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校園 閱讀(1.21W)

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的訓練都離不開思維能力,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必須著重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發展,相互促進。因此,國小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把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本文試就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談一些粗淺認識。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一、激發興趣,培養思維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思維就有了動力,便能做到執著追求,大膽探索,積極思維。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儘可能使學生感興趣,以便使他們的大腦皮質層形成兩個佔優勢的興奮中心,從而使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深處。使語文教學在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思維的狀態中進行。

例如教學《白楊》一課,開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師巧設的導語;一位旅客帶著他的兩個孩子正坐在行駛於茫茫大戈壁的列車上,他望著每隔幾秒種就從視窗飛快地閃過的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麼?這裡面含有什麼感人的故事?這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帶著強烈的探究心理去讀書,這時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思維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語文教學,必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揣摩句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在語文教學中,理解關鍵詞句不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內容和中心。有些課文的關鍵句子在文中起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去比較,去思考,從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發展思維。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一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他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

  方法與訓練

思維方法是人們從無數次思維活動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思維方法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怎樣提高思維智慧的思維方法。例如形象記憶法可以提高記憶力,聯想創造法可以提高創造力等等。一類是怎樣科學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例如辯證思維法、邏輯思維法、反向思維法、系統思維法等等。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無論他自己是否意識到,在他的思維過程中總有某種思維方法在起作用。學習各種思維方法有助於根據不同的實踐需要,選擇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減少思維的盲目性,提高思維的效率和成功率。

但是,在實際思維訓練中人們卻常常容易犯將思維方法學習簡單化的弊病,許多人以為只要知道了思維的方法或技巧,就等於有了超人一等的思維能力。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雖然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後可以立即大大提高思維的效率,是迅速提高思維能力的一條捷徑,但掌握思維方法與將它轉化為思維技能之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訓練過程要走,即只有經過長期大量的思維訓練,我們才能在思維實踐活動中純熟地應用思維方法具體指導各種各樣問題的解決。這就像一個人要想學會如何游泳光知道游泳的技巧和方法還不夠,他還必須長時間在水裡進行訓練才能將所學的游泳技巧和方法轉化為游泳技能。如果他還想成為游泳冠軍,還必須有個人的教練指導,制定適合個人特長的訓練計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技壓群雄。達·芬奇畫蛋的故事,也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領悟到技能訓練的重要性。

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畫家。他的名畫《蒙娜麗莎》的迷人的微笑,《最後的晚餐》中耶穌和眾門徒的微妙的心理,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達·芬奇的成就是與他的老師費羅基俄嚴格訓練分不開的。他培養達·芬奇有一個高明的辦法,那就是讓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的父親原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師。但是達·芬奇卻喜歡畫畫。他從小就顯示了自己的繪畫天賦,父親被他的才能和愛好征服丁,14歲那年送他到歐洲的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費羅基俄為師。

學習的第一天,費羅基俄給小達·芬奇佈置的功課是畫蛋。讓他橫著畫,豎著畫,正面畫,反面畫。以後也是天天如此,畫蛋畫了一天又一天。

畫了一段時間,達·芬奇厭倦了。他想,畫蛋有什麼技巧呢?圓不圓,方不方的,單調得要命;就是畫蛋畫得好,將來又有什麼用呢?有一天,他向老師訴苦說,天天畫蛋乏味得很,為什麼要天天畫蛋呢?

費羅基俄回答說:"要做一個偉大的畫家,就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畫蛋就是鍛鍊你的基本功啊。你看,1000個蛋中沒有2個蛋是完全一樣的。同一個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態也不一樣。通過畫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觀察能力,就能發現每個蛋之間的微小的差別,就能鍛鍊你的手眼的協調,做到得心應手。"達·芬奇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更加認真地學習畫蛋,天天對著蛋畫,努力將各種繪畫技巧融於其中,一點也不感到單調。經過3年多的練習,他的手彷彿有了感覺,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畫什麼就像什麼。這種艱苦的基本功訓練為達·芬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他的藝術才能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然而在思維訓練中,許多人恰恰忽視了思維技能訓練的重要性。或不願為此付出汗水。他們熱衷學習各種各樣的思維方法和技巧,不進行艱苦細緻的思維技能訓練,這種訓練方式如同紙上談兵,是經不起實踐考驗的。

