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精選15篇)

熱點 閱讀(1.5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落實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xx-20xx年)》,加強教師教育資訊化水平的培訓,促進我校教師教育資訊化技能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舉辦“陝西省山陽中學20xx年教師基本功及教學資訊化大賽”活動。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的基本功,激發教師內驅力、提升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展示教師的個人魅力及風采。通過比賽活動,加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達到以賽代訓、以賽促訓的目的。

二、活動內容與要求

(一)參賽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進行資訊化教學,課堂講解時間不得超過25分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教師靈活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不能只有PPT播放模式)。

(二)全體教師要積極參加本次比賽活動,學校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作為評選優質課、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重要指標並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認定體系。

(三)各教研組要高度重視本次基本功比賽活動,本著以賽促訓的原則,做好各項工作。

三、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組織動員階段(20xx年12月1日至4日)各年級組利用年級組會議時間向全體教師講清意義、內容及要求,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蔘與。

第二階段 實踐觀摩階段(20xx年12月5日至18日)各教研組(除體育、資訊、音樂、藝術教研組外)利用集體備課時間、聽評課時間及教研組活動時間組織全組教師進行實踐觀摩,根據觀摩結果於20xx年xx月xx日前向教研室推薦上報一名教師參加初賽公開課

第三階段 初賽整改階段(20xx年12月21日至20xx年1月15日)各教研組全體成員及四位以上校委會成員參加初賽公開課,提出整改措施。

第四階段 決賽小結階段(20xx年4月4日至29日) 學校組織決賽,決賽結果將設一、二、三等獎並給與表彰獎勵。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資訊化教學方案 語文。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鮮花不僅可以獻給英雄和勝利者,更可以給失敗者以鼓勵。同時滲透著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學情分析

對於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學生都有過勝利和失敗的體驗,因此可以聯絡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裡。

3、體會服務員說的關於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麼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女服務員說的話,體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

教學準備

教師:將重點語句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劉翔2004雅典奧運會領獎和2008北京奧運會失意退場視訊、《真心英雄》mp3、有關成功和失敗名言警句網址)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整理有關失敗的古今名言名句。

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在什麼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什麼意思?(鮮花理應獻給凱旋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麼?(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服務員為什麼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請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位運動員為什麼一直垂著頭?你知道她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四、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並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五、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六、作業

默寫本課生字詞語。

流利地朗讀課文。

對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自己理解。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3

一、概述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節,是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國際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和我國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迫切需要加強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每個人從小開始直到離開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環境教育。本節內容包括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涉及範圍廣,知識跨度大,生物圈中種群的數量非常之多,形態各異、結構複雜,生命現象表現豐富多彩,其使用價值也就更加多樣化了,學習這節課學生不僅需要擴散思維、概括、綜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學生的資訊獲取、處理和表達能力。以往採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課堂上無法呈現豐富資料、無法創設互動情境、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利用計算機資訊存貯量大,處理迅速,方便的人機互動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個別化學習環境等優點,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發展水平,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實現因材施教。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制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訊、口頭表達、與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學會處理在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問題及各種關係,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的活動,使學生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生命、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真正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付諸於行動上。

(2)健全法制觀念,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全球合作,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

(3)形成保護環境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過人是生物圈的一員等知識,分析過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例項,在本模組中也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也接觸了生物多樣性在減少,需要樹立可持續性觀點等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儘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注生態倫理的道德問題,形成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本節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和結構化,強調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達到同化和順應,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使CAI更注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個別化教學選擇,強調教學的主體性,強調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本課可採用的最好學習方法便是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建立在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創造教育基礎之上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與目的。與傳統教學相比,師生關係發生了互位變化,同時教材變成了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多媒體則成了學生認知的工具。這種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多元化的軟、硬體學習環境,使學生方便地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通過人機互動作用去主動地發現、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高質高效地獲取知識,培養創造能力。

五、教具準備

1、學校多媒體網路教室。

2、《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網頁式課件。

六、教學及課件設計思路

依據本節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採取以下的教學流程:問題匯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歸納小結練習反饋。通過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談話組織整個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通過網頁瀏覽,自主、主動地參與探究,可以懂得知識是怎樣從對資料的解釋中產生的,可以把學生引向一個涉及到方法論且充滿了探究精神的研究過程,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學過程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4

一、現狀分析:

校區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處縣直國小,隸屬師範附小統一管理。學校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建設,佔地50畝,建築面積13380平方米,設計招生規模36個教學班,1620個學生席位。現有15個教學班,531名學生,36名教師全部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電腦人手一臺,均外接網際網路,所有班級均新上高標準觸控一體機和實物展臺,學生微機室一個。其他教學、辦公裝置逐步招標採購之中。

