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文言文兩則導學教案

校園 閱讀(1.73W)

【教材分析】

文言文兩則導學教案

《學奕》是一篇敘事明理的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講述了圍高手弈秋教兩個學生學下圍棋,因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同,二人學習結果也迥異不同的故事。告訴人們,並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別,而是後者不用心學習,三心二意,自然學不好知識。故事告誡人們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課文文辭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名篇。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的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學情分析】

《文言文兩則》是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國小生第三次接觸文言文。儘管學生以前接觸了兩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學習方法已有了接觸和了解,但前兩篇相比本文來說比較淺顯。因為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從理解課文內容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點在於讓學生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句把句子讀通順。

【教學目標】

1.學習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課文,瞭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節奏停頓得當、講究抑揚頓挫。

3.理解重點詞句,能從課文中領悟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一定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教法學法】

範讀示範法、朗讀指導法、點撥探究法、情境教學法。

【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多媒體。2.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讀“單元導讀”。

1.瞭解單元學習重點。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二、簡介孟子,匯入新課。

1.出示名言,指名朗讀。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問:大家知道這些句子出自何處嗎?(《孟子》)

你對孟子這個人又有哪些瞭解?(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篇經典之作——《學弈》。(板書課題)

“弈”字是什麼意思?“學弈”呢?

三、範讀引領,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個別難度的句子,對照譯文多讀幾遍。同時圈出難理解的詞語,在相應的地方標上註釋或記號。

2.解決生字詞。

ì hóng hú zhuó fú ǐ

學 奕 鴻 鵠 弓 繳 弗 若 之 矣

3.教師範讀。要求:邊聽邊想老師在讀這篇文言文時與平時讀課文有什麼不同?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有什麼不同?

總結:老師讀的速度比較慢;在句中的停頓比較多;讀出了不同句式的語氣。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學習文言文難度通順的困難。

四、研讀探究,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如:“之”在不同句子裡的意思不同;“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裡,“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等。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五、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課文,想一想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麼樣?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習的結果不同是智力的'問題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六、再讀課文,總結學法。

1.自由讀課文,試著背誦。

2.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學習這篇課文的?

總結:多朗讀----看註釋----懂句意----釋全文----明道理

七、作業超市。

自選其二:

1.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3.選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的文言成語故事,並嘗試用學過的方法學習。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 專心致志 學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無所獲

第二課時

一、品讀名句,激趣匯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孔子名丘,山東曲阜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教過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可謂學識淵博,可他也曾被難住過,想不想知道是誰,用什麼問題把他難住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中的第二則文言文。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 其: 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兒:

2.交流共議。

①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東遊:向東遊學。 辯鬥:辯論,爭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師追問:關於這句話,你還了解什麼?

預設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

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②一兒曰:我已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 去:離。 日中:中午。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遠

一兒 遠 近

③一兒曰:日出處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出處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及:到。 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 為:原因。 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裡。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大:如車蓋) 遠 (小:盤盂)

一兒 遠 (冷:蒼蒼涼涼) 近 (熱:如探湯)

他們分別從什麼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看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④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知:知識。

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被尊稱為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對於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作業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2.你贊同哪一個小兒的觀點,請你用科學知識說明你的觀點。課後查一查相關資料吧。

3.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大:如車蓋) 遠 (小:盤盂)

一兒 遠 (冷:蒼蒼涼涼) 近 (熱:如探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