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論述題專項訓練

教師資格 閱讀(1.24W)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準備到來了,快來做一下下面這些論述題鞏固一下知識,尋找一下做題感覺吧!預祝大家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績!

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論述題專項訓練

  論述題:

1.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2.簡述幼兒遊戲的基本特徵.

3.結合幼兒園教育實踐,試論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於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以及指導要點。

4.試結合所學知識論述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5.兒童身心發展有哪些規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遵循這些規律?

6.結合幼兒園教育實踐,試論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於幼兒園健康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以及指導要點。

7.發展適宜性原則也是幼兒園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則之一,結合自己的理解,試論述發展適宜性原則對幼兒園教師組織課程有哪些啟發和提示?

8.試論述我國幼兒教育有哪些發展趨勢?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該如何實施?

9.簡述一下教師在幼兒遊戲時介人的時機及其介入的注意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及解析:

1.[參考答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種:

(1)榜樣示範法。①充分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心理特點.通過樹立榜樣,為幼兒示範良好的衛生習慣。成人的言行會被幼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教師要提高個人修養,為幼兒樹立好榜樣。②同伴問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要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孩子向同伴學習。③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易於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們模仿的物件。

(2)滲透教育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在參與課堂管理的過程中,在為集體服務的活動中,在擔任值El生、小組長、老師小幫手等角色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評價激勵法。定期對幼兒的生活行為進行檢查和評比,對達到要求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鞏固其良好的生活行為。一顆五角星、一面小紅旗、一朵小紅花都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成果欣賞法。這種方法是指組織幼兒進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務活動,並且組織幼兒觀賞和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從中獲得整潔的美感以及由此帶來的情感體驗。

(5)圖示觀察法。以簡潔、形象、連續的圖示替代傳統的示範、講解等指導方式,引導幼兒在反覆觀察思考嘗試的過程中,完成新技能、新方法的學習。

(6)遊戲練習法。遊戲練習法是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快樂地學習,這樣既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利用看圖片、聽故事、念故事和做遊戲等形式來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7)家園共育法。幼兒園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家庭,幼兒的良好習慣僅靠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得到家長的支援與配合。教師應與家長多溝通,並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養觀念,要求家長密切配合幼兒同,達成共識,使幼兒在幼兒同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裡得以延續和鞏固。

2. [參考答案]遊戲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1)遊戲是兒童主動的自願的活動

遊戲不要求務必達到外在任務和目標,也沒有嚴格的程式和方式,兒童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遊戲,玩什麼,怎麼玩,均由兒童自己決定。

(2)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圍生活

在遊戲活動中,想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想象的參與,遊戲便無法開展。兒童就是在對遊戲的角色、情節、行為、語言和遊戲的材料、場景的想象中,享受著遊戲帶給他們的樂趣。

(3)遊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不直接創造財富兒童遊戲的成分、角色、情節、行動以及玩具或遊戲材料,往往只是象徵性的,具有明顯的虛構性。

(4)遊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

對兒童來說,遊戲是一種享受。兒童在遊戲中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能夠全身心放鬆,使自己保持身體的最佳舒適狀態,無拘無束地自由活動,充分表現自我,實現自己的個人願望。

3.[參考答案]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主要有以下闡述,對幼兒園教師開展語言領域的活動有很多啟發:

首先是語言領域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其次是語言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和要求:

(1)11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

(6)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7)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該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最後關於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有以下幾點:

(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2)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3)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4)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要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

4.[參考答案]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不同點:

(1)教育的性質、目的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性質是非義務教育,因此,沒有考試、考查等。它僅要達到為幼兒人國小做適當準備的目的,確切地說.是為幼兒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準備。而國小教育不同,國小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這時學生上學是向國家盡義務,學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查、檢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級或留級,是國家對學生學習質量肯定或否定的體現。義務教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在許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如果孩子不上學,其家長要被罰款或判監禁等。由於以上教育性質、目的的不同,因此,它們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也不同。

(2)教育內容不同。幼兒同所學的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藉助這些淺顯知識達到發展幼兒與以後的正規學習有關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國小的教育內容是成體系的學科知識,確切地說,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與學生的生活有一段距離.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兒園教師應多采用歸納法,即讓幼兒看到許多有關的現象,讓幼兒開動腦筋;自己去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這中間教師啟發提問、幼兒回答、幼兒歸納、教師小結等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國小教師則多采用演 繹法.即教師教學生一些規律性的知識.然後用例題來證明此規律是正確的.這一過程與幼兒階段的`學習過程正好 相反。可以從以幾個方面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1)發展幼兒與學習活動有關的心理能力.即觀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想象、表達、邏輯思維等能力。

(2)發展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即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與執行規{I!lj的能力、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與完成任務的能力、培養幼兒獨立性與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等。

5.[參考答案]兒童身心發展主要遵循以下四個規律:

(1)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和階段性首先.兒童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人從出生到成人,其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過科.具有一定的順序。

其次.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經歷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幾個 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的不同特徵。以思維為例,童年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則以抽象思維為主,能進行理論邏輯推斷。階段性還表現為各個階段是互相銜接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義是後一個階段的準備。

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所以決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順序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內低階到高階的順序進行,要”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則要求教育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提出不同要求.採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2)兒童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體重出生後一年發展最快,以後緩慢.到青春期又高速發展。二是不同方面發展的小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較早階段就能達到較高水平;有些方面則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覺、知覺在少年期之前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而邏輯思維要到青年期才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對教育的啟示是:教師在教育過程巾.應該善於抓住兒童身心發展各個方面的成熟期和關鍵期.不欠時機地進行教育.這樣能夠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

