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7教師資格語文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查知識點

教師資格 閱讀(3.14W)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2017教師資格語文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查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教師資格語文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查知識點

  (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查知識點

1.上聲變調的基本規律是什麼?試舉出例子。

2.六書指什麼?

3.詞的結構有哪些型別?

4.借喻和借代有什麼區別?

5.文言文有哪些特殊句式?

6.什麼是《詩經》六義?

7.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是什麼?

8.魯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9.鐵凝《哦,香雪》的主題是什麼?

10.教材由哪四大系統組成?

11.語文教材選文有什麼特點?

12.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理念是什麼?

13.語文課程中師生各是什麼角色?

14.《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

對學生閱讀一般現代文的速度有什麼要求?

15.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16.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理念是什麼?

17.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總體發展提出了哪些方面要求?

18.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對話教學建議是什麼?

19.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20.語文課程資源都包括哪些?

21.新課程語文課程教學目標從哪些方面確定?

22.教學目標擬定的依據有哪些?

23.語文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24.語文課程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5.教師應如何處理課堂突發性事件?

26.語文課程評價的功能有哪些?新課程強調哪些功能?

27.什麼是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合定量評價?

28.如何理解語文課程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29.學生習作常見病句型別有哪些?

30.作文評改從哪些方面入手?

  參考答案

1.上聲變調的基本規律:

兩個上聲相連,前一上聲調值由214變成35調。例如:

水果 瞭解 領導 演講 可以 所有(214+214→35+214)

上聲+陰平、陽平、去聲,上聲調值由214變成211(或21),稱為“半上”。例如:

小吃 老師:214+55 →21 1 +55

指責 語言:214+35→211+35

準確 滿意:214+51→211+51

2.對漢字的構造方式,傳統上有“六書”之說。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一般認為,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為用字法。

象形(獨體),許慎:“隨體詰屈,畫成其物。”象形即描繪事物形狀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圖畫,但與圖畫有本質的區別。

指事(獨體),許慎:“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指事是用象徵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號來表示某個意義的造字法。指事法的優勢是可以表示一個抽象的概念。

會意(合體),許慎:“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會意就是幾個偏旁合成為一個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義由偏旁融匯而成。會意建立在人們的聯想和推理的基礎上。例:析、採、休、伐、寒、暴。炎、焱;從、眾;犇;淼。

形聲(合體),許慎:“以事為名,取譬相成。”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形式。

轉註,許慎:“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轉註字是指部首相同、字義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組字,如“老”與“考”。

假借,許慎:“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假借的基礎是音同,借者與被借者在意義上無絲毫的聯絡。如“自”、否定副詞“莫”等。

3. 詞的構成型別:單純詞和合成詞。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叫單純詞。如:聯綿詞“參差、彷彿、伶俐”,疊音詞“猩猩、潺潺”,音譯詞“奧林匹克、可樂”。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詞,叫合成詞。如“道路、領導、喜悅”等。

4.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性無相關性。借代的本體和代體之間有相關性無相似性,因此不能還原成帶像的明喻。如“花白鬍子吼叫著”是借代。“今天我們批鬥那個寄生蟲”是借喻。

5. 四大文言句式:一、倒裝句 、二、被動句 、三、判斷句 、四、省略句

6. 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無曰雅,六曰頌。風雅頌三類是音樂曲調名稱,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基本藝術手法。

風即國風,是各地的漢族民歌,是詩經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詩經》中共有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數為公卿貴族所做,一般看作“正聲”。大雅為歌功頌德之作,小雅多諷刺之聲。

頌即祭祀和頌聖的樂曲。

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

7.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是《詩經》《楚辭》。

8. 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墳》等16部;

9.《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濃厚的短篇小說,也是鐵凝的成名作。小說以北方小山村臺兒溝為背景,敘寫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

小說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

10. 現代語文教材的內容由四種要素構成:範文系統、知識系統、實踐活動系統、助讀系統。

範文即課文,是語文教材的主體,是精心選擇的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知識系統由語文知識構成。與範文系統、知識系統相配合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就是語文實踐活動。助讀材料,就是教科書編者對整套書、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的學習目的、學習要求、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方式方法等所作的說明、提示或註釋。

11. 教科書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範性,富於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彩,難易適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

12.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13.新課程標準明確表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14.《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15.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

16. 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基本理念是:(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17.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感受鑑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字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18.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

19.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0.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相關配套閱讀材料、其他圖書、報刊、工具書、教學掛圖,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1.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2.教學目標擬定一般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

23.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資訊、傳授知識、闡明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或檢查知識的教學方法。在各科教學中,特別是國小和國中階段廣泛應用。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朗讀教學法

合作教學法,合作教學法主要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互相支援,去進行學習;並利用小組本位的評核及組間的比賽,製造團隊比賽的社會心理氣氛,以增進學習的成效。一方面使學習機會更為平等,一方面使學習動機更為強烈。

合作教學的目的:使學習活動成為共同合作的活動,增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探究教學法,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

結構: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處理與解釋資料——問題解決

優點:啟發創造性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24.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能利用多種媒體蒐集和處理資訊”。

考試大綱規定:夠根據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恰當選用教學媒體,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的誤區,如:把教科書中的內容直觀化,忽略了學生對文字的解讀;注重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忽略語文教學規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忽略板書

25. 面臨突發事件:冷靜剋制、舉止從容

對突發事件的感知:準確、全面

對突發事件分析:抓住本質

對突發事件處理:迅速

處理與教學內容相關度:結合教學內容加以轉化

處理後學生反應:高興、信服

對教學影響:干擾很小

面向學生物件:全體、個別

26.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7. 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於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習結果,有利於對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與發展的資料,可採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及水平。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平時的行為觀察與記錄、問卷調查、面談討論等各種方法。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並提出建議。

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適應性,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別,因此,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28. 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評價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根據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群、專業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爭取社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更多關注和支援。

29.學生習作常見病句型別:成分殘缺或贅餘、成分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表意不明。

30.(1)看文章的主題:主題是否集中、準確、明確、深刻。(2)看文章的選材。材料是否緊扣主題、真實可靠、生動新穎、具有典型性。(3)看文章結構,包括四點:題目、開頭和結尾、過渡和照應、詳寫和略寫、段落和層次。(4)看感情是否真摯.(5)語言,語言是否準確流暢。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2)語言是否生動優美。(6)卷面與格式。格式是否正確 、卷面是否整潔、字跡是否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