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中藥不良反應的分析與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1.61W)

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reactions,簡稱adr)係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中醫藥學是人類歷史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輝煌科學成就的代表。幾千年來,中醫根據辨證施治運用中藥防治各種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藥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明顯優勢受到臨床患者的青睞。隨著對中藥大量、長期的使用,認為“中藥為天然藥物,無毒副作用”或者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等觀點,從而導致中藥濫用現象的出現。隨著中藥臨床應用的日益廣泛,隨之出現的中藥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因此,臨床對中藥的使用必須高度重視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現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產生原因作以下淺析。

中藥不良反應的分析與預防措施

1中藥質量問題

1.1品種

中藥品種繁多,來源複雜,藥物中“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在所難免。這些藥物的藥性懸殊,不同品種的藥物之間相互替用或亂用就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金錢草異物同名品甚多,有四川報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過路黃的全草;有江蘇脣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各地稱金錢草的藥用植物還有很多,臨床治療肝膽結石的以四川大金錢草(過路黃)的老草療效為好,而治療泌尿系統結石則以脣形科活血丹(連錢草)為佳。各品種功用不同,臨床用藥若不辨清楚,則易導致不良反應[1]。山豆根主要有廣豆根和北豆根,前者為豆科槐屬植物,而後者卻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北豆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常入藥治療咽喉腫痛,而廣豆根易致嘔,實驗表明,廣豆根毒性明顯大於北豆根,又如苦楝子與川楝子,有些地區當川楝子不足時,以苦楝子代用,這是不妥的,苦楝子是有毒之品,不可與川楝子混淆入藥。

1.2產地

自然環境對植物體內的化學物質的合成、代謝和積累影響顯著,從而影響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型別和數量,影響中藥的品質。中藥強調地道藥材,其目的是保證中藥所含有效成份的相對固定。如山東所產的金銀花中的氯原酸含量高達5.87%,而四川產的僅含0.125%。膜莢黃芪以內蒙產的質優,而黑龍江移栽的則植株高大,質量低劣。同時,中藥生長環境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和毒性也有差異,故表現出的治療後果也是不同的,例如雲南衝藤所產附片就比四川所產的附片毒性大18倍。

1.3炮製加工

古人云:“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矢”。中藥的炮製加工十分講究,不少有毒中藥經過炮製可以減輕毒性,而不正規的加工或未經炮製的中藥,在臨床使用時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如吳茱萸為有毒藥物,入藥需炮製;芫花有毒,需用醋煮或醋制;馬兜鈴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喘,若生用苦寒味劣,易傷胃氣,服後可導致噁心、嘔吐,一般蜜炙後服用[2]。

2中藥的用量問題

2.1過量服用

中藥的使用有一定的劑量限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藥學中對各種中藥的成人常用量均有明確的規定。人們以為“中藥無毒副作用”,為達速效,常常超劑量用藥,從而導致不良反應時有發生。資料顯示,中藥的毒副反應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超量用藥[3]。如煎服過量雷公藤根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活血化淤藥川芎,小劑量可以引起子宮收縮,興奮心臟,大劑量則會抑制心臟,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關木通過量易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和過敏性紫癜[4]。山豆根過量易導致休克甚至死亡[5]。

2.2蓄積中毒

某些中藥在常規劑量下,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若長期使用,有毒物質在體內蓄積,也會引發不良反應,特別是礦類中藥更易發生蓄積中毒。即便是防風、白朮類中藥,長期使用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如牛黃解毒丸可因雄黃與體內被部分吸收並蓄積,引起砷中毒。如番瀉葉為瀉下藥物,同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慢性便祕患者長期泡服,應注意可能發生低血鉀,也可能導致肝硬化[6]。不僅有毒藥物如此,即便一些藥性平和的藥物長期應用也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有連續應用硃砂1月致腎衰竭而死亡的報道。

3中藥的用法問題

3.1用藥方法

某些藥物所含化學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刺激性,若使用方法不當,則易引起不良反應。如鴉膽子含鴉膽子苷、鴉膽子鹼及含皂化物的脂肪酸等,內服治療阿米巴痢疾有效,但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故常灌入膠囊內吞服。若外用,直接接觸面板,易引起過敏性休克[7]。斑蝥只可少量外用,且用藥範圍不可過大,若內服,極易引起不良反應[8]。

《中藥不良反應的分析與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