二、發展目標:

1、儘快完成各種教學、辦公裝置招標採購,創造高標準的資訊化建設條件;

2、探索資訊化條件下學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發揮現代教學裝置功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4、培養高素質資訊化教學教師隊伍,建立資訊化建設特色學校。

三、工作措施:

1、協調縣教育局和招標辦,三月份進入錄播室招標程式,四月份完成安裝除錯。

2、和有關公司合作,安裝資訊化校園管理系統,組織教師培訓,實現內部管理、家校聯絡、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網路化執行。

3、儘快完成會議室、多功能報告廳裝置設施的招標採購,為教學研討、交流、培訓創造良好條件。

4、邀請教育局電教站領導來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進教學裝置、現代資訊化條件下課題教學改革、提高教師資訊化水平等方面,開展相關專題培訓。

5、配備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育教學專業書籍,建立教師個人部落格,倡導實現學習型、研究型個人專業化成長。

6、舉辦資訊化建設微論壇,開展資訊化教學業務研討。

7、舉辦資訊化優質課評選,以賽代練,典型帶動,培養一批熟練掌握資訊化教學裝置的高素質教師。

8、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上級資訊化技能比武,學習優秀教師和先進單位的典型經驗。

9、選取部分班級,開展資訊化教學改革試驗,加快學習資訊科技現代化步伐。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5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21世紀將是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根據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現制定20xx年教育資訊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大力推進我校教育資訊化建設,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程序,推動我校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現代資訊化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2、以“教科研”為先導,高標準、高質量實現資訊化建設。

3、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建設原則。

4、堅持“突出重點、分層推進、注重實效”的工作方法。

三、組織機構

成立東昇國小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萬其兵校長任組長、楊開正任副組長),負責統籌規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

組建東昇心國小教育資訊化建設指導小組(組長由盧娟),負責師資培訓、技術諮詢與服務。

四、工作目標

1、20xx年春季開學,五、六年級全部開設資訊科技課。

2、20xx年4月,要高標準通過教育現代化建立驗收。

3、建立健全教育資訊科技培訓體系。“十五”期間,完成一輪全體專任教師以計算機和網路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資訊科技培訓,形成一支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教育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推進我校教育資訊化建設。

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將統籌規劃,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著眼未來,以資訊化建設作為占城鎮中心國小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從而加快全校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程序。在經費籌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建立多渠道資金籌措體制。

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指導小組要強化超前、科研意識,指導好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要站在科教興國、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制定優先發展的戰略,加大投入,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採取有效措施,儘快實現學校教育資訊化。

2、積極探索現代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整合模式。

從技術應用的初始階段轉向整合階段,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教育資訊化建設向深層次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教育資訊化建設的落腳點。

建立獎勵機制,制定相應措施,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堅持“樹立典型、開展活動、全面推動、注重提高”的原則,加快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程序。每年開展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評優課、示範課等活動。繼續做好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培養一批典型,以點帶面,力爭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專題報告、研討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創造機會,加強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學習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課題帶動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教學實踐探索從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證研究和學生使用計算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兩方面進行研究,逐步形成師生互動、協作自主的多樣化整合模式。

3、加強教育資訊資源的研究,依託市級資源庫,採取多種方式開發教育資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資訊資源庫,爭取成為市級教育軟體開發基地,注重資訊資源的科研和應用研究,不斷提高資源應用效益。

4、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裝置設施管理,充分發揮其功能。

要選派責任心強、業務強的管理人員,負責管理、維護和裝置設施使用工作,不斷完善裝置設施的安全使用、維護保養等管理制度,建立網路系統和裝置設施使用、維修檔案,確保所有裝置設施正常執行。

建立健全資訊資源評審和監管制度,資訊化建設指導小組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術素質培訓,形成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網路裝置設施管理隊伍,一定要加強對網路裝置設施檢查力度。

要組織學生學習好《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網路文明、網路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網路教室對學生開展直觀生動的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徵文、知識競賽、網上論壇等主題教育活動,注重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安全上網,增強學生自覺抵禦網上不良資訊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網路道德規範。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6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科技已成為當代最具潛力的生產力,資訊資源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資訊化水平也已成為一個地區和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作為社會資訊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學校資訊化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快工作步伐。為明確我校資訊化建設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學校資訊化工作,根據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資訊化建設的總體目標

我校資訊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統一平臺、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則,以整合利用現有網路資訊資源和不斷完善系統服務功能為重點,儘快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資訊基礎設施,建成集資訊開發、應用、建設、管理與服務一體化,全校上下貫通、運轉協調、便捷高效的比較完整的資訊化體系。

