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與預防控制措施分析

措施 閱讀(2.97W)

1資料與方法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與預防控制措施分析

1.1一般資料 隨機納入2012年度及2017年度於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150例。2011年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76例,年齡17~84歲,平均年齡(49.1±13.4)歲。2012年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齡17~82歲,平均年齡(48.8±13.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醫院感染管理方法 ①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範》建立院內感染管理部門,負責相關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②完善衛生監測及消毒監督,若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報告。此外,對接觸的醫護人員及家屬進行必要的檢查。③嚴格執行抗生素類藥物的臨床使用,必須規範抗生素類藥物的合理使用,如患者並非必須使用或緊急使用抗生素時,均需要經過科室主任醫師的同意方可使用。⑤定期組織進行專門的感染管理工作內容以及相關知識的培訓,並定期進行考核。⑥告知患者的家屬或陪護人員注意自身身體情況,如出現感冒、發燒等情況時,不可來院探視患者,以防將病菌體帶入醫院,引發感染。

1.3評判標準 ①院內感染髮生情況:隨機選擇2012年度以及2017年度呼吸科住院患者各150例,對患者住院期間呼吸道傳染病發生情況進行統計。②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評價採用業務評比,主要的評比內容包含了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履行職責、制度實施、優質服務等5個方面,每條1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採用兩樣本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比較採用χ2檢驗,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012、2017年度呼吸科呼吸道傳染病發生情況比較 2017年我科患者感染率為14.67%,較2012年的25.33%有了明顯的降低(p<0.05),見表1。

2.2實施前後護理業務水平比較 2012年我科共有護理人員16人,2017年為19人。與2012年比較,2017年各項業務水平均有顯著提高(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的研究認為,引起院內呼吸道傳染病發生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齡偏大、侵襲式操作、住院時間較長、時常伴有精神症狀,如意識障礙等[3]。目前,我國對於院內感染已經擁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處理措施[4,5]:①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加強對院內感染源的管理;②監測院內感染情況,加強醫用物品的消毒;③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原則;④加強醫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注意自身清潔與消毒;⑤嚴格執行院內探視與陪護制度;⑥做好高危人群以及重點科室的院內感染管理;⑦易感人群可以進行保護性隔離措施;⑧定期進行醫院感染的宣傳教育。

為進一步降低院內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率,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我們進行醫院感染管理。2012年度住院患者的感染率為14.67%,較2011年度的25.33%有了明顯的下降(p<0.05)。說明現階段院內感染雖然無法進行完全的控制,但通過一定程度的感染管理的強化,還是能在短時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此外,通過1年的實行,我科2017年醫護人員在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履行職責、制度實施、優質服務等5個方面較2012年均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p<0.05),充分說明醫院感染工作管理的實施在我科中具有良好作用。不但減少院內感染率,還能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促進護患關係更加和諧,在科室營造一種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

綜上所述,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院內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率,能夠盡最大程度保護患者、醫護人員以及院內工作人員的健康。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與預防控制措施分析 [篇2]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體無障礙侵入多種呼吸道系統,從而引發具有傳染性質的疾病。在呼吸道傳染病中較為常見的有麻疹、風疹、真菌袍子以及流行性感冒等,近年來,通過相應的努力呼吸道傳染病已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仍存在一定的發病率,因而對於治療呼吸道傳染疾病來說,更應注重預防和控制。

