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關於餐飲生活的美文:餐肉飲血的“飲食觀”

文學 閱讀(2.76W)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是這篇文章的引入點。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餐肉飲血的“飲食觀”,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餐飲生活的美文:餐肉飲血的“飲食觀”

1

岳飛在千古流傳的《滿江紅》一詞中,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為軍事將領抵禦異族、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大概在世俗的歷史觀念中,嶽武穆是真的被“天缺”所吞的,不然,河淮故土唾手可得、臨陣殺敵將士效死之際,怎麼會出現如此枉殺大將的歷史轉折呢?!此後雖高宗追悔不及,但殘宋一蹶不振,成為歷史中少有的幾個殘破皇朝之一。

用民間俗語去說,不是“天缺了一塊”是什麼呢?!恐怕這些意會還是出自當朝士大夫之手,村婦野氓的未必有這個學問。這些民族英雄的悲壯歷史,在今天來看,自然不能侷限於狹隘的民族或地理觀念了。像後世岳飛子孫有移居朝鮮半島的,今天要回國來祭祖的話,恐怕還有很多繁瑣的手續;再如清世陝甘總督嶽鍾麒,世間多指其為岳氏子孫,但此時滿清雖是後金,已與當年之金國絕然不同了,非要將嶽鍾麒與岳飛聯絡在一起去比較,就不免有些為人治史的心術問題了。

特別是作為謀害岳飛的主要責任人的秦檜,已被刻在歷史的恥辱之中,——但秦檜之所以非致岳飛於死地不可,仍然史說紛紜。

這些歷史的糊塗帳,似乎還是世俗老百姓一股腦地向皇帝身上推才真大致說得過去。不然,像今天的一些善於斷章取義、生吞歷史的“優秀”、“精英”人士,大概要追究嶽武穆餐肉飲血的“飲食觀”了,對敵人、異族就可以這樣慘無人道了麼?!這樣的民族觀念是不是太狹隘、太殘忍了?

2

發達國家吃牛肉,喜歡半生不熟的,甚至帶著血跡的“五分熟”,西餐在中國大陸興起之後,很多上層精英人士便喜歡上了“五分熟”的牛排咖啡,著實有一番“餐肉飲血”的味道。殊不知,如果與岳飛的“餐肉飲血”比較起來,就犯了人道主義的大忌。“餐肉飲血”用於進食動物如牛肉尚可,用於形容民族矛盾、民族衝突乃至於戰爭,似乎有些“反人類罪”的意味,更有甚者則像史前人類一樣蠻荒矇昧地相互獵殺進食了。

似乎“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死了兩千萬,整了一個億,經濟損失8000億人民幣”(葉劍英元帥語)都沒有這樣“滅絕”人性的?!這些荒誕不經在當今的社會節奏中,恐怕不僅是“優秀”人士了,很多認為“白毛女應嫁黃世仁”的莘莘學子們,更可能觸發所謂的“人本情結”的,嶽武穆的歷史光輝形象就失色了不少,甚至可能會走向反面?

3

而今年的歐洲,除了牛肉中的“馬肉風波”之外,在鹿肉中還有“豬肉風波”,不吃馬肉上升到了倫理高度,而“豬肉風波”則完全因為商業欺詐了,甚至“馬肉風波”席捲拉美南美,要將歐洲的倫理普惠於大洋彼岸,那麼,嶽武穆餐肉飲血的歷史“飲食觀”更要被定為“異類”了,或者會有哥白尼、伽利略的下場也未可知,優秀的“精英人士”則可以趁此修改狹隘的'民族歷史觀了,更可以呼籲繞開一些民族歷史、汲取“先進文明”了。

所幸,這樣的斷章取義還不至於將歐洲倫理搬到中國大陸,還不至於著手“改良”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沒有對中華文明進行什麼“痛苦”反思,不然,“西學東漸”要將“國學”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看來,“精英”與“文明”不僅是有國界的,更是有民族性的,不是“生吞活剝”民族歷史、照搬照抄異族倫理就能成功的。

事實上,岳飛從青年農民參軍,到成長為軍事將領統帥之後,其文武兼備決不是一般世俗觀念中的“仕進”範疇,有卓然超群的歷史記載,自然絕沒有率軍吃過什麼人肉,更不可能拿金軍俘虜的血肉下酒。“岳家軍”治軍之嚴格,在歷史中都是非常少有的,幾乎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地步,岳飛更是以“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的理念為史家所稱道,所謂的“餐肉飲血”只是對於民族仇恨、敵我戰爭的軍事概括而已。

4

但除去蠻荒時代,僅近兩千多年中以人肉果腹的例子就非常普遍。《李自成》中就描述了李自成圍困開封后,百姓易子而食、以人肉充飢的場景,甚至還有百姓滋養蛆蟲以果腹的描寫,當然,這只是小說家思考與推理後的創作。

而像安陽大墓被發現後引發社會熱議的曹操,就曾放縱軍隊以人肉充為軍糧,並且曹操更以“摸金校尉”大肆挖掘古墓金寶以充軍資,這些非常時期的歷史恐怕才真的應該追究“飲食觀念”了。或者認真學習這些歷史的異同,才可以解釋一個青年農民在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作為軍事將領傑出的文才武功的真實的歷史人文背景,而“餐肉飲血”的“飲食觀”就與以人肉充為軍糧涇渭分明、嶽峙山停。


【本文作者:王宸。(公眾號:落魚兒文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