二、資訊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1.進一步加大資訊科技教育力度。一個學校的資訊化水平受制於掌握資訊科技的程度。應確保學生都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並逐步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觀念。使資訊科技為學生學習服務,為學生髮展服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①高度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學

②加強資訊科技培訓輔導工作,不斷積累輔導經驗。

③開展學生電腦小製作活動,每學年開展班級網頁製作比賽、電腦設計比賽,爭取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④組織成立“電腦興趣小組”,做到有輔導老師,有活動安排,提高學生參與資訊科技學習的熱情。

2.努力建設一支資訊化的教職工隊伍。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資訊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努力建設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資訊化建設的中心。應深入調查與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培訓方式,重點應立足“以用促學”的方針,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資訊科技培訓工作。為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以中級考試為切入點,長期堅持對教師進行資訊科技全員培訓。逐步改變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方面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網路安全和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

3.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資源庫及其平臺。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為此,建設一個資源充足、種類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種類與學校教學實際不相適應,資源內容沒有校本化、管理無序,可利用性較小,使用效率較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

三、資訊化建設主要工作:

1、加強管理,注重調查研究,徵求廣大教師的意見,特別是應著重研究校本資源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系統。目前應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年內完成原有的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2、應逐步開展案例、課例庫建設,應著重理清現有的各類文字資源、課件資源、音像資源的管理目錄,在此基礎上新增案例、課例庫。目前,我校的校本視訊資源非常缺乏,應著力開展此項工作。

3、著重資源庫與教師的介面、平臺建設,以實用、易用為原則,做到每一類資源都有相應的使用者介面。著重加強校內資源“點對點傳輸”研究與建設,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

4、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庫使用的培訓,做到人人會用資源庫,天天使用資源庫,真正發揮資源庫的效用。

5、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設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群。

6、加強學校網路系統的管理和建設工作。校園網不僅包括硬體設施,還包括所有的使用者介面。在加強硬體管理和資源庫建設的同時應著力建設使用者平臺。最終應以學校主頁為軸心逐步建成對外宣傳介面、校內資源庫系統、線上教學系統、德育系統、行政辦公系統等子系統群。近期內重點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硬體層面:應加強管理,及時監控,確保學校網路系統的安全、順暢執行,為廣大師生工作、學習服務。

②軟體層面:加強學校主頁建設,確保學校主頁擁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對外宣傳,一是為擴充各個子系統作相應的準備。

③逐步開展各教研組、部門的網頁建設;給有興趣的教師以適當的培訓,大力提倡教師建設個人主頁。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教研組、部門主頁建設,兩年內有三到五個的教師主頁。逐步建設學校行政辦公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實現無紙化辦公,力爭用一到兩年的時間使全校的資訊化應用水平上個新臺階。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利用教師網路學習空間,依託泉州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農村邊遠地區,採用點對點、人對人的方式進行優質資源輻射、幫扶、互動。通過網路學習空間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範圍,開展網路教學教研,實現校際、學科、教師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組織機構

為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加大對玉湖學校、藍田中學資訊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督促各有關學校開展工作,推動建設專案有效落實,特成立“溪安八中幫扶玉湖學校、藍田中學資訊化建設領導組”,名單如下: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各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研室,負責協調專案工作的落實;抓緊實施進度,並報送每季度的工作進展情況。

三、活動內容與安排

(一)工作任務

1.該專案由教研室負責,推選本校各學科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及其他部分優秀教師,共64人,按照1:1的比例與玉湖學校、藍田中學教師開展網路教學教研結對幫扶活動;根據縣教育局的實施方案制定本校具體的輻射、幫扶實施計劃;在網路學習空間開通之前先做好優質資源儲備等相關準備工作。

2.網路學習空間開通之後,主動聯絡玉湖學校、藍田中學教師,在個人網路學習空間互認為好友,為對方提供本學科各種資源,或根據對方要求幫助建設新資源,開展網路教學教研活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3.謝章棋副校長負責每季度彙總、填寫《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情況表》(附件2)並報送教育局生產裝備站進行績效考評。

(二)實施程序安排

xxxx年完成本專案建設,並長期開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具體建設實施程序如下:

二至三月份:專案啟動階段。根據教育局安排確立幫扶關係;制定專案實施方案;上報需開通網路學習空間客戶端教師的相關資訊。

七至八月份:組織有關教師參加泉州市教育局開設的暑期應用培訓;我校國中教師與玉湖學校、藍田中學教師在資訊關聯基礎上,相互在網路學習空間建立好友關係,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九月份:組織相關8所專案學校全面應用網路學習空間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十二月份:進行回顧總結,並完善持續幫扶方案。

