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會計軟體的執行環境

會計電算化 閱讀(3.08W)

會計軟體的執行環境是會計電算化的重要知識點也是會計電算化的前提。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會計軟體的執行環境方面的知識。歡迎閱讀。

會計電算化:會計軟體的執行環境

  第一節 會計軟體的硬體環境

一、硬體裝置

硬體裝置一般包括輸入裝置、處理裝置、儲存裝置、輸出裝置和通訊裝置(網路電纜等)。

(一)輸入裝置

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裝置有鍵盤、滑鼠、光電自動掃描器、條形碼掃描器(又稱掃碼器)、二維碼識讀裝置、POS機、晶片讀卡器、語音輸入裝置、手寫輸入裝置等。

在會計軟體中,鍵盤一般用來完成會計資料或相關資訊的輸入工作;滑鼠一般用來完成會計軟體中的各種使用者指令,選擇會計軟體各功能模組的功能選單;掃描器一般用來完成原始憑證和單據的掃描,並將掃描結果存入會計軟體相關資料庫中。

(二)處理裝置

處理裝置主要是指計算機主機。中央處理器(CPU)是計算機主機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按照程式給出的指令序列,分析並執行指令。

(三)儲存裝置

計算機的儲存裝置包括記憶體儲器和外儲存器。記憶體儲器即記憶體,分為隨機儲存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讀儲存器ROM(Read-On1y Memory),一般容量較小,但資料存取速度較快。斷電後,RAM的資料將消失。外儲存器一般儲存容量較大,但資料存取速度較慢。常見的外儲存器有硬碟、U盤、光碟等。會計軟體中的各種資料一般儲存在外儲存器中。

(四)輸出裝置

計算機常見的輸出裝置有顯示器和印表機。

在會計軟體中,顯示器既可以顯示使用者在系統中輸入的各種命令和資訊,也可以顯示系統生成的各種會計資料和檔案;印表機一般用於列印輸出各類憑證、賬簿、財務報表等各種會計資料。

二、硬體結構

硬體結構是指硬體裝置的不同組合方式。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中常見的硬體結構通常有單機結構、多機鬆散結構、多使用者結構和微機區域網絡四種形式。

(一)單機結構

單機結構屬於單使用者工作方式,一臺微機同一時刻只能一人使用。

單機結構的優點在於使用簡單、配置成本低,資料共享程度高,一致性好;其缺點在於集中輸入速度低,不能同時允許多個成員進行操作,並且不能進行分散式處理。適用於資料輸入量小的企業。

(二)多機鬆散結構

多機鬆散結構是指有多臺微機,但每臺微機都有相應的輸入輸出裝置,每臺微機仍屬單機結構,各臺微機不發生直接的資料聯絡(通過磁碟、光碟、U盤、行動硬碟等傳送資料)。

多機鬆散結構的優點在於輸入輸出集中程度高,速度快;其缺點在於資料共享效能差,系統整體效率低,主要適用於輸入量較大的企業。

(三)多使用者結構

多使用者結構又稱為聯機結構,整個系統配備一臺計算機主機(通常是中型機,目前也有較高檔的微機)和多個終端(終端由顯示器和鍵盤組成)。主機與終端的距離較近(0.1千米左右),併為各終端提供虛擬記憶體,各終端可同時輸入資料。

多使用者結構的優點在於會計資料可以通過各終端分散輸入,並集中儲存和處理;缺點在於費用較高,應用軟體較少,主機負載過大,容易形成擁塞,主要適用於輸入量大的企業。

(四)微機區域網絡

微機區域網絡(又稱為網路結構),是由一臺伺服器(通常是高檔微機)將許多中低檔微機連線在一起(由網路介面卡、通訊電纜連線),相互通訊、共享資源,組成一個功能更強的計算機網路系統。

微機區域網絡通常分為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和瀏覽器/伺服器結構兩種結構,主要適用於大中型企業。

