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清明節吃的食物

節日慶典 閱讀(6.88K)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祭祀祖先的食物有時候就是清明節當天人們吃的食物。清明節的傳統美食有很多。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吃的傳統食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清明節吃的食物

  清明節吃的傳統食物

1、清明節吃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

2、清明節吃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3、清明節吃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清明節美食清明粑的做法

原料:糯米5kg,清明菜500g,白糖、引子等各適量。

製作:

1、選用上等糯米經淘洗、浸泡4小時~6小時濾去水分;清明菜去殘渣洗淨。

2、將糯米與清明菜混合入甑蒸熟,倒入石碓窩或特製木槽中用木棒舂茸成粑粑狀並分成若干坨(塊)。

3、將清明粑蒸軟,包入白糖、引子再蒸或煎食,也可以直接蒸或煎熟後裹上一層白糖或引子食用。

注:1、製作清明粑還有兩種方法可選用:

A、把糯米磨成粉,灑適量清水潤溼而鬆散,與清明菜蒸熟舂茸成耙。

B、在糯米中加少許秈米加水磨漿,入布袋吊幹或壓幹,在含水量約為30%時與清明菜蒸熟後用白布包裹,在案板上揉茸成粑或舂茸成粑。

2、引子。學名苴麻,又名蘇麻。黑褐色,狀如芥子,有獨特芳香味。貴州人用引子甚於用芝麻。

  清明節的定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