本專案具體工作程序實行季度報告,每季度最後一個月下旬向教育局生產裝備站書面彙報。

四、組織實施

1.要加強領導,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要加強交流,與結對學校加強聯絡,建立穩定的互訪交流機制,瞭解幫扶工作開展情況,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整幫扶工作重點和實施方案,相互協調,保證幫扶工作順利開展。

3.要加大宣傳,統一思想,使教師認識幫扶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積極地參與幫扶工作。同時,要努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確保幫扶工作順利開展。

4.結合本校實際,制訂本校幫扶工作實施方案並與結對學校達成協議。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8

根據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三年建設規劃,我校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大資金投入,構建教育資訊化的硬環境。

1、校積極推進資訊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深入開展資訊化建設工作。全校共有8個班級,有學生253人,目前學生機僅有22臺,生機比例嚴重不達標,,我校教職工24人,計算機11臺,師機比例達不到1:1.學校為了推進資訊化工作程序,保證資訊科技課程的正常進行,學校將積極申請各項資助,籌備資金,進行購買計算機,保證學生上課人人有機。

2、校園網。高速教育網路覆蓋到每個教室,“班班通”覆蓋每一個班級,但是,利用率較低,設立各項激勵制度,鼓勵大量應用多媒體教學。

3、計算機教室。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執行較慢,無法實現教師主控、電子登入、檔案服務和網路控制等功能,宕機現象嚴重,需要儘快進行系統更新。

4、學校進一步建立健全資源庫,每一學科每學年上傳資源不少50次。方便老師們查閱資料、在學校區域網內的資源共享。

5、“人人通”平臺及一課一名師,一師一優課活動大力推進,保證每學年晒課每學科不少於50節,資源上傳沒人不少於20節。

二、加強軟體建設,提高資訊化技術的應用水平。

1、強化資訊科技課程。

我校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開齊開好資訊科技課,把資訊科技課納入正式課程,每個年級每班每週一課時。我們著力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瞭解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

2、構建資訊化平臺

網站建設:學校主頁設的中心等欄目,做到定期更新。使之成為學校資訊釋出的平臺,師生交流的平臺,學校檔案積累的平臺,師生個人成長記錄的平臺

三、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適應教育現代化的師資隊伍。

1、加大對教師進行全員資訊科技校本培訓,所有在職的教師,均參加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

2、我校在職教師90%以上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為計算機網路資源與教育教學相整合,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證。

3、正確認識資訊科技在學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賓奪主。

資訊科技無論多麼優越,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即課堂中學生應永遠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資訊科技只能是起了輔助教學的.作用。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他們之間是互相協作的關係,而不能相互替代。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的課堂教學,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互相協調,相互促進,絕不能濫用,絕不能喧賓奪主,取代學科教學。

4、圍繞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目標製作教學課件,優化教學設計。我校教師基本實現了備課時,圍繞學習主題展開,篩選資訊,巧妙安排,運用資訊科技提供給學生有利於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和資源,優化教學設計。

5、加強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提高學生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師生是共同的學習夥伴。針對部分教師及學生計算機知識相對貧乏的問題,我們從學習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加強資訊科技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重視資訊科技課程這三個方面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

四、強化機制,確保資訊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確保教育資訊化工作長期、有效、健康地開展,學校將制定資訊化工作長期規劃和近期計劃,形成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建立網路管理制度,明確職責、許可權,學校落實資訊化建設專項資金,加大軟硬體設施的投入資金,將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情況跟教師的評優評先、職稱晉升掛鉤。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9

為了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資訊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資訊素養和駕御資訊科技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資訊化的應用水平和效能,錘鍊學校資訊化辦學特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爭取學校資訊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學校資訊化建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學校資訊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儘管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與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或者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仍然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學校的正規課程的學習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學生髮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將積極探索學校正規課程與資訊科技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將研究學生活動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新領域。

二、主要任務

1、進一步改善校園資訊化環境,重點在網路的管理與維護。加強班級多媒體裝置的管理與使用;辦公室計算機、印表機的使用,培養教師對資訊化裝置的規範使用及資訊化的意識,逐步提升校園資訊化環境。

2、加強資訊報送組織

(一)向局資訊科報送的資訊由各部門統一組織,領導稽核,並制定相關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資訊採編、稽核、報送機制,報送的資訊要履行嚴格的核籤手續,確保資訊質量和資訊保安。

(三)指定專人作為局資訊科資訊聯絡員人選,具體負責資訊報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路、資訊科技裝置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形成學校齊全、規範的資訊化實驗規章制度。

