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鄉鎮中學校本培訓彙報材料

工作報告 閱讀(1.56W)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鄉鎮中學校本培訓彙報材料

近年來,我校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凸現出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勢頭,促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發展。下面就我校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做一簡要彙報。

  一、以師為本,構建教師自我發展機制

我校提出"當學者教師,塑文雅學生"的教學理念,視教師為學校發展的生長點,著力構建極具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努力打造科研型、學者型、專家型師資隊伍。

1.制定教師專業發展個案。我校對教師的學歷層次、科研水平、業務能力和品牌資質提出具體要求:在學歷上,專任教師全部向本科或雙專科邁進;在科研水平上,每人至少承擔或參與一個教研課題,發表論文的篇數與級別都要有明顯的遞升;在業務能力上,要逐步勝任國中階段迴圈教學,逐步向"高效課堂"邁進;在品牌資質上,要爭取三年躋身於校級骨幹教師隊伍,四至六年跨入縣市或省級骨幹教師隊伍行列。

2.引導教師做到"八個一"。"八個一"即教研組每週至少有一人上研討課,教師每週至少聽一節課,每週寫一篇教學反思,每週至少一次大型集體備課,每月撰寫一篇教學札記,每月一次案例分析,每學期上交一篇精品課教案,每學期上交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

3.大力倡導教學反思。引導教師從實際著手,從細微著手,注重實效應用,實實在在堅持"三個一"的做法:每課一問:要求教師在備課筆記的反思空間上或備課流程中,用一兩句話表述課堂上的得意之處或精彩亮點或敗筆失誤;每週一思:教師對一週的教學行為進行系統回顧後,選自己認為較為成功或存在失誤的一節課做深刻剖析;每月一結:主要針對一個月的教學過程中的失敗之處或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反思,查詢原因,尋找"失誤點",進行"再次上課我會怎樣上"的反思,探究整改和補救措施,二度設計教學過程,形成"再教設計"。

4.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新教師入校後,學校都要為他們找一位"引路師傅",舉行"新教師拜師儀式",師傅全程負責徒弟業務素質和師德修養,直至出徒。學校倡導青年教師做到"七個多",即多學習課程標準,多學習老教師的敬業精神,多學習所教學科的全部教材,多學習同學科的會考說明,多聽聽骨幹教師的課,多做做同學科的會考試題,多進行業務交流。

  二、多渠道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面對課程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將校本培訓放置於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和謀劃,採取具體措施,多渠道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校內培訓與網路培訓相結合。一方面通過業務領導尤其是校長的專題講座開展培訓活動,從XX年9月至今,學校共舉辦"新課程與學校建設"、"走好新課程的每一步"等新課改專題講座達50餘次,其中近三分之一次是校長親自主講。另一方面讓骨幹教師現身說法,通過報告會、座談會、示範課等措施把經驗做法傳授給每一位老師。

此外我們還實施了基於網路的開放式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教育網站資源以及我校自制課件庫等,開發"全、新、精、活"的教學思想,設計最優化的教學方案,為教師發展導航、鼓勁、解惑、鋪軌。

2、自主研修與骨幹點撥相結合。我們進一步規範了《教師培訓學習制度》。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都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相關課改材料,不斷加強教學基本功練習,認真學習骨幹教師教學思想,並在骨幹教師的點撥下矯正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校規定不足三年工作經歷的均視為新教師,新教師必須虛心接受骨幹教師的課後點評,骨幹教師對新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等方面都要進行悉心指導和耐心幫助,以達到"一年適應,三年成熟,六年成為骨幹"培養目標。

3、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近幾年,我校累計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達80餘人次,曾先後去過上海、江蘇、大連、瀋陽、朝陽、北票等地參觀學習,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積極為他們爭取學習機會,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與此同時,我校每年都聘請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各科教研員來學校指導業務,聘請縣內名教師以及"送教下鄉"講師團成員到校現場做課、指導課,現身說法,傳授經驗,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引領。

  三、強化教研,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殆,教師只有在不斷研究和實踐中發展自我,才能提升自己的職業角色表現力。

1.強勢推行集體備課。

我校的集體備課是本著"個人先有思路、小組集體評議、修改形成定稿、課後深刻反思"的原則實現的。備課過程體現流程化,即個人初備(形成初案)→集體研討(修改調整)→個人補充(二度設計)→教學實踐(全面整合)→課後反思(行為矯正)→再教設計(教案共享)。其中最重要的過程是集體研討,在集體研討過程中,既要有重點發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廣益,在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中,大家暢所欲言,重點討論與交流教學的重難點、個人備課遇到的困惑等,進而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碰撞,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我校曾成功承擔了建平縣集體備課研討會。

2.紮實開展"三課"活動。

多人上一課:即同一堂課由幾位教師同時執教,相互聽課後,經各執教教師的個體反思和備課組教師間的相互評課來提高自己,同時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達到了取長補短、借鑑改進、優化整合的'功效。

一週一課多人研:是每個教研組每週至少有一節公開教研課,其中一人上"靶子課",全組參與,課後評議進行"首研",然後異班再次執教,全組教師再次聽課,再次評析、修正完善,進行"再研",然後教研組他人嘗試實踐,互動分享,課後再次集中研討,進行"三研"。該項活動促進了教師反思能力的提升,促進了教師間教學思想的比較、跟進。

引領開放課:是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基於"傳、幫、帶"性質的示範課。開展"與骨幹教師同行"活動,骨幹教師的課堂是開放的,教師隨時推門聽課,不必打招呼。"引領開放課"的作用是雙向互動的,一方面是對骨幹教師教學思想的完善和提高,是促進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是提高的過程。

3.大興科研之風,以研促教。我校積極開展新課程背景下的課題研究,圍繞問題落實課題,讓老師在需求狀態下學習,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在創新狀態下發展,促進科研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隊伍的生成。我校承擔的《校本教研之策略》、《資訊科技課程各學段教學目標的探究》等十餘個科研課題先後獲部省等各級獎勵,

4.聚焦問題開展案例研究。

教學案例可以促進教師充分研究自己的教學經歷,分享別人成長的教學經驗,積累教學反思素材,具有"小故事,大智慧"的功效,正像一個高明的醫生必定積累不少的病例一樣,一個優秀的教師也是在積累了大量典型案例中"優秀"起來的,可以說,案例研究是解決教學問題的行之有效辦法。在教學案例研究中,學校要求並引導教師做到勤於發現、敢於質疑、勇於思考、樂於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先後被命名為遼寧省課程改革先進學校,朝陽市"三育人"先進學校,朝陽市百所"特色德育"先進學校,朝陽市繼續教育先進集體。從取得的成績中,我們體味到了校本培訓給我們帶來的驚喜,感受到了校本培訓帶給教師的變化,帶給學校的變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今後的校本研訓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為高質量地實現"辦群眾滿意的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