1.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模式下,伺服器配備大容量儲存器並安裝資料庫管理系統,負責會計資料的定義、存取、備份和恢復,客戶端安裝專用的會計軟體,負責會計資料的輸入、運算和輸出。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優點在於技術成熟、響應速度快、適合處理大量資料;其缺點在於系統客戶端軟體安裝維護的工作量大,且資料庫的使用一般僅限於區域網的範圍內。

2.瀏覽器/伺服器(B/S)結構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模式下,伺服器是實現會計軟體功能的核心部分,客戶機上只需安裝一個瀏覽器,使用者通過瀏覽器向分佈在網路上的伺服器發出請求,伺服器對瀏覽器的請求進行處理,將使用者所需資訊返回到瀏覽器。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的優點在於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執行成本低;其缺點是應用伺服器執行資料負荷較重。

  第二節 會計軟體的軟體環境

一、軟體的型別

(一)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是用來控制計算機執行,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併為應用軟體提供支援和服務的一類軟體。系統軟體通常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支撐軟體和語言處理程式等。

1.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是指計算機系統中負責支撐應用程式的執行環境以及使用者操作環境的系統軟體,具有對硬體直接監管、管理各種計算機資源以及提供面向應用程式的服務等功能。

2.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的資料的集合,它具有資料冗餘度小、可共享等特點。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種操作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目前常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有Orac1e、Sybase、Visual FoxPro、Informix、SQL Server、Access等。

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組成,此外還包括應用程式、硬體和使用者。會計軟體是基於資料庫系統的應用軟體。

3.支撐軟體

支撐軟體是指為配合應用軟體有效執行而使用的工具軟體,它是軟體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語言處理程式

語言處理程式包括彙編程式、解釋程式和編譯程式等,其任務是將用匯編語言或高階語言編寫的程式,翻譯成計算機硬體能夠直接識別和執行的機器指令程式碼。

(二)應用軟體

應用軟體是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專門設計的軟體。會計軟體屬於應用軟體。

二、安裝會計軟體的前期準備

在安裝會計軟體前,技術支援人員必須首先確保計算機的作業系統符合會計軟體的執行要求。某些情況下,技術支援人員應該事先對作業系統進行一些簡單的配置,以確保會計軟體能夠正常執行。

在檢查並設定完作業系統後,技術支援人員需要安裝資料庫管理系統。

會計軟體的正常執行需要某些支撐軟體的輔助。因此,在設定完作業系統並安裝完資料庫管理系統後,技術支援人員應該安裝計算機缺少的支撐軟體。

在確保計算機作業系統滿足會計軟體的執行要求,並安裝完畢資料庫管理軟體和支撐軟體後,技術支援人員方可開始安裝會計軟體,同時應考慮會計軟體與資料庫系統的相容性。

  第三節 會計軟體的網路環境

一、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

(一)計算機網路的概念與功能

計算機網路是以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資訊資源共享以及資訊傳遞為目的,在統一的網路協議控制下,將地理位置分散的許多獨立的計算機系統連線在一起所形成的網路。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資料通訊、分佈處理等三個方面。

1.資源共享。在計算機網路中,各種資源可以相互通用,使用者可以共同使用網路中的軟體、硬體和資料。

2.資料通訊。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各計算機之間的資料傳送,可以根據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集中與分散管理。

3.分佈處理。當計算機中的某個計算機系統負荷過重時,可以將其處理的任務傳送到網路中較空閒的其他計算機系統中,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利用率

(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按照覆蓋的地理範圍進行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區域網、都會網路和廣域網三類。

1.區域網(LAN)。區域網是一種在小區域內使用的,由多臺計算機組成的網路,覆蓋範圍通常侷限在10千米範圍之內,屬於一個單位或部門組建的小範圍網。

2.都會網路(MAN)。都會網路是作用範圍在廣域網與區域網之間的網路,其網路覆蓋範圍通常可以延伸到整個城市,藉助通訊光纖將多個區域網聯通公用城市網路形成大型網路,使得不僅區域網內的資源可以共享,區域網之間的資源也可以共享。