4、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完善教師網站“我的空間”,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網上儲存、網上交流平臺(網路公文包),使課件管理、檔案傳輸、師生交流的網路化變為現實,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建立學習環境和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

三、基本目標

1、加大硬體投入,完善校園網站,更新添置辦公裝置。

2、加強軟體建設。豐富改進學校主頁並定期更新,使學校網站形成較為豐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強應用,服務教學。發揮資訊科技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開展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四、網路管理

1、 加強對校園網路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2、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路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路執行高效、有序。

五、繼續加強校園網路的管理與維護,更新學校現有網站

學校網站經過幾年的積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著問題。本學期將進一步在學校網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臺如何進一步完善等方面,聽取意見,進行修改。

六、協助學校各部門開展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各項活動,推進學校資訊化程序

協助各部門開展具有部門特色,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整合活動。學校各部門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部門間相互協作的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獨立的分支,任何一個活動都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動,其實就是學校各部門間相互默契配合的體現。資訊室在整個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參謀,指導部門負責人合理選用資訊科技,充分恰當體現學校的資訊科技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資訊化程序。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0

為全面提高學校教師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推進教學資源資訊化建設,按照《關於舉行20xx年鎮江市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的通知》檔案精神,本著全員參賽的原則,為保障20xx年學校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工作地有效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機構:

成立學校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常務)

成員z

二、比賽專案設定

(一)多媒體教學軟體比賽

(二)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

(三)計算機網路技術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

三、參賽辦法及要求

(一)採取教師個人報名參賽辦法。

(二)參賽選手為全體教師,含所有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其中4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專業)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組長等相對水平較高的教師必須參賽,以起示範和先導作用。

(三)參賽軟體應在windows系統下或IE瀏覽器下能直接執行,光碟須查殺病毒,以免影響比賽。

(四)參賽作品應為原創,資料引用應註明出處。作品如引起智慧財產權異議和糾紛,其責任由參賽者承擔。

四、比賽工作程序表

階段程序內容時間其他

準備1動員、制訂比賽方案2月底

2PPT製作培訓(基本技術)2月28日

3彙總材料,組織教師參加比賽,做好第一階比賽準備和服務工作,請各教研組將參賽教師報名表一份、作品素材一份(分多媒體教學軟體、資訊化教學設計和計算機網路技術資訊化教學設計三大類)電子文稿彙總後打包後傳至3月10日前

比賽4安排校級資訊化比賽,做好服務工作。3月17日

總結5確定市級競賽人員,對作品提出改進意見,做好市級比賽準備4月1日前

6市級參賽作品完善4月30日前

7上報市級參賽作品5月8日前

五、獎項設定

多媒體教學軟體比賽和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不限學科和專業。比賽設個人獎,一等獎佔參賽總人數的10%、二等獎佔總人數的20%、三等獎佔總人數的30%。每個比賽專案中同一學科和專業類(以《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xx年修訂)》為準)最多不得超過2件的參加市級比賽。計算機網路技術資訊化教學比賽的每個教學內容各校最多報2名教師參加市級比賽。

六、保障措施

(一)教務處牽頭,各教研組要認真組織與培訓,做到全員參與。

(二)比賽成績將作為教師的評先評優、職稱評定、崗位設定等依據之一。

(三)各部門負責人、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和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及時對全體教師提供技術支援和幫助,互幫互學,達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對優秀輔導教師經學校確認後將給予一定的課時津貼獎勵。

(四)各部門必須全力配合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工作,為教師的參賽準備提供便利條件和時間保障。

七、比賽專案要求及說明

(一)多媒體教學軟體。

此專案重點考核教師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蒐集資訊、組織資訊及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能力。參賽教師現場展示自主研製或參與研製的多媒體教學軟體,並對該軟體的創新點、輔助教學作用和使用效果進行講解。

1、參賽軟體應是針對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單元內容設計開發的軟體,或者是某一多媒體教學軟體的一個完整部分,可為模擬模擬軟體、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生自主學習軟體、網路課程等,能夠脫離平臺執行。

2、參賽軟體應能實現助教、助學功能,有明確的導航,介面統一,支援人機互動、介面操作,包含訓練和考核,可為單機版或網路版,其軟體開發平臺和製作工具、風格形式不限。

3、參賽軟體應是參賽教師自主研製或參與研製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4、賽前完成軟體素材的收集,完成教學設計,比賽時參賽教師現場製作,經評審後,集中展示、講解多媒體教學軟體10分鐘,答辯5分鐘。

(二)資訊化教學設計。

此專案重點考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特別是運用資訊科技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或者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能力。參賽教師現場就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作用和預期效果進行講解。

