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電子商務師>

百貨店“網際網路+”是指什麼

電子商務師 閱讀(2.41W)

導語:對百貨店來說,“網際網路+”可能就是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技術改造,重構商業價值鏈的過程,搶抓“網際網路+”的新風口,向智慧化、全渠道零售轉型是百貨店重要的轉型方向。百貨店“網際網路+”加什麼?

百貨店“網際網路+”是指什麼

  首先是新玩法、新體驗。

百貨店以經營時尚、新生活方式著稱,並非剛需的特點決定了百貨店的成功經營建立在足夠的客流之上,客流經營已上升到與商品、業態經營同等重要的能力。當前,顧客不願進店、人氣不足是很多百貨店面臨的難題。對零售企業來說,得顧客者得天下,因此,讓門店變得“好玩”、“有趣”、增強門店的體驗功能,給顧客更多的進店理由,可能是百貨店“網際網路+”應具備的重要功能。

阿里喵街、萬達飛凡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它們具備停車找車、排隊選號、消費積分、個性推送等諸多功能,“紅包雨”、“卡路里換元寶”讓不少顧客趨之若鶩。這些基於iBeacon、wifi而來的功能,應是百貨店“網際網路+”的基本動作。

如今的百貨店都有不少餐飲、兒童、影院、娛樂等體驗業態,不少與新美大、百度糯米等有合作,在聚客引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也可以整合到百貨店自己的app上,這也是增強體驗、聚客引流的一個重要途徑。

科技裝置也是百貨店體驗的重要來源,如試衣魔鏡、電子價籤、自助收銀等,也可以帶來很多的噱頭、話題,觸屏裝置、移動支付是百貨店現代化的“標配”,去年聖誕期前,杭州某商場引進4D聖誕樹“大出風頭”,都值得學習。先進技術、智慧裝置層出不窮,如3D列印、模擬賽車、光影音營造虛擬場景等等,百貨店應保持足夠的敏感性,適時引進新東西優化體驗,吸引顧客。

新玩法、新體驗的最出彩的地方可能還是體驗營銷,這方面潛力巨大,值得深度挖掘,搶紅包已變成了“傳統玩法”,當然它還有很強的吸引力。還有很多玩法,包括很多互動活動、優惠活動,都可以整合到百貨店的app之上,不斷地創新形式,翻新玩法。

  其次是服務和情懷。

便捷、貼心的服務是百貨店的重要競爭力,很遺憾不少百貨店在這方面乏善可陳,甚至不如電商。百貨店“網際網路+”的另一大使命就是便捷、優化服務。

一是可以通過app開展送貨服務,電商可以全國包郵,百貨店服務一城一地,有的只輻射三五公里,“最後一公里”成本更低,理應儘快開通送貨上門服務,送貨的過程也是接觸、親近消費者的好機會,這在技術上應不存在任何障礙;

二是可以實現無障礙退換貨。阿里系平臺電商退換貨非常簡單、方便,百貨店的顧客大都是熟客,理應做得更好。在app上開通退換貨功能,只要顧客勾選退換理由就予退換,短期來看雖會帶來一定的貨品損失,但從長遠來看,卻是消除消費爭議、贏得顧客信賴的不二法門;

三是可以將很多常規的服務“移師”app上。比如,某項活動的報名、購物抽獎、預付卡餘額查詢、消費積分兌換等等,都可以線上完成,避免顧客來回跑,特別是減少顧客長時間排隊,是提升服務、優化體驗的重要內容。打通CRM與app連結,實現電子化會員,推行7×24小時服務應成“行規”。

百貨企業還可以將一些慈善公益活動、社會化活動搬到線上,在app上開展一些熱點的討論、問卷調查,如紀念抗戰、保衛釣魚嶼主權及南海維權等話題,展現企業愛國、承擔社會責任、熱心慈善公益的形象。

  再次是佈局電商,推進雙線同價。

“網際網路+”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電商,但電商卻是“網際網路+”的一項內容。通過實施“網際網路+”改造,佈局O2O、全渠道,也是百貨店“網際網路+”的使命之一。過去,百貨店由於聯營主導的經營模式,商品數字化障礙重重,網上商城基本上淪為擺