3.廣域網(WAN)。廣域網是一種遠端網,涉及長距離的通訊,覆蓋範圍可以是一個國家或多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由於廣域網地理上的距離可以超過幾千千米,所以資訊衰減非常嚴重,這種網路一般要租用專線,通過介面資訊處理協議和線路連線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尋徑問題。

二、會計資訊系統的網路組成部分

(一)伺服器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網路環境中的高效能運算機,它偵聽網路上的其他計算機(客戶機)提交的服務請求,並提供相應的服務,控制客戶端計算機對網路資源的訪問,並能儲存、處理網路上大部分的會計資料和資訊。伺服器的效能必須適應會計軟體的執行要求,其硬體配置一般高於普通客戶機。

(二)客戶機

客戶機又稱為使用者工作站,是連線到伺服器的計算機,能夠享受伺服器提供的各種資源和服務。會計人員通過客戶機使用會計軟體,因此客戶機的'效能也必須適應會計軟體的執行要求。

(三)網路連線裝置

網路連線裝置是把網路中的通訊線路連線起來的各種裝置的總稱,這些裝置包括中繼器、交換機和路由器等。

  第四節 會計軟體的安全

一、安全使用會計軟體的基本要求

常見的非規範化操作包括密碼與許可權管理不當、會計檔案儲存不當、未按照正常操作規範執行軟體等。這些操作可能威脅會計軟體的安全執行。

(一)嚴格管理賬套使用許可權

在使用會計軟體時,使用者應該對賬套使用許可權進行嚴格管理,防止資料外洩;使用者不能隨便讓他人使用電腦;在離開電腦時,必須立即退出會計軟體,以防止他人偷窺系統資料。

(二)定期列印備份重要的賬簿和報表資料

為防止硬碟上的會計資料遭到意外或被人為破壞,使用者需要定期將硬碟資料備份到其他磁性介質上(如U盤、光碟等)。在月末結賬後,對本月重要的賬簿和報表資料還應該列印備份。

(三)嚴格管理軟體版本升級

對會計軟體進行升級的原因主要有:因改錯而升級版本;因功能改進和擴充而升級版本;因執行平臺升級而升級版本。經過對比稽核,如果新版軟體更能滿足實際需要,企業應該對其進行升級。

二、計算機病毒的防範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式程式碼。

(一)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寄生性。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程式中,跟隨正常程式一起執行。

2.傳染性。病毒可以通過不同途徑傳播。

3.潛伏性。病毒可以事先潛伏在電腦中不發作,然後在某一時間集中大規模爆發。

4.隱蔽性。病毒未發作時不易被發現。

5.破壞性。病毒可以破壞電腦,造成電腦執行速度變慢、宕機、藍屏等問題。

6.可觸發性。病毒可以在條件成熟時被觸發。

(二)計算機病毒的型別

1.按計算機病毒的破壞能力分類

計算機病毒可分為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佔有系統CPU資源,但不破壞系統資料,不會使系統癱瘓的計算機病毒。與良性病毒相比,惡性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破壞力更大,包括刪除檔案、破壞盜取資料、格式化硬碟、使系統癱瘓等。

2.按計算機病毒存在的方式分類

計算機病毒可分為引導型病毒、檔案病毒和網路病毒。引導型病毒是在系統開機時進入記憶體後控制系統,進行病毒傳播和破壞活動的病毒;檔案型病毒是感染計算機儲存裝置中的可執行檔案,當執行該檔案時,再進入記憶體,控制系統,進行病毒傳播和破壞活動的病毒;網路病毒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感染網路中的可執行檔案的病毒。

(三)導致病毒感染的人為因素

1.不規範的網路操作

不規範的網路操作可能導致計算機感染病毒。其主要途徑包括瀏覽不安全網頁、下載被病毒感染的檔案或軟體,接收被病毒感染的電子郵件、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等。

