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藥學諮詢師>

臨床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藥學諮詢師 閱讀(1.54W)

頭孢菌素屬於廣譜半合成抗生素,其特點表現為組織體液濃度高、抗菌效果良好以及抗菌譜廣,在臨床治療中得到普遍應用。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臨床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的知識,歡迎閱讀。

臨床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其中女46例,男54例,年齡6~76歲,平均(47±5)歲。

1.2 方法

統計患者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型別、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給藥途徑,以及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

1.3 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4.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患者年齡、性別分析

>60歲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其次為<10歲;女性與男性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臨床表現

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中,35例累及面板(35.0%),其次為21例呼吸系統、16例迴圈系統、14例消化系統、10例神經系統、4例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1.0%、16.0%、14.0%、10.0%、4.0%。面板臨床表現為皮炎、面板紅腫、皮疹以及瘙癢等症狀;呼吸系統臨床表現為氣促、憋氣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迴圈系統表現為心悸、靜脈炎、胸悶等症狀;消化系統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神經系統表現為躁動、麻痺、頭暈、頭痛等症狀;血液系統表現為白細胞減少、紫癜等症狀。

2.3 常見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其次為頭孢替安,見表2。

2.4 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給藥途徑分析

54例靜脈滴注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0%,其次為20例口服、14例靜脈推注、12例肌內注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0.0%、14.0%、12.0%。

  三、討論

3.1 頭孢菌素類藥物型別與臨床表現

頭孢菌素類藥物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細菌感染,能有效控制常見致病菌,且覆蓋率較高,且適應證廣。頭孢菌素類藥物是一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藥物種類較多[4-5]。其優點主要有:頭孢菌素類藥物作用機制與青黴素類似,能對細菌細胞壁生成產生抑制,實現殺菌功效;與青黴素相比,用藥後引發過敏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頭孢菌素類藥物抗菌譜較廣,對於厭氧菌較為有效。頭孢菌素類藥物為繁殖期殺菌藥物,由於該藥物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應明顯較少,是一類臨床應用較多的抗生素。近年來,隨著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廣泛應用,其用藥後不良反應發生率逐年上升。按照頭孢菌素類藥物藥物功能與研發時間分為:頭孢氨苄、頭孢拉定等第一代頭孢菌,主要用於治療肺炎球菌等革蘭陽性菌所引起的面板組織感染或呼吸道感染;頭孢克洛、頭孢呋辛等第二代頭孢菌,主要用於治療鏈球菌等革蘭陽性菌所引起的骨關節炎或敗血症等;頭孢唑肟、頭孢噻肟等第三代頭孢菌,可有效抑制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具有較高抗菌活性;頭孢唑喃等第四代頭孢菌,其抗菌譜廣,抑菌效果顯著。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主要累及面板,其次為呼吸系統。

3.2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因素分析

本研究發現,>60歲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其次為<10歲。提示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多發於老年人與兒童。這可能是由於老年人身體功能衰退,對於藥物耐受力差,易出現不良反應;兒童身體機制發育不成熟,對於藥物抵抗力較差,易引起不良反應。本研究顯示,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其次為頭孢替安。提示頭孢曲松鈉易引發不良反應,與劉欣[6]的`研究結果相似。頭孢菌素類藥物給藥途徑包含口服、靜脈推注、肌內注射、靜脈滴注,本研究中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其次口服。提示頭孢菌素類藥物靜脈滴注給藥方式最易引起不良反應,這可能是由於藥物經血管直接進入體內,會刺激機體,且藥物濃度較高,易發生不良反應。此外,也可能是受到滲透壓、微粒或pH等因素影響。因此,對於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患者,在採取靜脈滴注給藥方式時,需要對用藥劑量進行嚴格控制,注意滴注速度,也可通過其他給藥方式,避免由於靜脈滴注所引起的不良反應。

3.3 頭孢菌素類藥物用藥安全性

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前,均需行常規皮試,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需要注意,應採取過敏測試,保證用藥安全。藥物說明書中顯示為藥敏不詳,此外醫療單位對於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前無明確規定皮試情況,且無統一標準[7]。頭孢菌素類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對於患者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若不能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容易導致患者死亡。所以,用藥前需要做好皮試,保證用藥安全性。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時間、用藥劑量、藥物型別以及年齡等密切相關。所以,在選取頭孢菌素類藥物前,醫護人員需要了解患者過敏史、年齡以及體質等情況,合理選取給藥途徑以及藥物種類。同時,醫護人員需要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禁忌證、適應證充分了解,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通常情況下,頭孢菌素類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僅是由藥物用法以及劑量所引起的,也與其他接觸性不良反應有關,例如頭孢菌素類藥物口服後飲酒所引發的不良反應。相關研究發現,飲酒患者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後,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83%[8-9]。這可能是因為飲酒後,在乙醇分子結構內含有N-甲基硫四氮唑基團,在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以後易產生不良反應,形成戒酒硫樣反應。所以,在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需要禁酒,停止用藥3~7d內,禁止與酒精類食品接觸。

相關報道顯示,靜脈注射頭孢菌素類藥物後,血栓性靜脈發生率為2%左右[10]。部分患者在肌內頭孢菌素類藥物後會發生區域性疼痛症狀,因此在肌注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可進行反覆注射,避免引起區域性反應,影響治療。

綜上所述,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多發於老年人與兒童,靜脈滴注易出現不良反應,用藥時需要注意藥物型別以及患者體質,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確保臨床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