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預防輸血反應及措施

措施 閱讀(3.01W)

(一)發熱反應

預防輸血反應及措施

預防:嚴格管理血庫保養液和輸血用具,有效預防制熱源,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處理:反應輕者,減慢滴數即可使症狀減輕,嚴重者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徵, 給予對症處理,並通知醫生。必要時按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和抗過敏藥,如: 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二)過敏反應

預防:1勿選用有過敏史的獻血員

2 獻血員在採血前4小時內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飲食或糖 水

處理:1 過敏反應時,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繼續觀察,重者立即停止輸血

2 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嚴重喉頭水腫者行氣管切開,迴圈衰竭者應給予抗休 克治療

3 根據醫囑給予0.1%腎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過敏藥物和激素如: 異丙嗪、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應

預防:認真做好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血前仔細查對,杜絕差錯,嚴格執行血 液儲存規則,不可使用變質血液

處理:1 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保留餘血,採集病人血標本重做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 試驗

2維持靜脈輸液通道,供給升壓藥和其他藥物

3 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

4 雙側腰部封閉,並用熱水袋敷雙側腎區,解除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

5 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和尿量,並做好記錄,對少尿、尿閉者,按急性腎功衰竭 處理

6 出現休克症狀,即按抗休克治療

(四)與大量輸血有關的反應

大量輸血一般是指在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大於或相當於病人總血容量。常見 的反應有迴圈負荷過重、出血傾向、構櫞酸鈉中毒等

處理:嚴密觀察病人意識、血壓、脈搏等變化,注意面板、黏膜或手術傷口有無出 血,可根據醫囑間隔輸入新鮮血或血小板懸液,以補充足夠的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在輸入庫血1000ml以上時,須按醫囑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氯 化鈉10ml,以補充鈣離子。

預防輸血反應及措施 [篇2]

輸血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之一,雖然醫療技術不斷改進,但輸血不良反應仍時有發生,這給疾病治療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引起嚴重後果。因而,如何減少或避免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一直是臨床輸血工作中研究的熱點,筆者對本地區41096例輸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特徵,為臨床預防輸血不良反應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月---2017年6月我地區幾所醫院收治41096例患者,因手術、外傷或妊娠等擬輸血治療;其中男20367例,女20729例;年齡9—81歲,平均(52.3±11.8)歲。其中≤18歲9746例,>18~<60歲18483例,大≥60歲12867例;全部患者中有妊娠或輸血史者17172例,無妊娠及輸血史者23924例。所有患者既往均無心、肺、肝、腎等臟器及造血系統疾患。

1.2方法

共有41096例患者接受輸血治療,發生輸血不良反應者97例,佔全部輸血治療者總數的0.24%輸注不同血液製劑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輸注全血和冷沉澱凝血因子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為1.57%、1.46%,輸血後不良反應發生與患者類別的關係見表2。結果顯示年齡>60歲者輸血後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37%,明顯高於≤18歲及>18~<60歲者;有妊娠史或輸血史者輸血後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37%,明顯高於無妊娠史或輸血史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輸血不良反應和發生機制

輸血不良反應指受血者在輸血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或輸血完成後出現原來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和體徵,常表現為發熱、過敏、靜脈炎症、枸櫞酸鹽中毒、急性肺損傷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多與變-態反應或非溶血性反應有關。發現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時立即停止輸血,注意保持靜脈通暢,然後給予抗組胺藥物、物理降溫等對症處理,同時積極查詢原因。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本研究對41096例輸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計,發現97例患者發生輸血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24%;其中輸注全血、冷沉澱凝血因子、新鮮冰凍血漿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高於本研究全部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平均水平;輸血後發生不良反應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HLA或白細胞抗體不合引起受血者體內抗原抗體反應,造成白細胞凝集並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破壞、溶解、釋放書內源性致熱源;②與血液儲存液中產生的細胞因子有關,血液在存放期白細胞活化所產生及釋放的細胞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等一些蛋白,具有免疫原性;③過敏體質、血製品中的蛋白髮生變性、血液製劑中存在其他抗體;④可能因輸入血液製劑中存在致熱源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都會出現發熱、寒戰、過敏、靜脈炎症等現象。研究結果再次提醒醫務工作者,採血、血液製劑製作及輸血過程中都應嚴格無菌操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應該是減少或避免輸血不良反應最有效的措施,新技術的採用可能使得血製品中致熱原或過敏原降低,因而使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概率降低。

3.2安全輸血和合理輸血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不同的血液製劑,去白懸浮紅細胞通過白細胞過濾器清除懸浮紅細胞中幾乎所有的白細胞不僅起到預防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還可預防HLA同種免疫,已被廣泛應用。洗滌紅細胞適用於輸全血或血漿蛋白過敏而又需要繼續輸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高鉀血癥及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對於反覆輸血已經產生同種免疫、發生血小板輸注無效、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可採取血液輻照技術預防。

3.3嚴把輸血指證和配血試驗

本結果提示,年齡≥60歲者,輸血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增高,可能與年齡增加後機體免疫狀態發生改變有關。有輸血史或妊娠史者發生輸血不良反應的機會較無輸血或妊娠史者明顯增高,可能因輸血史、妊娠史使得患者體內出現抗體,從而使得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機會增加。對高齡、有輸血史或妊娠史需要輸血者必須做抗體篩查,檢測出有不規則抗體時必須尋找相應抗原陰性的紅細胞為患者做交叉配血試驗。

3.4建立血液預警系統

輸血存在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所輸注血液成分質量、臨床輸血管理水平有極大的相關性。血站應健全各醫院輸血反應登記薄,及時回收輸血反應卡,積極查詢原因,建立血液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對血液產品的監督和對臨床輸血過程的監控,當患者接受治療後及時觀察病情變化,複查HB\凝血功能等相關實驗室指標,據此準確評估並記錄輸血療效,如有輸血不良反應的人群應建立自己的輸血檔案,記錄在什麼時間地點,接受了那種成分血的輸注,對於有哪些特殊反應及首次發病時間,它是涵蓋了輸血鏈中的所有環節,是一種報告、跟蹤、鑑定與處理不良反應的監控管理系統,以防止輸血不良反應的再度發生。所以,加強輸血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嚴格遵守《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範》等,嚴格掌握臨床輸血適應證,合理用血,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的易發人群,同時重視新技術的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臨床安全用血。

參考文獻:

[1]劉達莊,朱儁,朱自嚴,沈偉,王健蓮,向東,張雄民,陳和平,陸震宇,郭忠慧,李志強,金麒英,方勇,姚頂根,胡寧克,鄒緯,鮑聿煒,馬淑芬,劉宇寧,李海倫,孫偉文,馬惠榮;免疫性輸血反應的調查及預防研究[j];中國輸血雜誌;2002年03期

[2]孫桂琴,王海林,李丹,徐敏,曾巧;143例輸血反應的臨床分析[j];中國輸血雜誌;2003年01期

[3]王小平;馮瑩;朱躍輝;周立紅;郭銳;陸新容;楊廣黔;李瑩;邵延芹;金海;;輸血反應調查與建立血液預警系統的探討[j];臨床血液學雜誌(輸血與檢驗版);2017年01期

[4]杜國琴;;再述1例甲強龍輸液過敏反應的護理分析[a];中華護理學會2017全國靜脈治療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彙編[c];2017年

[5]王芳;;過敏性鼻炎患者對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致上呼吸道過敏反應一例[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彙編[c];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