2.使用被病毒感染的磁碟

使用來歷不明的硬碟和U盤,容易使計算機感染病毒。

(四)感染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症狀

當計算機感染病毒時,系統會表現出一些異常症狀,主要有:

1.系統啟動時間比平時長,執行速度減慢;

2.系統經常無故發生宕機現象;

3.系統異常重新啟動;

4.計算機儲存系統的儲存容量異常減少,磁碟訪問時間比平時長;

5.系統不識別硬碟;

6.檔案的日期、時間、屬性、大小等發生變化;

7.印表機等一些外部裝置工作異常;

8.程式或資料丟失或檔案損壞;

9.系統的蜂鳴器出現異常響聲;

10.其他異常現象。

(五)防範計算機病毒的措施

防範計算機病毒的措施主要有:

1.規範使用U盤的操作。在使用外來U盤時應該首先用防毒軟體檢查是否有病毒,確認無病毒後再使用;

2.使用正版軟體,杜絕購買盜版軟體;

3.謹慎下載與接收網路上的檔案和電子郵件;

4.經常升級防毒軟體;

5.在計算機上安裝防火牆;

6.經常檢查系統記憶體;

7.計算機系統要專機專用,避免使用其他軟體。

(六)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清除

1.計算機病毒的檢測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方法通常有兩種:

(1)人工檢測。人工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軟體工具進行病毒檢測。這種方法需要檢測者熟悉機器指令和作業系統,因而不易普及。

(2)自動檢測。自動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診斷軟體來判斷一個系統或一個軟體是否有計算機病毒。自動檢測比較簡單,一般使用者都可以進行。

2.計算機病毒的清除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清除病毒一般使用防毒軟體進行。防毒軟體可以同時清除多種病毒,並且對計算機中的資料沒有影響。

三、計算機黑客的防範

計算機黑客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非法進入他人系統的計算機入侵者。他們對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非常精通,能夠了解系統的漏洞及其原因所在,通過非法闖入計算機網路來竊取機密資訊,毀壞某個資訊系統。

(一)黑客常用手段

1.密碼破解

黑客通常採用的攻擊方式有字典攻擊、假登陸程式、密碼探測程式等,主要目的是獲取系統或使用者的口令檔案。

嗅探與欺騙

IP嗅探是一種被動式攻擊,又叫網路監聽。它通過改變網絡卡的操作模式來接收流經計算機的所有資訊包,以便擷取其他計算機的資料報文或口令。

欺騙是一種主動式攻擊,它將網路上的某臺計算機偽裝成另一臺不同的主機,目的是使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誤將冒名頂替者當成原始的計算機而向其傳送資料。

3.攻擊系統漏洞

系統漏洞是指程式在設計、實現和操作上存在的錯誤。黑客利用這些漏洞攻擊網路中的目標計算機。

4.埠掃描

由於計算機與外界通訊必須通過某個端口才能進行。黑客可以利用一些埠掃描軟體對被攻擊的目標計算機進行埠掃描,搜尋到計算機的開放埠並進行攻擊。

(二)防範黑客的措施

1.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以約束

隨著網路技術的形成和發展,有關網路資訊保安的法律法規相繼誕生,並有效規範和約束與網路資訊傳遞相關的各種行為。

2.資料加密

資料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系統內的資料、檔案、口令和控制資訊,同時也可以提高網上傳輸資料的可靠性。

3.身份認證

系統可以通過密碼或特徵資訊等來確認使用者身份的真實性,只對確認了身份的使用者給予相應的訪問許可權,從而降低黑客攻擊的可能性。

4.建立完善的訪問控制策略

系統應該設定進入網路的訪問許可權、目錄安全等級控制、網路埠和節點的安全控制、防火牆的安全控制等。通過各種安全控制機制的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計算機系統免受黑客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