忽視思維方法的細緻訓練還存在另一個弊端,那就是不能真正領悟到思維方法的精髓。思維方法的指導性作用決定了它的內容不可能太複雜、太具體,不能像實踐方法那樣細緻入微,具有很強的具體可操作性,否則就不能適用於指導不同領域內的思維活動。可以這樣說,思維方法適用範圍的大小,同它的抽象程度成正比,適用的範圍越廣,就越抽象。這就如同手中的火炬,舉得愈高,照得愈遠,然而在握柄的下方投下的陰影就愈大。照得愈遠,其生命力就愈強,適應範圍愈廣,但向具體實踐方法的轉化層次也就隨之增多。那麼,如何才能將簡明的思維方法轉化為不同層次,不同具體內容的實踐方法呢?除了與大量具有豐富內涵的思維訓練題相結合外別無他途,只有與具體的現實的問題相結合,思維方法才能顯示出其多姿多彩的智慧內涵。

所以,我們說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大量的訓練是主要的,科學的方法是重要的。不重視方法的學習,大量的訓練只是低水平的重複,勞而無功。不加強訓練,學到的方法就轉化不成技能,是在紙上談兵沒有實用價值。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技能的訓練。根本是兩個過程,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厚此薄彼或缺少其中任何一環。都不能算是科學的思維訓練。

  變與不變的邏輯

2006年8月8日,亞馬遜網站列出的所有書目中,有56 170本圖書的名字都與變化有關,其中11 195本與商業變化有關,2 404本與全球變化有關。不計其數的報紙、雜誌和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更是如此,它們都宣揚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那麼,在這個世界上誰又能跟得上變化的潮流呢?沒有人可以。

但是不要擔心。

考慮一下這個事實吧:大部分企業都處於穩定狀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如此。的確,產品和市場已經發生了改變,絕大多數得到了改善,而且我們使用的工具也已經改變。但是儘管商業圖書如雪崩般大量出現,但是商業操作,也就是買賣的基本要素,以及為了生存而盈利的目的,在我所觀察的40年裡卻沒有多大變化。

不管手機是否能夠用來看電視,網際網路是否能夠進行通話,浴缸是否能夠在你脫衣服的時候就自動放水,冰箱是否能夠在聽到你肚子咕咕叫的聲音的時候自動開門,發生改變的都只是我們生活的方式,它們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我們生活的基本要素並沒有改變。我們讀書、結婚、生子,並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這並不會因為學校改革而發生變化。家庭和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常量。

現在甜菜農場的生活與我小時候並沒有多大不同。儘管現代化的裝置減輕了人們播種和收穫的勞動量,但是和原來一樣,季節仍舊決定著生活的節奏。大部分農民還在飼養一些牲畜用來耕作,只不過當時用來運輸和耕作的馬現在更多的時候都用於供人們娛樂。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我的父母一直在努力維持生活,盡力使孩子接受教育,他們是在利用他們那個時代的資源做那個時代最平常的事情。

在11卷的《世界文明史》(Story of Civilization)一書的開頭,威爾·杜蘭特和艾麗爾·杜蘭特(Will and Ariel Durant)寫道:

文明就像是一條築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鮮血是人們相互殘殺、偷竊、爭鬥的結果,這些通常就是歷史學家們所記錄的內容。而他們沒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們建立家園,相親相愛,養育子女,歌唱,譜寫詩歌,甚至創作雕塑。

文明史就是對河岸上人們生活的記錄。

變化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內容

你曾經羅列過已經發生的變化和未來的變化趨勢嗎?請注意,我說的不是我們做事方式的變化,而是事情本身的變化。

讓我們再次回到農場的例子上,發生變化的只是耕作的方式,耕作本身並沒有消失。農民適應新技術和顧客不斷變化的需要的能力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取得進步。儘管他們耕作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但他們還是農民,這一點並沒有變。有些人適應了不斷變化的需求,比如Chino’s ,他們精美的有機蔬菜和水果被許多著名大廚,比如舊金山的沃爾夫岡·帕克(Wolfgang Puck)所選中,成為烹飪美味佳餚的上品。還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成功,已經放棄了耕種。

