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氣象資訊化建設方案

熱點 閱讀(2.02W)

1專案背景

氣象資訊化建設方案

1.1集團客戶概述

漳州市氣象局地處漳州市薌城區,成立於1958年,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規定,漳州市氣象局既是福建省氣象局的下屬機構,又是漳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實行上級氣象部門與地方政府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負責全市氣象業務、氣象服務及氣象科研的組織實施和全市氣象、防雷、人工影響天氣等的行業管理,還是提供24小時大氣探測資料的國家氣象基本觀測站。200X年,漳州移動分公司和漳州市氣象局間達成合作關係,並將其分類為A類集團。

1.2客戶資訊化現狀

近兩年,漳州市氣象局利用遙感、遙測等先進探測技術和手段,建成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氣象綜合探測網,實現大氣探測自動化,增強對天氣氣候、氣象災害和生態環境的監測能力;建設、完善與維護氣象資訊網路,運用Internet技術,建成一個覆蓋資訊通暢、高效可靠的氣象資訊網路系統,實現氣象資訊高速傳輸和資訊資源共享;充分應用現代診斷預測技術,提高氣象資訊分析預測能力,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為核心,延長預測時效,提高質量,實現預測預報產品系列化,氣象預報準確率和時效有明顯提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寬氣象服務領域,初步建成了現代化的氣象服務體系;把氣象服務建立在因特網上,使之成為氣象對外開放的第一視窗。同時還要展開氣象科研與科技創新,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與防治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

1.3集團客戶發展存在的問題

氣象資訊的採集是漳州市氣象局的工作重點,在資訊採集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嚴重防礙了氣象部門工作的開展:

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資源:氣象資訊的採集是由各氣象觀測站利用氣象採集裝置自動完成採集,各氣象採集點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採集區域內的各種氣象資訊資料,但是為求達到資訊收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就需要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大量的氣象觀測資訊採集點,其通訊成本的投入和人力、物力資源的消

耗都是非常巨大的。

自然災害的監控、預警工作過分依賴人工職守方式:目前漳州市氣象局的各氣象觀

測站依舊依賴人工職守,通訊網路也只是單一的有線座機,這限制了周邊地區乃至偏遠山區的監測工作,無法實時、有效的對自然災害進行全面監測、預警。

部門間資料的釋出與傳遞缺乏資訊化手段:單一的有線通訊方式限制了氣象部門間

的資料聯動程度;另外在自然災害最為高發的偏遠地區,由於通訊網路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災情發生時緊急疏散等工作的開展。

1.4集團客戶資訊化需求分析

更為優質的通訊服務網路:氣象資訊採集對網路要求較高,只有無縫覆蓋、訊號優

良才能滿足應用。

更為高效的氣象資訊採集與災害監測系統:通過移動GPRS無線網路來實現氣象信

息採集與災害監測工作的無人職守自動化,以達到更準確、更及時的要求。

更為快捷的資訊流轉:氣象資訊的流轉效率直接關係到國家、人民財產的安全,基

於簡訊及GPRS網路的資訊釋出渠道用以提升氣象資訊的流轉效率。

2專案整體解決方案

2.1方案概述

結合市氣象局的資訊化需求,漳州移動首先利用先進的GPRS無線專網技術為漳州市氣象局建設了氣象資料採集系統系統,該系統是在漳州移動為市氣象局提供廣域的無線IP連線, 在GPRS專網業務平臺的基礎上實現氣象資訊採集點氣象資料的的無線傳輸

在資料採集、監測的基礎上,漳州移動還利用穩定、高效的SMS技術,與市氣象局共同建設了短歷時氣象災害預警系統。該平臺方便了我市各級政府及時掌握突發重大災害天氣資訊,遇有重大天氣,市氣象局可通過該平臺1分鐘內將氣象資訊傳送至全市名各級領導幹部手中,解決了定向重要人員的氣象預測資訊釋出需求。

同時,將郵件伺服器與移動郵件代理閘道器相連,建設市氣象局手機郵箱系統。郵件代理閘道器自動收取伺服器上的郵件,並推送到市氣象局指定的內部職工手機上,以便內部職工隨時閱讀郵件,全面加快單位內部資訊的流轉和處理、提高了市氣象局的辦公效率。

通過該整體方案的執行,以上系統相結合,涵蓋了氣象部門的資訊採集、資訊傳輸、資訊處理和資訊釋出四大功能模組,更加完善了我市氣象工作,為我市氣象部門提供了閉環的工作模式。

2.2方案功能介紹

2.2.1GPRS無線氣象資料採集系統功能介紹

1) 氣象資訊採集點:通過GPRS無線調變解調器,接入移動公司為氣象局提供的專用的

GPRS網路,進行實時氣象資料採集及處理。網路對氣象資訊採集點的接入地點、時間、數量沒有限制,可以隨時增減。可以滿足山區、偏遠地區和跨地區接入的需求。

《氣象資訊化建設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