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數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校園 閱讀(1.27W)

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國中數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教學中以“不上無準備的課”為原則,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把握課程教學目標、任務、重難點、課堂活動等,預備若干套課堂教學方案,並針對不同方案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課堂上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才可以保證教學按照計劃節奏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高。例如,對於數學公式、定理,教師備課時不僅要逐字逐句地推敲、歸納,還要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學生在這個公式、定理上可能犯的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度。

提高學生參與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手、眼、嘴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自主地思考,提高學生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關注學生參與狀態、廣度、時間、效果等,才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相對而言比較耗費腦力的課程,教師要注意營造相對輕鬆的學習環境,以緩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緊張感、疲勞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中,而忽視其他不利於數學學習的思想。例如,在“勾股定理”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用“勾股定理”產生的背景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集中了,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提高了。

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1)實行互動式教學

教師可以按照學生成績的進步程度和性格等不同劃分學習小組,課下多多收集相關資料,課上展開討論,各組間相互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獲得自主學習的動力。

(2)實行翻轉課堂式教學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示出來。全面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習慣,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大量自主探究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學生的學習提供大量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體系,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保證良好的課堂氛圍。

(3)實施分組合作教學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的不同合理分組,過程中遵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這種分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學習。保證每個學生學會如何表達。由於有的學生性格活潑,善於表達,因此發言的機會較多,而也有一些學生髮言機會較少,對此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小組中,予以鼓勵和引導,培養學生的表達慾望,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制定組內發言規則,組內發言時按照順序依次發言,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這樣無論哪種學生都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要設計組內互助,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要積極幫助較差的學生。關於作業、學案等要組內成員互助檢查。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形式求“新”參與過程掌控有度

傳統課堂教學,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高效課堂採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談感想、談收穫。新理念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於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了學生能力。

效果求“信”能力、合作共贏

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寫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學”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議中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答能力,“演中學”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教學實踐中的困惑

1、課堂活動要求容易養成難。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索取,學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讓學生的規範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採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髮生質的飛躍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培訓。

2、課堂展示參與容易精彩難。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亮點。為什麼要展示?展示什麼?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果任由課堂自由發展,課堂出現了“展示專業戶”同學們稱之為“課霸”;如果教師人為分工,擴大參與度,又使得展示雖然參與廣泛但又變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難以達到高效率。

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

問題是使學生保持興趣的重要藥劑。

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是新課標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新、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教師並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目標。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帶著問題來上課,他就會不知學什麼,也不知聽什麼,當我們下課時,什麼問題也沒有了,學生在其他時間就沒有學習的動力,不會去做,也不會去想,更不知想些什麼。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教師不要把自己當成神人,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這樣會讓學生失去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動力,他們會有更多的依賴性,給他們一點空間,讓他們燃起對問題的激情,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以“爭論”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學生是個不相同的個體,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讀者心中的《紅樓夢》。我們教師不應用"唯我獨尊"的威嚴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鬆的學習環境,在爭論之中,尋找自我價值的體現,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內驅動力,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論的“導火索”,儘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盡好引導者的職責。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時,簡算1200÷500一題,我讓學生先自己在本上試著做一做。由於剛學完商不變的性質,在計算方法上不存在問題,所以學生們興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來。之後我組織同學交流結果:“商2餘2”“不對!應該商2餘200”班裡一陣騷亂,而且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學生居多。這時,我讓學生開展討論,雙方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向對方提問。於是,雙方同學馬上就展開了脣槍舌戰,一開始學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漸漸的,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同學就意識到自己錯了,並且對那些反駁他們的同學表示心悅誠服。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學生們自己在討論、交流。事實證明,學習效果是極好的。因為,他們是在主動學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在等著他們。所以,鼓勵爭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