很多情況下,發生變化的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做事的方式。不管別人的宣揚是如何鋪天蓋地,只要我們能夠分辨出常量與變數,我們就能夠有效地應對新的市場,並且從變化中獲利。

體育運動總能為我們提供很好的例子。

團體運動的規則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只是偶爾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體育運動所改變的經常只是運動的技巧。體育界一個著名的.重大變化就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橄欖球教練克努特·羅克尼(Knute Rockne)所提出的現代“前拋”技術的普及。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底線得分的規則,只是隊員到達底線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單個運動員的風格有時候也會改變某項運動。

1936年12月30日夜晚,17 500多名觀眾湧入紐約市的麥迪遜廣場花園觀看全國籃球界領頭羊--已經連勝43場的長島大學隊與防守型的太平洋海岸聯盟冠軍斯坦福大學隊的巔峰對決。最終斯坦福大學以45比31的比分終止了長島大學的連勝勢頭,但是本場比賽的看點並不在此。

其實,大部分觀眾都是來看身高6英尺2英寸、體重185磅的斯坦福大學二年級學生漢克·路易塞提(Hank Luisetti)的表演的。他是當時唯一一個打破傳統投籃方式,在空中單手投籃的籃球運動員,而其他運動員都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雙手投籃或者鉤手投籃。大眾對於單手投籃的喜愛並沒有改變籃球進入籃筐從而得分的規則,但是卻永久地改變了運動員們的投籃技術。當然,這一改變也遭遇了頑固的抵制,當時的籃球界普遍認為單手投籃是不合規矩的。“這不是在打籃球,”紐約大學的傳奇教練納特·霍曼(Nat Holman)當時說道,“如果我的隊員也這樣打籃球,那麼我寧願辭職。”

路易塞提在1937年和1938年兩次被推選為年度最佳大學生運動員,而且後來在美聯社的20世紀上半葉最佳籃球運動員調查得票中僅次於喬治·邁肯(George Mikan),位列第二。

漢克·路易塞提於2002年12月17日去世,長壽的他幸運地看到了自己所創的單手投籃技術被埃爾·門羅(Earl Monroe)、朱利葉斯·歐文(Julius Erving),當然還有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等球星完善並且發揚光大。

技術上的改變經常會帶來無窮的發展潛力。美國田徑運動員迪克·福斯伯裡(Dick Fosbury)就為跳高開創了一個背躍式新紀元。傳統的跳高方式都是面向橫杆,一條腿先跨過去,另一條腿再跟進,而福斯伯裡跳躍的時候是背對橫杆,身體彎成弓形先過杆,腿再跟過去,然後用肩膀著地。福斯伯裡是在俄勒岡州梅德福市讀中學時開始練習跳高的,教練所傳授的就是那種傳統的跨杆方法。直到他開始尋求自己的新方式之前,福斯伯裡的成績一直非常一般。其實,他並沒有考慮傳統的跳高方式。“我甚至都沒有多想”,他說,“這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它就這樣從我腦子裡冒了出來。”

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會上,這種新型跳高方式幫助他越過一個個高度,到達了2.13米,觀眾的目光也投向了這位獨特的運動員。最終,他在第三跳時越過了2.24米的橫杆,獲得了奧運會金牌,也重新整理了奧運會紀錄。

跳高成績的大幅度提高所依賴的並不僅僅是這種新的跳高技術。這項技術正是由於著陸點的改善才得以實現的:大型橡膠墊代替了原來的沙坑,這保證了運動員在頭先著地的時候不至於受致命傷。儘管跳高這項運動本身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福斯伯裡所創新的跳躍方式“福斯伯裡跳躍”已經成為了這一領域普遍採用的方式,它所創造的成績是傳統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變化並不代表發展