1、教學設計應基於教育資訊化環境,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針對1—2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2、資訊化教學設計可以選擇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及網路教學等多種形式,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教學單元,也可以是某一個教學單元中的部分內容,但須保證其教學的完整性。

3、教學設計須有教案、教學設計說明及多媒體演示,重點展示運用資訊科技和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完成特定教學任務、解決教學中重難點問題的作用,以及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貢獻。

4、資訊化教學設計必須是參賽教師原創。

5、賽前完成教學設計,比賽時參賽教師講解教學設計10分鐘,答辯5分鐘。

(三)計算機網路技術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

此專案考核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設計和運用現場教學裝置實施教學的能力。參賽教師針對限定的教學內容,講解資訊化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現場操作提供的教學裝置和用具,演示設計效果。

1、應根據限定的教學內容、按照自定義的真實情境、利用現場提供的真實裝置,進行資訊化教學設計,完成裝置操作。

2、教學設計應有教案、說課稿以及現場講解演示光碟(含供演示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裝置配置檔案。

3、教學設計應是參賽教師原創。

4、按照參賽教師抽號順序進行比賽,參賽教師講解教學設計20分鐘(含現場裝置操作),答辯5分鐘。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使用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2)會正確讀取電阻測量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利用資訊化平臺,使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養成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難點:對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資料的準確讀取。

課型:

實訓課

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教具:

手機、多媒體投影儀、萬用表、色環電阻等

課前準備:

1、製作好相關微課視訊(認識指標式萬用表歐姆檔及讀數、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提前向藍墨雲班課平臺中推送,利用晚自習和課餘時間讓學生觀看。

2、在平臺傳送學習任務單: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時錶盤刻度、檔位等與前面所學習測量電壓時有什麼不一樣?電阻測量分為哪幾個基本步驟?測量中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3、在雲班課發起活動,瞭解同學們微課視訊的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

1、設疑激趣,匯入新課(5分鐘)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了萬用表測量電壓、電流的相關知識,對萬用表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萬用表又稱三用表或者多用表,那麼萬用表還能用來做什麼用呢?看看你們手中的萬用表,想想它還能測量哪些物理量,又是怎樣測量的呢?

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指標式萬用表的另一個重要用途——電阻的測量。

通報雲班課學生自學情景,表揚先進。

2、學做結合,構成技能(65分鐘)

(1)初次測量,預習反饋

分發一些色環電阻,讓學生回憶微課資料,分組討論,進行電阻測量練習。教師將同學們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手機記錄下來。

(2)推薦兩組同學上臺進行測量展示,其他同學經過手機投屏觀看,演示結束後其他同學點評,分析演示同學操作是否規範,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將巡查過程中拍下的照片投影到電子白板上,讓學生討論分析。

(4)反覆練習,構成技能

每組分發10個電阻,讓學生根據前一階段練習的經驗,結合微課視訊,進行鍼對性的糾錯練習。教師繼續巡查,發現問題提醒學生。

(5)技能比拼,展示反饋

推薦四組人員參加參與“技能達人”比拼活動,以兩分鐘內測量電阻準確個數最多的組獲勝,獲勝組將獲得本次課“技能達人”稱號,作為平時成績加分項的依據。教師可根據學生比拼情景在進行鍼對性的點評和補充。

(6)變式練習,強化技能

給每組同學在發一些電阻,有意使每組都有部分色環汙損的,讓同學們進行測量,有問題藉助手機網路進行搜尋,並將方法在班級分享推廣,學會舉一反三。

3、複習鞏固,分享成果(10分鐘)

對照學習任務單檢查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景,分享各自學習效果:今日你學會了什麼?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你掌握了麼?還有哪些問題仍然不明白?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辦法。然後出示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口訣,讓大家熟讀:

測電阻,先調零

斷開電源再測量

雙手不宜觸電阻

防止並接變精度

讀數勿忘乘倍數

課外拓展

將課學習片段傳送到班級群,供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景,學生自我根據個人情景進行復習鞏固。讓學生搜尋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開關、變壓器線圈電阻以及電容器檢測的方法,在班級群進行分享。

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翻轉課堂的理念設計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先學後做,經歷試誤、查錯、糾錯、鞏固、拓展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本事,增強對專業的熱愛。數字資源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知識傳遞時空上的限制,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利於學生長期職業生涯發展。,

可是,本課是開放、動態的生成性課堂,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應變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反思、研究,完善知識體系,與學生在互動中互相補充,彼此分享,方能實現教學相長。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認識更大的數》這一單元的主要資料有:萬以上數的認、讀、寫;整數的數位順序表;萬以上數的大小比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的大數(改寫);近似數的認識和自然數的認識。