1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特性

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病原體包括病毒、真菌、細菌以及衣原體和支原體等,而傳染源則包含有病原體的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傳染以及屬於印象的感染者。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氣體分散性傳播:在空氣中,分散性懸浮著直徑為0.02微米~20微米的液態微粒和固態微粒,病毒與細菌等就根據空氣中的物質進行傳播,例如肺結核、人禽流行性感冒以及具有傳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等疾病。2.飛沫核傳播:處於直徑為0.02微米~20微米之間的顆粒病原體,飛沫通過相應介質產生一定的壓力後,以噴射的形式將傳染源噴出患者體外,由於飛沫中的水分已經蒸發,因此僅剩下病原體的微生物與蛋白質相結合形成飛沫核,懸浮於空氣裡,使易感人群不知不覺中接受飛沫核,引發呼吸道傳染病。白喉與結核這兩種傳染病就是依據該途徑傳播。3.塵菌傳播:患者噴出病原體,其飛沫置於某處,待失去水分乾燥後,在空氣中懸浮飄落到易感染人群中。導致受到感染而患病。如結核、炭疽桿菌芽孢等均經過該途徑傳播。

所有人均容易受到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其主要是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造成的,如人口不斷老齡化,嬰兒逐漸增加以及免疫人口加速死亡等因素都會造成易感染人群增多。呼吸道傳染病通常會在某個季節有明顯的增加,一般與氣溫的'變化有關,氣溫隨著季節而產生了變化,才會促使該現象的產生。某地區的呼吸道傳染病出現較高的發病率,是由於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都各不相同,因此發病率的情況也各不一樣。

2 影響呼吸道傳染病產生的因素

1.沒有能夠及時完善公共衛生管理設施,如清潔消毒滅菌工作、水質保護措施、媒介控制以及社會監督等方面。2.由於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機會日益增加,使得流動人口也隨之增多,以至於傳染病不斷在擴散,如傳染性的非典型肺炎。3生態環境不斷在變化,全球的氣候都在變暖,自然災害也頻繁在發生,因而容易導致漢坦病毒肺綜合症的產生。4.人們生活條件發生了變化,社會行為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如吸菸、吸毒、戰爭以及移居等,這些均會促使傳染病的發生。5.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這兩者不斷在變化,致使病原體發生變異,產生了傳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疾病。

3

3.1 預防與控制的原因:設施預防和控制工作時,應根軍有關原則進行實施,做到有針對性、有法律性、有制度性的工作,同時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充分發揮協調配合的有效性工作概念。除此之外還要貫徹落實好四個基本工作策略,即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若發生較為嚴重的呼吸道傳染病時,有關機關應進行檢驗測試,切實做到清潔、消毒、滅菌等工作,此外還要提高教育呼吸道傳染病的有關知識,服食預防性藥品,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目的。

3.2預防和控制的方法及措施:按照疾病的病理從三級預防措施開始實施相應的控制工作,使用綜合性能強的方案,積極開展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的工作。在出現疫情的時候,嚴格調查以及研究有關接觸人員與生命體徵,並同時做到初步的處理工作。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研究調查和初步處理過程中的三級預防措施,如下所示。

3.2.1一級預防:嚴格調查分析法定的生命體徵,同時利用醫學檢驗測試與傳染者密切接觸的人群,並在公共場所的衛生實行預防性清潔消毒。該項工作進行時,應做好防護措施,將工作服和工作帽穿戴整齊,所佩戴的口罩應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按照要求佩戴的口罩應具有12~16層,工作結束後立即洗手消毒。

3.2.2 二級預防:根據醫學觀察,應對疫情的發源地實施消毒工作,即集中治療的地點和醫院內發熱的門診。實施消毒工作前,應穿好隔離衣,佩戴好符合有關規定的預防帽及口罩,若接觸了濃度較高的消毒液,應進行1分鐘的洗手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後,全身防護裝置作滅菌處理。

3.2.3 三級預防:工作人員若直接與生命體徵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不但要實行二級預防措施的要求,還要採用與有關標準相符的ffp3或是n99安全防護呼吸器進行全面性的預防措施。

總而言之,在平常人們的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多喝水、不隨地吐痰、不吸菸等。同時還要注意保持空氣清新,使室內空氣得到流通。積極參與各種身體鍛鍊活動,增強自身免疫能力,此外還要勞逸相結合,保持人體營養均衡,服用預防性的藥物,定期進行免疫疫苗的接種,以達到預防忽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