我們經常會聽到或者看到下面這句話:“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是對那些趨勢研究者們來說的。而同時,它還會使人們因為無所不在的變化而歇斯底里。比如,在20世紀90年代末,人們似乎都認為電子商務會徹底顛覆人們的生活。當時的潮流就是賣掉你所有的零售連鎖店的股票,徹底告別傳統的經營方式。

人們總是認為時尚是不斷變化的,而我卻要說,大部分時尚都是曇花一現。但是時尚界也有許多一成不變的因素,當然我指的並不是黑色小禮服。比如說牛仔服裝的流行就已經持續了150多年,其中的100多年都是“Levi’s”的天下,後來人們的選擇才越來越多。現在幾乎每一個時裝設計師都會設計一些牛仔服裝。

男性時尚市場最大的福音就是男性時尚的穩定性。在這個市場中,人們不必挖空心思進行創新。男性時尚市場不同於女性,儘管它有時也會出現細微變化,但是總體來說相當穩定。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唯一的變化就是每20年男性領帶的寬度會有所改變。相對於女性時尚,世上的大部分事物更類似於男性時尚。

香水的流行也像女性時尚一樣反覆無常。它的壽命經常和它的香味一樣令人難以琢磨。在100款新香水中,95款都會迅速銷聲匿跡。但是各個公司還是不斷推出新款香水,這是因為香水的利潤實在豐厚,如果它有幸成為流行的5款之一,那麼帶來的利益就十分可觀了。時尚的最大變化就是它與藝術和建築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它們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藝術體驗。在本書第二部分第十五章中你將會了解更多這方面的資訊。

在2005年11月,可口可樂公司宣佈停止香草可樂的生產,這意味著又一個新品種的夭折。在每年推出的30 000種消費新產品中,90%的品種都會很快消失。顧客們的反應似乎是:“目前的產品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了。”在1994年出版的《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①一書中,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傑裡·波勒斯(Jerry Porras)揭穿了“變化的神話”,強調了持續的重要性。他們在書中寫道:“一個有遠見的公司會像信奉宗教一樣堅持自己核心的意識形態,它們的變化很少。核心價值觀構成了公司堅實的基礎,它們並不因為一時的時尚或者趨勢而隨波逐流。”

在商業領域,新技術有時也會帶來新的穩定性,就像體育運動一樣。20世紀80年代,受到日本搶佔全球市場的威脅,“程式管理”開始在美國盛行,其中的明星產品--由摩托羅拉的比爾·史密斯(Bill Smith)所倡導“六西格瑪”(Six Sigma)也成為了質量管理系統的新的通用體系。現在,它最大的倡導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已經退休,這一體系也開始走下坡路,現在許多人都認為它阻礙了創造性的發揮。儘管如此,它畢竟還是盛行了25年。

  滿天下都是新鮮事?

很久之前,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所羅門國王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名句:“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而現在人們經常說的是,滿天下都是新鮮事。

從2005年初開始,《新聞週刊》在一則大規模投放的廣告中援引了它的天才國際事務編輯法裡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的一句話:“21世紀將是一個充滿變革的世紀。未來10年發生的變革甚至要多於過去100年發生的變革的總和。對此,大部分國家都還沒有做好準備,美國當然也沒有。”

這樣的評論不在少數,因此難怪人們會如此關注未來,急切地尋找變革的跡象,希望能夠從中瞭解未來發展的趨勢。法裡德·扎卡利亞可能比我們更有遠見,但是他並沒有做任何定量分析:計算過去100年來發生的變革就已經夠複雜的了,但是更麻煩的是我們現在根本無法列舉出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的變革。因此這只是扎卡利亞奪人眼球的大膽預言罷了。對我來說,這種論斷過於簡單,我本人並不認為它有任何益處。我認為人們還不如列舉出自己所認為的在未來10年可能發生的變革和可能不會發生變化的事物。“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一論斷雖然非常普遍,但卻是十分荒謬的。我認為,起碼在商業領域中,這一論斷是無法成立的。