在這之前的第一學段,我們已經認識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而在本單元的後續學習的相關資料中,我們還要認識正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再認識以及比較大小。本單元的教材,基本以結合技術工具與數數活動,認識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完成整數數位順序表的拓展,體會數的範圍不斷擴大,始終不變的是十進位值制的記數法,進而,在“認識更大的數”一課中,我們結合計數器,運用遷移的方法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儘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和數字打交道,國小生也多次學習了數,但不瞭解在今日看似簡單的數,卻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發展過程,教材引導我們要認識到數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認識較大的數,並且要和生活相聯絡,瞭解較大的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對萬以內的較大的數建立表象認識,明白較大的數究竟有多大,進一步發展數感。

大數的讀寫是在瞭解數位關係之後一項具體技能的培養。教材沒有用文字的形式呈現規定性的讀法和寫法,是為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讀數和寫數的方法,也是為了減輕學生死記硬背統一方法的負擔。只要學生能夠根據自我的體會和經驗,會正確地讀和寫就能夠了。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這一點,方法需要靈活多樣。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過萬以內數的認識後,再來認識萬以上的數字,就能夠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自主探索與交流對培養學生自學本事,是十分好的鍛鍊。由於多位數的讀與寫比較困難,教學時,能夠讓學生採取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學習與團體學習,三種教與學的組織形式,這樣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探索方法、過程,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與掌握讀寫書的方法。

學生對獨立嘗試讀數的方法如果有困難,教師能夠對應數位寫出資料,學生在嘗試讀數之後,會發現自身的困難和相對應的問題,這是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和修正,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方法比較容易理解,能夠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做到,發揮學生個體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也學會學習,更學會合作。數學課程的教學,既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積累,也要注意學生以往知識的遷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歷,和以前總結出來的知識技能技巧,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本事,讓學生有必須的收穫。我靈活地調整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的自學與合作學習並重,並使學生能夠較為準確地進行評價。

三、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利用資訊化教學手段,藉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和寫的方法,能正確的讀、寫大數,同時培養認真讀、寫數的良好習慣。

經歷自主探索數的讀、寫方法的過程,提升歸納概括的思維本事。

密切大數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環境□網路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資訊科技應用思路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很多地使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投影儀相結合的形式。在我特意加上的一個環節一一按照自我的想法,來讀一讀生活中的大數一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利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遷移到本課,在練習本上進行嘗試,然後將自我的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向全班展示,全班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進取性,提高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本事。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個讀數的過程,層次清晰,有條理地將讀較大的數的過程展現出來,表現思維過程,梳理學生的思路,整理學生的方法。期望經過資訊科技的運用和學生自主探索、產生疑問、團體交流、建立模式、構成結論這樣的過程,掌握萬以內較大的數的讀法。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3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資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強大,使用方便,可用於檢視系統檔案和資源,完成對檔案的多種操作。本節是第二章的重點,應要求學生能熟練操作,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如何進行科學地處理: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幫助學生掌握對資源管理器功能的應用,並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現在大力提倡和進行素質教育,老師僅僅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要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大膽思維的能力。學生自己學習並不代表放任學生而老師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本節課讓他們用上一課總結要點的方法自己總結要點,讓他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並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老師提出自己的認識和大家探討。不能僅看到老師是主導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學生是主體;也不能僅看到學生是主體,而忽略老師是主導。兩方面都重要。

本節採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講解、練習的方法,教學中多舉例,對於檔案的有關概念不必過多地講解理論,重在操作。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白資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強大功能。

2、瞭解資源管理器視窗的結構。

3、瞭解磁碟管理的方法(磁碟掃描、磁碟碎片整理)。

能力培養目標:

1、掌握檔案的有關操作(建立資料夾,移動和複製檔案、資料夾,重新命名,刪除檔案,建立快捷方式)。

2、掌握查詢檔案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方法,通過總結、歸納、操作,提高學習效果。

2、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通過討論和實踐,使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自學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運用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和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運用問題啟發、任務驅動、講練結合、分組合作、精講演示、學生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說學法指導

資訊科技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於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教給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舉一反三,更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四、說媒體的運用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計算機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體的支撐。計算機的應用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師生的互動更趨於和諧。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此環節的宗旨是:從複習鞏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出發,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

2.引入新課。教師說出在自己提出問題、引出話題之後,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師生間的交流和反饋,從而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

3.探索新知識。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動手,給學生時間進行操作嘗試,對於學生嘗試中遇到的個別問題及共性問題如何給予糾正和反饋,組織學生進行嘗試後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師補充講解、演示的度,對於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突破。