設。但近幾年來,藉助跨境購興起,O2O迎來了新的契機,步步高雲猴全球購、銀泰西選都實現了較大突破,銀泰商業還在對接天貓國際、引入“淘品牌”、集貨等方面進行了嘗試,去年集團慶期間推出的“銀泰天貓價、天貓銀泰貨”獲得較高認同。

喵街、飛凡目前都沒有商品售賣功能,因為它們更多地是為購物中心服務,而百貨店雖然在發展上呈現出明顯的購物中心化趨勢,但商品經營仍是百貨店最重要的功能,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實現雙線融合、雙線同價可能是未來趨勢,當前也出現了一些上線的有利因素:

  一是跨境購的興起是一大機會,很多百貨公司都有涉獵,有的還做得相當出色;

二是在迴歸零售本質的轉型中,自營已成為很多百貨企業發力的一個重要方向,相當多的自營商品價格極具競爭力,完全可以上線銷售,走O2O模式。另外,不少百貨店採用百貨+超市的複合經營模式,超市的自營佔比較大,生鮮等品類不少是完全自營,這些也完全可以實現雙線同價;

三是在近年來的渠道變革中,很多品牌注意打破線上線下“二元定價”的策略,實施雙線同款同價,特別是國際化大品牌,基本上實現了雙線同價,這些商品,也完全可以上線銷售。

老笑感覺,線上線下“二元壁壘”終將被打破,雙線同款同價可能是大勢所趨,儘管也許不會很快到來,但百貨店應該從現在就開始佈局,從優勢的商品入手,逐步擴充SKU,豐

富品類,循序漸進不失為一條穩健的道路。未來,隨著百貨店拿出越來越多的面積發展體驗業態,優化場景、服務,線上將能有效地拓展實體店經營面積。百貨店上線的商品也可以包括百貨公司其他業態的東西,比如餐飲、醫藥、旅遊等等,還可以包括聯盟商家有競爭力的東西。“網際網路+”可以更好地整合百貨公司的各種資源,製造更多的觸點,實現網購和實體店消費的快速切換。

  最後是資料採集、利用。

百貨店在經營中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這些第一手的資料過去採集、挖掘不夠、利用率不高,大好的資源白白浪費掉了。資料的採集、發掘、利用應成為百貨店“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方面。

很多百貨店在安裝智慧客流、智慧車流等統計分析系統,iBeacon、wifi也有利於顧客行為資料的採集分析,收銀系統也會產生很多的消費資料,過去,這些資料是零散的、孤立的,資料雖多,卻不能有效利用。“網際網路+”應打通ERP、CRM、線上線下等系統的連結,開發出計算模型開發提煉有價值的資料,用於指導業態佈局、調整、營銷、服務,逐步從習慣型、經驗型決策向數字化、精準化決策轉變。我設想的理想狀態是樣的:各個系統的資料如各種食材、調料、佐料源源不斷進入資料處理中心這一“中央廚房”,經過加工處理之後,出來的是一道道飯菜、甜點、飲料。這一點可能難度不小,主要是技術、人才等瓶頸的制約,但只要堅持投入,逐步突破,實現商品、會員、營銷、服務的資料化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須的。

百貨店的“網際網路+”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對顧客來說,就是要優化場景、增強體驗、便捷服務,做到親民接地氣;對企業來說,就是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進數字化、精準化經營、管理。從實現的途徑來看,既可以入駐喵街、飛凡等平臺,也可以自己開發建設。入駐平臺雖然費用低、見效快,但現有的平臺更多的是立足於營銷環節,並非“網際網路+”的全部,且平臺都是公共產品,缺乏特色,特別是不支援商品售賣更是致使傷,所以我認為,百貨店的“網際網路+”還是要以自建為主,當然可以入駐平臺,但不能侷限於入駐平臺,且百貨店的“網際網路+”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轉型配合推進,如發展直採自營、實施機構變革等等,指望入駐平臺就一蹴而就、萬事大吉顯然是奢望。

百貨店的“網際網路+”應從公司的層面進行規劃設計,分步實施,適時調整創新,需要企業長期追蹤、持續投入。此外,“網際網路+”雖被稱為“風口”,但這“風”我理解更多的是進化之風、順應之風,而非“飛豬之風”,它有利於改善、改進百貨店的生存、發展環境,但不可能讓百貨店再回到高歌猛進的“黃金歲月”,百貨店業績的持續改善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在經營、服務上堅守和創新,在強化供應鏈、優化消費體驗上做文章,沒有任何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