花費的時間較長。在佈置實踐類作業前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瞭解,確認作業內容是否在學生能力範圍之內。同時,還需要教師對作業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合理分配作業難度和作業量,讓學生每天的作業時間較為平均,難度也無較大落差。

大部分對國小英語課後作業內容設計的研究都是抽取了大量作業中的一個成功的片段。從作業內容設計的實際狀況來看,教師們對作業功能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在作業內容設計時能夠不再侷限於知識的把握或學業成績的提髙,更加重視提髙或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但是對作業缺乏系統設計,優秀的作業內容設計彷彿是學生大量枯燥作業中的一份“甜點”,不是頓頓都有。也沒有針對學生對各類作業的接受程度進行過系統的調查,缺少對學生學習需要滿足狀況的清晰認識。

二、完成方式設計研究

隨著對英語課後作業研究的不斷深入,英語作業的完成方式已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抄寫、閱讀等,多種多樣英語作業完成方式的出現,不僅提升了作業完成質量、提髙學生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寬了視野。

本文分別從獨立完成和合作完成兩類完成方式進行討論。

1.獨立完成方式研究

王秋林在《讓國小英語作業多樣化趣味化》中提出“讓學生做英語書籤、卡片,並寫上祝賀語,給實物貼英文標籤,辦英語手抄報等。”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在練習英語的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在完成這樣新穎有趣的作業中提髙了英語學習興趣,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但此類方法不宜過多使用,易導致學生失去新鮮感和好奇心,漸漸失去對此類作業的興趣。沈煒在《國小英語開放性作業的設計》(2008)—文中提出“讓學生將每天學的課文單詞或對話等分別錄在磁帶裡。”自制錄音磁帶的方法不僅解決了閱讀、朗誦等口頭作業難監管的問題,教師在檢查錄音帶時還能發現一些發音錯誤,及時糾正。顏麗萍在《新課程新探討新做法-淺談多樣化的國小英語作業》(2008)—文中提出“根據課堂所學內容佈置做採訪、做調査、寫觀察記錄的作業。”

此類作業最大的優勢是為所學的英語知識提供了一個在真實情景中使用的平臺,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但一些社會調査、採訪活動往往都需要家長的監護和陪伴,很多情況下家長方面的因素會成為完成作業的阻礙。獨立完成方式不僅能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律性和自我監控能力。

通過對多媒體等有利資源的使用,使原本需要他人監管的作業也能讓學生獨立完成。

2.合作完成方式研究

胡定榮教授提出:“用現代的教學觀作指導,作業不只是教師指導下的獨立學習,而且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穎睿在《開放式英語作業的特點和型別》文中提出“根據教材及所學知識,設計排練一些課本劇。”這種表演性作業深受學生喜愛,缺點是在檢查時需要較長時間,很難做到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展示。何萌萌在《開放性國小英語作業設計策略》(2009)—文中提出“鼓勵學生把學會的單詞說給家長聽。”但家長的英語水平不同,如果家長並不懂英語,當學生不會讀或錯讀時家長不能提供幫助。在一些家長沒有時間與孩子共同完成作業時,學生也會對此類作業產生牴觸情緒。所以在佈置與家長合作類作業時,教師需對家長情況有足夠的瞭解,在條件不允許時,應提供其他作業完成方式供學生選擇。

趙靜在《創新形式提髙實效國小英語家庭作業設計例談》(2011)—文中提出“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完成合作型作業,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分組,這需要老師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所長,在作業中得到鍛鍊。正如仿臻、夏雪梅編著的《作業設計基於學生心理機制的學習反饋》(2014)—書中提出的“引導學生合作互助是彌補分層作業帶來學生分化的有效途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弱弱、強弱、強強等多種組合方式,小組內部的差異會縮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無論是獨立完成還是合作完成的作業型別設計都應避免讓學生一味地機械、反覆的記憶和操練,應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情景中自主地去感知、去發現語言規律,這樣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去體驗的做法符合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讓學生“從做中學”,從而獲得對知識更深刻的記憶。

三、評價方式設計研究

在《有效課堂提髙學生成績的實用策略》中說“一旦佈置了家庭作業,就應當有批改。有個系列研究發現,教師提供的反饋資訊將直接影響家庭作業的效果。”我國廣大教師及學者都對作業的評價、批改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徐長華在《淺談作業設計的藝術性》(一文中提出“應根據學生能力差異實施評價,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評價主要採用表揚性評價。根據作業差異實施評價。”這樣的評價符合斯金納新行為主義一一強化理論,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多采取積極強化有助於培養他們完成英語作業的積極性,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林玉蟬在《“分層結對法”在國小英語作業評價中的應用研究》(2011)—文中提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促進了組內學生間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帶。教師對小組的評價都會激勵小組的每一位成員在下一次的作業中更加努力,做得更好。秦雪琴在《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英語作業設計初探》(2010)—文中提出“採取多次評價的方式,學生將批改完的作業及時訂正,只要修改無誤,學生還是能得到五角星、笑臉、小紅花等。”多次評價的方式能夠將每次作業的效果放大,避免了一些學生對作業中的錯誤不夠重視甚至置之不理的現象,讓學生及時改正學習中的錯誤。劉鋒在《淺談國小英語作業的批改》文中提出“作業批語要做到符合學生理解水平,因人而異,促進師生感情,兼具鼓勵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時,不應只注重學生成績提髙了多少,更應注重作業是否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正如作家德瑞瑟所說的“以分數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有偏見且不明確的,它很難顯示學生對教材內容,到底理解了哪些部分,以及熟悉到什麼程度。”趙鬆娜在《談國小英語口頭作業的佈置與評價》(2011)—文中提出“不但要通過評價促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髙,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啟發我們對作業的評價不僅僅是簡單的打分、糾錯的過程,它更是一次發掘活動,要看到學生未來的潛能,讓每個學生更好的發揮長處,彌補不足。正如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的“教育學不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昨天作為方向,而應以兒童發展的明天為方向,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化那些目前尚處於最近發展區內的發展過程。”只有這樣才更能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通過對三個視角下的國小英語課後作業的研究整理,發現目前在作業內容設計的研究中注重落實“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力水平制定最適宜的作業難度及作業量。無論是口頭作業、書面作業或是實踐類作業都更加重視作業內容的趣味性,打破傳統的機械式訓練,符合《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注重學生興趣培養的要求。在作業評價方式方面教師們根據不同型別、不同內容的作業選擇與之匹配的評價方式。對於“後進生”更樂於採取鼓勵的方式,給予他們積極的強化。我國一線教師及學者針對國小英語作業一系列的研究都為我國國小英語作業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使傳統老舊的作業模式煥然一新,大大提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作業質量。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文章所呈現出的成功的作業案例都是從大量作業中捕捉的一個片段,我們不能肯定這樣的方法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目前的作業內容設計都對趣味性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但在作業兼具趣味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學目標的要求,還要避免知識的碎片化,應將一學期、一單元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規劃,佈置出能將知識串聯起來的作業,重視長週期作業的研究。在今後的研究中廣大教師們可以收集學生作業的完成資訊,來不斷的反思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改進作業設我國廣大教師及學者都對作業的評價、批改給予了極大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