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審計師>

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應該怎樣做

審計師 閱讀(3.17W)

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你知道應該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應該怎樣做

  背景知識: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1996年底公佈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中對審計風險定義為: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可見,我國獨立審計準則對審計風險的定義與國際審計準則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是基本相同的。由於審計所處的環境日益複雜,審計所面臨的任務日趨艱鉅;審計也需支援成本效益原則。這些原因的存在決定了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風險。這在客觀上要求註冊會計師注意風險存在的可能性,並採取相應措施儘量避免風險和控制風險。

(一)必然性;只能削弱,但永遠也消除不了;

(二)潛在性;只有在錯誤形成並經過證實後才能體現出來;審計責任的存在是形成審計風險的一個基本因素,如果審計人員在執業上不受任何約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就不會形成審計風險,這就決定審計風險在一定時期裡具有潛在性。

(三) 無意性; 並非審計人員故意所為;

(四)並存性;固有風險,檢查風險和控制風險同存在於一個審計過程中;

(五)不可計量性;審計風險不可確切量化;

(六)可控性。可採取有效的加辦法進行控制。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第47號審計標準說明中提出了審

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可見,審計風險是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三個要素構成。

(一)固有風險指在不考慮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內部控制政策或程式的情況下,其會計報表上某項認定產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它是獨立於會計報表審計之外存在的,是註冊會計師無法改變其實際水平的一種風險。固有風險有如下幾個特點:

1.固有風險水平取決於會計報表對於業務處理中的錯誤和舞弊的敏感程度。業務處理中的錯弊引起報表失實的越多,固有風險越大,反之,固有風險越低。經濟業務發生問題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風險水平越高;反之則越小。就是說,對於不同的業務,固有風險水平也不同;

2.固有風險的產生與被審計單位有關,而與註冊會計師無關。會計師無法通過自己的工作來降低固有風險,只能通過必要的審計程式來分析和判斷固有風險水平;

3.固有風險水平受被審計單位外部經營環境的間接影響。被審單位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會引起固有風險的增大。例如,由於科技的進步會使被審計單位的某些產品過時,這就帶來了存貨計價是否正確的風險;

4.固有風險獨立存在於審計過程中,又客觀存在於審計過程中,且是一種相對獨立的風險。這種風險水平的大小需要經過註冊會計師的認定。

(二)控制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未能及時防止或發現其會計報表上某項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同固有風險一樣,審計人員只能評估其水平而不能影響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風險有以下幾個特點:

1.控制風險水平與被審計單位的控制水平有關。如果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麼錯弊就會進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系統,由此產生了控制風險;

2.控制風險與註冊會計師的工作無關。同固有風險一樣,註冊會計師無法降低控制風險,但註冊會計師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相關部分的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況,設定一定控制風險的,計劃估計水平;

3.控制風險是審計過程中一個獨立的風險。控制風險獨立存在於審計過程中。這種風險與固有風險的大小無關。它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式。有效的內部控制將降低控制風險,而無效的內部控制將增加控制風險。由於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證防止或發現所有錯弊,因此,控制風險不可能為零,它必然會影響最終的審計風險。

(三)檢查風險指註冊會計師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度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上存在的某項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是審計風險要素中唯一可以通過註冊會計師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風險要素。其特點是:

1.它獨立地存在於整個審計過程中。不受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影響。

2 . 檢查風險與註冊會計師工作直接相關。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專案中應首先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根據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確定檢查風險從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範圍和重點。檢查越高,要求收集的證據越多,反之就越少。

(一)固有風險的評估評估固有風險應考慮的因素很多,有企業內部的,也有企業外部的,本文可歸納以下幾個因素:

1.被審計單位的外部環境因素。如經營環境、政策及規章制度等。

2.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性質。

3.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管理方面的特點。

4.容易產生錯報的財務報表專案。

5.容易遭受損失或被挪用錯記漏記的交易和事項。根據以因素,註冊會計師在評估有風險水平時通常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其目的是降低最終的審計風險水平。

(二)控制風險的評估控制風險水平的大小,受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方面是內部控制結構的設計風險,另一方面是內部控制結構執行的風險。在實踐中,如果審計人員發現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十分薄弱或控制不能有效執行,審計人員可將控制風險估計為100%,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

(三)檢查風險的確定審計風險的三要素,即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三者之間的關係可用以下方式表示: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審計人員在接受客戶審計時就應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即確定接受該審計專案的'審計人員所需承擔的風險的大小,然後將評估的風險程度與預計可接受的總審計風險水平比較, 從而決定是否接受客戶。審計實踐中,審計總風險的確定還沒有統一的、專門的理論為依據,審計人員往往憑經驗一般把總審計風險定為5%。認為總體中只有5%的可能出現偏差,這是可以接受的。在總風險水平確定的情況下,可確定檢查風險。即:檢查風險=總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然後, 審計人員可根據檢查風險的高低,決定實質性測試的時間、性質和範圍。若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越低,那麼限制檢查風險達到這一水平所需的證據數量就越多,審計人員可在期末以餘額測試為主收集較多證據,否則可以較小樣本較少證據進行審計。註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時應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反向關係,來降低控制風險,從而導致降低總審計風險。

(一)內部環境的影響;這主要是指由於審計本身某種原因對風險形成產生的影響。如: 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形成的工作失誤,不良職業道德招致的風險水平上升;審計人員要取證和選用證據上,都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取證審計取證不充分,證明不力,其結論也就不一定合理;以及單純追求收入,違心提供虛假報告形成的審計風險等;還有審計操作不規範,審計程式脫節,主觀臆斷,憑經驗辦事,就增加了審計的失誤率。

(二)外部環境的影響:這主要是指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的影響。

(三)審計方法及技巧的影響

1.審計方法模式滯後的影響。

2.抽樣審計誤差的影響。

3.審計操作不規範的影響。

六、審計風險的防範與控制首先, 面對審計風險應採取分析性對策。其次, 控制審計風險應採取主動性對策。最後,規避審計風險應採取技術性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