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

工作方案 閱讀(1.9W)

大學校園是一個特殊的小社會,共同的集體生活,共同的學習方向,共同的社交圈子,使大學生們相當容易接近。經歷了緊張的高中生活,大學相對寬鬆很多的環境讓很多人無法適應這一改變。有的人因此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精神寄託,整日渾渾噩噩度日。其中有些人(特別是男生吧),沉迷於網路的虛幻世界,從此荒廢學業,對人生也沒有很多思考。而此時又有另一部分人,開始尋找他們所謂的生命中的另一半。愛情的種子在適合的土壤裡萌芽、生長。特別是大學生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愛情意識日趨強烈,產生愛人和博得人愛的懇求更是生理和心理成長的自然過程。但愛情對一位青年學子來講,畢竟是會對其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處理不好將遺恨終身。因此,在初涉愛河之時,要注意穿透感情的霧,多做一些理性的思考。要知道愛情之花是否燦爛,是否持久,取決於我們今天的澆灌和耕耘,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有一個正確的戀愛觀。

如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

1.戀愛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1.1生理及心理變化

大學生一般19到24 歲,正處於生理成熟期,性意識也在該時期慢慢覺醒,對異性的好奇越來越明顯。同時,剛經過大學聯考篩選的大學生們,一進入大學,由於學習壓力的減輕,開始從學習中分散出一部分精力,在學長學姐“戀愛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的教導下,很多人將分出的這部分精力給了戀愛,開始慢慢注意自己身邊的異性,戀愛從此開始。

1.2家長教育的欠缺

在孩子進入大學後,家長從以往的關注學習轉變為經濟的供給,認為孩子一旦進入大學,他們的教育責任就此結束,剩下的是大學的教育和孩子的自由發展,使得失去父母約束的大學生們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自立的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1.3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在大學生入學後,大學的林蔭道上,晚上的女生宿舍門口,甚至圖書館和食堂,到處可見正處於熱戀中的情侶,使得新入學的大學生們紛紛效仿。同時,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網路和手機上的垃圾資訊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也進行了衝擊,在他們腦海裡形成了“性自由”“性開放”等錯誤的戀愛觀。

1.5目標的迷失

初高中時,很多人的目標就是考入大學,可是一旦進入大學卻迷失了自己,不知自己下一步該為什麼而奮鬥,並且由於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變,課餘時間的充足是這些剛入大

學的莘莘學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需要某種東西來充實自己,於是部分人選擇用異性來陪伴自己那顆空虛的心。

2,。大學生戀愛中存在的問題

2.1對愛情的錯誤認識

愛情自古以來都沒有區別,我們也會思索愛情的意義。在中國的古典小說裡,愛情所講究的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從梁祝到孔雀東南飛,所強調的都是痴情。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愛情逐步的被加入了很多影響因素,一代又一代地誤導下去。現在的大學生對愛情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如情愛和性-愛、愛情與激情的理解,以及戀愛的動機存在多元化,如攀比跟風、功利心理、感情寄託等,而大多數大學生戀愛的目的.還是為未來建立家庭,這類戀愛是積極上進的,是健康的。

2.2對愛情挫折處理能力較差

大學生經常遇到的戀愛挫折有失戀、暗戀、多角戀等,大多數大學生屬於獨生子女,一直在寵愛中長大,所遇到的挫折微乎其微,所以戀愛的挫折對於大學生來說屬於較大的挫折。而一些調查顯示,大學生從戀愛到結婚的成功率相對是較小的,多以失敗告終。

2.3無法平衡愛情與學業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大學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的地方,而出於這一時期的部分大學生在愛情和學業面前犯了難。有些大學生能夠將愛情與學業之間平衡的很好,不僅不會因為愛情影響了學業,反而化愛為動力,在學業上更加努力並取得一定成功。而部分大學生無法處理好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整天沉迷於纏綿的愛情,錯過了人生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的最佳時期。

3如何建立正確的戀愛觀

3.1首先要了解愛請的本質

愛情的本質是給予,是承擔責任。俄羅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教導兒子:“要記住,愛情首先意味著對你的愛侶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獻給愛侶,為他(她)締造幸福。”愛情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奉獻,不是索取和佔有。正是這種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才會使愛情高尚、純潔和美好。

3.2其次,必須樹立正確的戀愛動機

戀愛動機是保證戀愛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年輕,涉世不深,遇事易衝動,其戀愛往往也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有若干不正確的傾向。如:攀比、競爭、打賭、報復、趕潮流、滿足虛榮心等等,這些愛情不是建立在相互瞭解、志同道合、感情相投、心靈相契的基礎上,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審慎的選擇,因而常常經不起考驗,容易失敗和帶來不良的後果。我們必須摒棄這些不正確的動機,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努力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如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