變化的基因一直在圍繞永恆這一軸心而轉動

變革是媒體的生命線。媒體間的競爭和適時報道決定了它不得不宣揚變革,但是新聞的質量和意義是依賴於觀眾的需求的,很容易淪為瑣事和細枝末節。

  採用電子版“大腦風暴”形式開展網上創造思維教學

美國創造學奠基人奧斯本(Osborn)所倡導的大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也譯智力激勵法、腦力激盪法),是一種藉助個人和集體思考相結合來啟發思想的方法,該方法能有效地培養髮散思維,發展創造性潛能。同時這種方法也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創造技法。

大腦風暴在一種集體的、大家都躍躍欲試的氛圍中,來促使參與者產生想法、念頭。一個人掌握的資訊、知識、經驗是有限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固有的思考和行動模式,有無意識地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的傾向。如果將許多個人湊在一起,資訊和經驗也就是多種多樣的。同時某個人的資訊、知識、想法,對於別人來說也許正是新奇的,能夠使別人得到新的激發。如果是相近的,也可以進行比較,看和自己的想法有哪些異同。不同的資訊和想法的交流,於是擴大了產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大腦風暴除了能湧現出許多想法,使人們將注意力集中於新的想法的產生和實現,促使其參加者有能力思考新的想法,還相當有利於個體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的發展,以及群體精神的培養。實際上,大腦風暴的真正目的也就是,通過成員間的彼此補充和相互啟發,克服成為創造型人才各種因素的阻礙。

為了保證討論時的良好氣氛,進行大腦風暴時須遵守以下規則:

1) 禁止批評別人的意見。不允許任何貶義評價性的評論、諷刺、挖苦。禁止表現出具有反感、厭惡等意味的非語言行為。

2) 觀點、意見越多越好。參與者提供的設想越多,找到解決問題的軌道越可能實現。想法越多,包含有價值創造的數量可能越多。

3) 自由思考,容許異想天開的意見。目的也是為了大量地湧現想法,尋求非同尋常的觀點,而不是侷限於表面或已確定的觀念上。

4) 可以將別人的許多觀點,加以組合成改進的意見。事實上,幾乎每個想法都來源於其他的想法,最佳的想法是對原來想法的改善。通過聯結和修正,促進問題解決的可能性。

當然,到需要你去想辦法的時候,你不會總是在沖淋浴,在蹲馬桶,或者在下班的車上,所以你必須注意你周圍的環境,比如平常掛帽子的地方時促進還是阻礙你的創意發想的地方。最刻不容緩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你的辦公室。

環顧周圍,你的辦公室是你創造發明的朋友,還是敵人?形容一下你的辦公室,即使是用一些比較消極的用語。例如,你的辦公室不是垃圾罐,所以它應該遠離雜亂,遠離成堆的廢紙和老化的包裝紙。你的會客沙發是不是堆滿了舊報紙,以至於人們不敢到你這裡來坐談談話(交談是產生點子的肥沃土壤)。

你的辦公室是不是擺滿你的獎狀、學位,及各種證書?你的學位真的會給拜訪你的人留下印象嗎也許在用來加強對你的信心時,有必要用它們來說明你的學識 和競爭力 ,但如果是其他人來,拜訪你的辦公室呢?也許你的證書會嚇到或阻止他們。更重要的是,這些戰利品會鈍化你對現在和未來的感覺。

儘管你的辦公室可能應該成為你的堡壘,你還是可以考慮在一天中的某段時間拒絕來訪的打擾。前弗吉尼亞州的州長被所以與之共事過的人認為具有不同尋常的創新力和工作效率。他就是在早上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不安排任何會面。他用這些時間在鬆弛的氛圍會考慮問題。

為了幫助你也建立一個適於創造的環境,我這裡有些建議你不妨試試,這是我多年來通過對多個創造天才的研究而得出的。

1.在辦公桌上朝外擺放一張你兒時的照片,照片上的你要年輕、單純。噢,還有,要很機靈的。這會拉近你與員工和客戶之間的距離,有助於引發他們的創造力,想到好主意。他們反過來會開闊你的思維。他們會明白你不是生來就這幅45歲的經理模樣。