4.課堂的鞏固練習。課堂的鞏固練習往往是一節課知識學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饋。因此教師要設計練習讓學生操練。

5.課堂總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六、說教學時間安排:

一、引入新課:(4分鐘)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1、“資源管理器”視窗:

(1)、開啟“資源管理器”視窗的方法

(2)、視窗組成

2、檔案和資料夾的選定

3、資料夾的建立

4、檔案或資料夾的複製、移動(重點、難點)

5、檔案或資料夾的重新命名

6、檔案或資料夾的查詢

7、檔案或資料夾的刪除、還原、顯示

三、鞏固練習:(8分鐘)

四、 小結:(2分鐘)

五、佈置作業:(1分鐘)

資訊化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4

一、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經過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和教師點撥相結合,到達探究性學習的最大成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採取探究、討論、答疑、實踐等手段,始終貫穿探究性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過程中獲得必須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

(二)理論依據

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教師啟發式學習和探究性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為主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有所啟迪,並協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性協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發現問題,體現探究性協作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及在實踐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優勢。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體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語文課程既要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對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鼓勵學生探究性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本事,並以此收穫必須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構成。自學與合作學習並重,根據教授教學資料及學生特徵分析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景,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

二、教學資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

依據新課標以及培養資訊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將根據以下四個維度對教學資料進行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著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文言文的本事

(1)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總結。

①通假字“屬”、“憑”;

②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③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④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2)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敘事、議論資料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經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本事;

3、教學過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本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經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學生的交流本事和合作本事。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資料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進取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三)資訊素養

經過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資訊檢索、識別和運用的本事。

三、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分析

四、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教學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5

一、資訊化教學設計的時代背景

我國發達地區的“校校通”工程大規模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基礎教育資訊化進入了新的時期。教育資訊化的重心轉向以新課程改革為導向,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設計培訓為核心,推進課程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深入發展。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應用的滯後現象。“低認知水平,簡單技術操作”需要向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方向發展。

二、資訊化教學設計的定義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資訊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祝智庭,20xx)

所謂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資訊化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黎加厚,20xx)

資訊化教學設計的8個模組:

1.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2.學習任務與問題設計;

3.學習資源查詢與設計;

4.教學過程設計;

5.學生作品範例設計;

6.評價量規設計;

7.單元實施方案設計;

8.教學設計過程的評價與修改。

資訊化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課程問題來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內容。資訊化教學設計的關鍵模組是教學問題設計。

三、資訊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2.主體教育理論

3.新基礎教育

4.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

5.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6.基於問題導向式的學習

四、資訊化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

1.教育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的中間連線;

2.立足於當今優秀的教育理論基礎;

3.大量的案例、模板、量規、可供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填空替換的樣板等多樣化的資源;

4.各種“階梯”或“支架”,可供教師能夠輕鬆愉快地模仿、借鑑、運用;

5.循序漸進,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內化、領悟、遷移、再創造。

強調人文精神和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對各種教育哲學觀念的理解、教學的藝術和造詣、對學生的愛心、對事業的追求,生命的價值等等,融入到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每一個教案的構思、每一堂課的教學程序之中。

五、資訊化教學設計的問題設計

通過課程問題設計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用問題激發學生全身心進行探究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深刻理解,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發展。

“基本問題”:是引導學生致力於揭示各學科核心位置的重要的基本概念的問題,它不是針對具體知識點的學科問題(現在許多教科書上的問題),而是指向學科核心思想和深層次理解的,能夠揭示學科內涵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問題。

“基本問題”的特點:

1.指向學科的核心;

2.在某一領域的發展歷史和人們學習過程中自然地重演;

3.孕育了其他重要的問題。

基本問題幫助教師關注在較長的教學實踐中(例如,一學年課程或中國小某一學段)教學中的重要主題,透過各式各樣的教學表面活動去關注要教給學生的那些基礎的概念。幫助教師從人、社會、自然、生活的視野來為學生考慮自己的學科教學。

基本問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的高階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從哲理高度來認識所學的學科知識,使學習與人類歷史、社會、自然相聯絡;使當前的學習聯絡到其他學科和更廣泛的主題。

“單元問題”結合單元教學展開的活動,為基本問題提供了結合學習主題的具體通道,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六、資訊化教學設計的活動設計

1.根據國家課程標準;

2.創設學生認知的學習情景;

3.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4.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5.設計輔助學生學習的支架或階梯

6.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

七、資訊化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

1.評價量規

2.作品評價

3.檔案袋評價

5.多樣化的評價

八、資訊化教學設計教案範例研究

九、設計自己的單元教學計劃

十、展示和交流自己設計的資訊化教案

十一、關於在自己日常課堂教學中實施資訊化教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