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網路>網路營銷>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網際網路思維?

網路營銷 閱讀(1.14W)

在網際網路式思維被奉為“靈丹妙藥”的時代,人們感受著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各種便捷。與此同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簡稱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成功也加速了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各種搶佔入口的商業行為不斷上演,行業間的併購規模不斷重新整理,不能不說,網際網路行業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聚寶盆”。相反,那些夭折在網際網路的企業卻很少被人提及,例如飯統網、瀛海威、FM365、雅寶網等,這些企業都曾經在某一時段在行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名列前茅,但如今,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讓人不禁要再問,這些已在網際網路思維下成長起來的企業為何夭折?大家在努力追求的網際網路思維真的是解決一切企業發展問題的萬能良藥嗎?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網際網路思維?

蘇寧算是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企業轉型的一個典型案例。網際網路時代,蘇寧是家電銷售企業中轉型比較早的企業,一直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模式改善之前單一的產品銷售平臺,並寄望於“蘇寧雲商”能成為真正的產品銷售平臺。但實際的發展狀況是,“蘇寧雲商”至今還在苦苦掙扎,而蘇寧最新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虧損4.3億元。另一個例子是銀行業。自從阿里巴巴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小獲成功後,各大銀行紛紛尋求在網際網路時代得到自己的市場份額,他們也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打造自己的商業平臺,可是結果並不樂觀。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企業希望建立自己的網際網路平臺,並且依照所謂的“以平臺為中心,不斷髮展邊際收益”的商業模式來實現他們更大的企業發展。尤其是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成功,更是讓網際網路思維一夜間成為一些企業眼中的萬能“神藥”。

網際網路企業思維以平臺為核心,不斷在平臺周圍建立收益,這是以平臺為中心的企業基本模型。如今,中國很多企業在瘋狂地以此模型建立標準,試圖在某一個行業找到入口並建立自己的收益外延。但是,當一個公司的收益外延被另一家公司當做平臺或入口來搭建或一批公司當做平臺或入口的收益外延被搭建,平臺還可以存活嗎?阿里巴巴搭建了國內乃至世界比較成功的商業平臺,如果以平臺論來說,它應該可以在更多方面獲取成功。然而,“來往”“快的打車”“菜鳥物流”等阿里巴巴重資投入的專案目前看來並不成功。當然,也有不少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企業或個人獲得成功,比如眾籌網、拉勾網、酒店產權網等,這些公司所涉及的細分市場可能是以前沒有的,他們以網際網路為工具,用一種更細的行業細分完成產品和網際網路結合的'最佳搭檔。

因此,冷靜下來後,我們需要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企業需要藉助網際網路思維?在網際網路時代,那些“急脾氣”的企業家試圖把任何東西都放到網上或者把自己的企業千方百計扣上網際網路思維的帽子,產品基礎還沒有做好就喊著要放大平臺的生意,這樣的企業能成功嗎?

我始終認為,注重使用者思維才是網際網路思維真正的首要因素,使用者需要什麼?現在需要什麼?將來需要什麼?這些都需要企業實實在在做出產品來滿足。蘋果公司的產品有“破壞性”,打破了人們對手機和電腦的理解侷限,加之其產品本身的體驗性又很強,這是它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然而,那些既沒有產品特點又沒有服務支援的公司何來資本在所謂網際網路思維模式下取得成功?

網際網路思維催生的企業一定是產品優秀的企業。聚人氣是網際網路思維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公司想要人氣,那就必須成為大眾消費品或者必備品,而且這樣的公司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顛覆性和所謂的“破壞性”,他們把最核心的產品免費提供給使用者,比如騰訊QQ、奇虎360防毒軟體等。或者把產品做到極致,比如蘋果、特斯拉等。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就是能量,一方面的免費就是意味著另一方面的獲益。但是,那些既不是大眾消費品也不能為消費者帶來優質體驗的公司空有一腔網際網路思維夢是很難成功的。

而且,網際網路思維不代表可以無邊際跨界。當前,跨界融合可能是網際網路思維中的一大誘惑,很多企業發展到“天花板”的時期,多元化跨界式發展就成為了其重生的新力量。然而,網際網路思維下,企業真的就可以無限地跨界發展了嗎?比如:肯德基的輪胎和米其林的輪胎你會選擇哪一個?寶潔的可樂和可口可樂你會選擇哪一個?我相信很多人有自己的答案,即使是現在我們認為非常成功的企業——BAT三巨頭,他們通過平臺實現的新專案也僅限於和公司主營產品非常相關的內容。

總之,網際網路思維是將原有的傳統商業和盈利格局進行毫無保留的顛覆,在技術方面、在溝通方式上、在盈利模式上,不能對原有的傳統公司或者在網際網路時代原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進行顛覆,或者顛覆的程度不夠,都難以獲得本質的成功,更談不上網際網路思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