(3)兒童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指存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順序、年齡特徵和變化速度等大體不是相同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兒童身心發展還具有可變性: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只是相對的,在社會條件或教育條件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一年齡階段的兒童,其身心發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樣。一方面教師要看到兒童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把它作為施教的出發點和依據;另一方面教師同時還要看到兒童身心發展的可變性,儘量創造良好的社會和教育條件,充分挖掘潛力,使之更快更好地發展。

(4)兒童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兒童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即使處於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由於每個兒童的遺傳素質不同,環境影響和教育不同,所以他們的身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也會因人而異,表現出個別差異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每個兒童的特點或差異,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

6.[參考答案]在《幼兒同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園健康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主要有以下闡述,對幼兒園教師開展健康領域的活動有很多肩發:

首先是健康領域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其次是健康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和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最後關於健康領域的指導要點,有以下幾點:

(1)幼兒同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3)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髮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4)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7.[參考答案]所謂發展適宜性原則是要求我們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與本地區、本園、本班兒童以及個別童的實際相符合。發展適宜性課程內容要求既要適合兒童的一一般年齡特點.又要適合兒童的個別差異.既要從兒童的實際水平發,又不能遷就於現有的發展.而是要讓孩子經過努力獲得提高.正所渭”跳一跳摘到桃子”。具體來說,課程內容的難度於“最近發展區”內進行的學習活動才是最適合兒童發展的活動。

這樣的活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活動對於兒童個體來說.要獨直表現、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難;二是存成人或能幹的同伴的支援和幫助下.兒童才能完成任務.獲得提高。發現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要求教師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及敏銳的洞察力,通過各種方式瞭解他們已經達到的水平和預測呵能達到的水平。

8.[參考答案]我們國家幼兒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預示著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

(1)注重普及學前教育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1年教育,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採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改擴建、新建幼兒同,充分利用中國小布局調整富餘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村幼兒園的示範指導作用。支援貧閒地區發展學前教育。推進農村學前教育。支援辦好現有的鄉鎮和村幼兒園;重點支援中兩部貧困地區充分利用巾國小富餘校舍和社會資源.改擴建或新建鄉鎮和村幼兒園;對農村幼兒園園長和骨幹教師進行培訓。

(2)幼兒教育將會被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

在我國,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在現階段已經具備了可能性。吲家的財政收人有穩步的提高.可以劉幼兒教育這個公益性的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給予更多的資金投入。從2()11年9月份開始,我國部分城市開始試點在同的適齡幼兒都可以享受舊家的助學券補助政策。另外.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建立和諧社會,社會公平是基礎,教育公平是起點.幼兒教育是起點的起點.更應受到重視。

(3)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同體制

受到市場經濟和體制改革的影響.幼兒同的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逐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大力發展公辦幼兒㈦.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人同給予補助。加強學前教管理.規範辦園為一在我同幼兒教育的辦學主題的辦學主題將由單一的公辦園發展為公辦園、企業辦園、集體辦園、社會力量辦同、民辦園、私立幼兒園等等,這種由我國國情決定的趨勢將會繼續下去。

(4)關注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加快建立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後教育相互銜接的發展性教師專業成長體系的步伐,著重對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與繼續教育課程銜接的有效性進行認真研究。提高幼兒師範院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確定招生規模;結合幼兒教育改革的實際,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實踐。制訂幼兒教育師資培養、培訓規劃,加強幼兒教師職後教育的規範和建設。

要依據《教師資格條例》的有關規定,實行幼兒園園長、教師資格準人制度,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實行教師聘任制,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幼兒教師享受與中國小教師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在進修培訓、評選先進、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穩定幼兒教師隊伍。

(5)幼兒教育交流合作的國際化態勢將保持並進一步加強

隨著“地球村”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也會進一步加強。支援一批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展幼兒園骨幹教師海外研修培訓;支援擴大公派出國留學規模;以高校為主體舉辦學前教育國際間學術交流論壇。

9.[參考答案]在介入之前,成人一定要仔細觀察,選擇適宜的時機再介入。

(1)教師在幼兒遊戲時介入的時機有以下幾點:

①當幼兒遊戲出現困難時介入當幼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遊戲、如何去遊戲時,教師的介入是引導幼兒開始遊戲的關鍵。

②當必要的遊戲秩序受到威脅時介入當必要的遊戲秩序受到威脅時,教師可用遊戲口吻自然地制止幼兒的干擾行為,並提出活動建議。

③當兒童對遊戲失去興趣或準備放棄時介入這時教師的介入可以幫助幼兒拓展遊戲內容,提高遊戲技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

④在遊戲內容發展或技能方面發生困難時介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作為遊戲同伴介人遊戲給予兒童示範,或者讓幼兒相互啟發,相互影響,以幫助幼兒克服困難,拓展遊戲。

(2)教師介入遊戲的注意點

①分層次指導

不同年齡段,幼兒遊戲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師指導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②慎扮“現實代言人”角色當兒童遊戲與現實不太吻合時,成人往往會介入提出一些現實性的問題,或試圖加入教育因素,即扮演“現實代言人”角色。這種成人以現實為導向的評議和提問有時會嚴重破壞假裝遊戲的“框架”,致使兒童停止遊戲,因此要慎用。

③及時退出無論採用何種干預方式,一旦幼兒開始表現出所期望的遊戲行為,成人就應轉而扮演為指導性的共同遊戲者,或完全從遊戲中退出,以便讓兒童重新控制遊戲,從而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