2. 在你的辦公室放一塊寫字板或一疊白紙,這樣你就能很容易引發“準備,四面出擊………鎖定”的創意過程。

3.花5美元買些能勾起你幻想的東西,放在辦公桌上,我曾在我的訓練課上演練過這種方法,很有效。下面我列舉一些你可購買的物品,如玩具消防栓(提醒你撲滅心中怒火)、裝滿貓眼石的罐子(提醒你放眼未來)、米老鼠的相片(提醒你迪士尼樂園裡的完美服務)。

4.懸掛一副能表現你的理想的圖片。美國太空總署就有很多人懸掛太空站和月球的圖片。弗吉尼亞州羅亞諾克市的市長想籌建一座新的市區停車場,他就在辦公室裡掛了一副得過設計獎的汽車停車場的相片。

5.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玩具------樂高(玩具品牌),一盒彩色蠟筆或其他小孩喜愛的玩具。這會提醒你創造力本身的單純與原始。你可能驚訝地發現不少來訪者會無意識地拿起他們來把玩。

6.放一些你認為有益的書報、雜誌。

  創造最佳創意辦公環境

我不是一個“空間管理專家”,但是環境肯定會影響到情緒進而影響到人們的創造力。那種單調枯燥的辦公室,光線微弱,通風不暢,沒有植物,牆也給人壓抑感。這樣的環境很難引發自由的思考和自由的討論。如果你對你辦公室以外的環境也有控制力的話,你該考慮一下你的整個組織的氛圍是否有利於鼓勵、激發創造。如果不,那麼是時候改變一下了。

首要一點,考慮把普通日光燈改成強力日光燈或者白熾燈,再新增一些高階植物盆景及背景音樂。音樂最好選慢板的古典的巴羅克時代的音樂。據研究,這種音樂最能使人集中精力,加速學習。

  三元邏輯論

培養邏輯思維,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的定義是:遵循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的正確思維活動。從實用性角度來看,這個定義是一句正確無比的“空話”,因為它並沒有告訴人們有哪些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需要遵循,正確的判斷標準又是什麼。

顯然,如果我們想要具體把握邏輯思維,還必須在那句正確無比的“空話”裡填充一些元素,使之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

在邏輯思維7級理論中有三條基本規則:

規則1 邏輯是一種關乎對錯的道理。

規則2 邏輯思維=邏輯+思維

規則3 邏輯在具體思維活動中呈現三元形態:

主觀邏輯與客觀邏輯

推理邏輯與創新邏輯

靜態邏輯與動態邏輯

通過三條基本規則的推導,邏輯思維可分為六種具體模式:

主觀邏輯思維——遵循主觀道理的思維方式

客觀邏輯思維——遵循客觀道理的思維方式

推理邏輯思維——遵循推理道理的思維方式

創新邏輯思維——遵循創新道理的思維方式

靜態邏輯思維——遵循靜態道理的思維方式

動態邏輯思維——遵循動態道理的思維方式

三元邏輯論是邏輯思維7級理論的核心,它通過對邏輯三元形態的精準界定,突破了傳統形式邏輯學的藩籬,開創了一個更為巨集大的全新邏輯思維體系。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三元邏輯的具體涵義

  思維定勢的主要特徵

具體地,思維定勢主要特性:

  1、趨向性

思維者具有力求將各種各樣問題情境歸結為熟悉的問題情境的趨向,表現為思維空間的收縮。帶有集中性思維的痕跡。如學習立體幾何,應強調其解題的基本思路:即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

  2、常規性

如學因式分解,必須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等常規的方法。

  3、程式性

程式性是指解決問題的步驟要符合規範化要求。如證幾何題,怎樣畫圖、怎樣敘述、如何討論、格式擺佈,甚至如何使用“因為、所以、那麼、則、即、故”等符號,都要求清清楚楚、步步有據、格式合理,否則就亂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