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口譯>

英語口譯技巧

英語口譯 閱讀(3.2W)

  俗語諺語英譯技巧

英語口譯技巧

1.?人山人海:在詩詞用語(poetic?expression)裡,老外也有使用:“a (the) sea of faces”,頗有咱的“人山人海”的味道。例如:Looking out upon the sea of faces, Mr. A delivered a touching speech.(望著一片人山人海的聽眾,A先生髮表一篇動人的演說。)Standing at his podium, President Clinton saw a sea of faces waving at him.(克林頓總統站在講臺上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揮手向他致意。)。可見,說話者通常要在臺上或高處,才有“人海”的感覺。因此,可以說:“I saw a sea of faces from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但在平地的人群中,就不說:“I saw the sea of faces.”也不說:“There is a sea of faces.”只說:“I saw a large crowd of people.”

2、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人譯成:“Every?family?cooking?-?pot?has?a?black?spot.”(意思是:每個家庭的鍋子都有黑色的汙點。)這樣說法,老外恐怕不能充分了解。不過老外最常的說法是:“Many?families?have?skeletons?in?the?closet.(許多家庭的衣櫃裡都有骨骸,骨骸就是指家醜。)”;或者說:“Every?family?has?its?own?source?of?shame.(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醜事)”;說白些,就是:“Every?family?has?its?own?problem.”?

3、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人直譯為:“There are no feasts in the world which do not break up at last.”老外聽後,也許很難體會其中意義。如果按照美語說法,也許更易理解:“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意思是:所有好的事情,總有結束的一天。)”;假如是指好友最後也有分別的一天,那麼可以說:“Eventually, all bosom friends will drift apart.(bosom friend是指知心的好友)”

4、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人照字直譯為:“When times are easy, we do not burn the incense,but when the trouble comes, we embrace the feet of the uddha.”這種說法,老外也會一知半解。美語裡一般說法是:“Worship God every day; not just in times of adversity.(要每天敬拜神,不是隻在困難時。)”;對學生也可以說:“If you study hard every day, exams will not seem overwhelming.(如果你每天用功,考試就不會形成壓力。)”?

5、掛羊頭,賣狗肉:有人照字直譯為:“He advertises mutton, but sells dog’s flesh.”或“He?hangs?up?a?sheep’s?head?at?the?shopfront?and?sells?dog?meat.”這兩種譯法,恐怕老外都難理解,尤其談到“狗肉”,他們更會反感,因為狗是他們最愛的寵物,不過老外倒有相近的說法:“He?applied?bait-and-switch?factics?in?business.(他經商的策略是先引誘顧客來,再改變貨物的品質。)”,“Bait-and-switch”當名詞用,也可不用連字號“This store uses bait and switch policy.”或者簡單的說:“Let the buyer be aware!(讓消費者提高警覺)”或“Say one thing and do another.”

6、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有人譯成:“One word lets slip and four horses will fail to catch it. 或 A statement that once let loose cannot be caught by four galloping horses.”這兩種說法,中文味道嫌重,老外未必理解。不過他們倒有類似的說法:“A word onc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或者說:“ You can not take back what you have said.(你說出的話,就不能再收回來。)”

7、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有人譯為:“The mouth is the gate of misfortune and evil.”老外聽了,恐怕不能完全理解。最好說成:“Careless talk leads to trouble.(不小心說話,會帶來麻煩)或“The less said the better.(說的愈少愈好)”甚至也可以說:“Shut the mouth and open the eyes.(閉嘴少說,張眼多看。)”?

 英語中表示倍數增加的表達方法

(一) A is N times as great(long,much,…)as B. (①)

A is N times greater (longer, more,…)than B. (②)

A is N times the size (length, amount,…)of B. (③)

以上三句都應譯為:A的大小(長度,數量,……)是B的N倍[或A比B大(長,多,……)N-1倍].

e.g. This book is three times as long as (three times longer than/three times the length of) that one.

這本書的篇幅是那本書的3倍(即長兩倍)。

注:當相比的物件B很明顯時,than(as,of)B常被省去。

(二)increase to n times(④)

increase n times/n-fold(⑤)

increase by n times(⑥)

increase by a factor of n(⑦)

以上四式均應譯為:增加到n倍(或:增加n-1倍)。

e.g. The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has been increased to three times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積體電路的產量比去年增加了兩倍。

e.g. The outpu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has been raised five times as against l986. 化肥產量比1986年增加了4倍。

e.g. That can increase metabolic rates by two or three times. 那可使代謝率提高到原來的2倍或3倍(即提高1倍或2倍)。

e.g. The drain voltage has been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our. 漏電壓增加了3借(即增加到原來的4倍)。

注:在這類句型中increase常被raise,grow,go/step up,multiply等詞所替代。

(三)There is a n-fold increase/growth…(⑧)

應譯為:增加n-倍(或增至n倍)。這個句型還有其它一些形式:

e.g. A record high increase in value of four times was reported. 據報道,價值破記錄地增長了3倍。

(四)double (增加1倍),treble(增加2倍),quadruple(增加3倍)。(⑨)

e.g.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chines has been more than trebled or quadrupled. 這些機器的效率已提高了2倍或3倍多。

(五)此外,英語中還有一種用again而不用倍數詞來比較倍數的方法,如:

A is as much (large,long,…)again as B.(= A is twice as much (large,long,…)as B.(⑩)

應譯為:A比B多(大,長,……)1倍。

A is half as much (large, 1ong,…)again as B.

(= A is one and a half times as much (large, 1ong,…)as B.)(11)

應譯為:A比B多(大,長……)一半(即A是B的一倍半)。

  口譯要求注重習得詞彙和記憶完整性

根據認知理論的資訊處理原則,學習者作為認知活動的主體,他已有的知識結構在認知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言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語言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對語言輸入進行感知、領會、攝入與綜合。當前輸入的言語資訊要與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資訊相整合,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關資訊,或者未能啟用記憶中的有關資訊,就不能或難於實現對言語的理解,更不用說用譯語來進行再創造了。

如果學習者不曾朗讀過一個詞,那麼在他的認知結構中就不會存有該詞的聲音資料,他也就不可能迅速準確地把聽力材料中所感知到的內容與認知結構中的相關資料(包括該詞的文字元號和意義部分)相互聯絡,自然也就無法判斷它的思想內涵,理解上下文的資訊含義。這說明詞彙記憶必須重視其完整性,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資訊儲備必須音、形、義兼備。有的學生覺得自己詞彙量不小,但是為什麼在聽音時老會卡殼,究其根源,就是長期養成的音、形、義分離的詞彙學習方法。

口譯要求學生具有把聽到的詞、片語或句子記住並迅速加工成意群,然後作為一個意義整體記存起來,最後用譯語進行資訊切換的能力。這要求口譯人員適應英語的語流,善於對連貫的英語表達作出快速反應,捕捉其大意。英語單詞的音、形、義是相互依賴的整體,所以在習得詞彙時一定要有多種感覺器官一起參與,加強對大腦的刺激,提高記憶活動的效率,為快速聽音過程中的準確理解奠定基礎。

  口譯要加強資訊輸入和雙語轉換能力

口譯考核學生英漢雙語的轉換能力,即通過聽音獲得資訊,經過思維對獲得的資訊加工和重組,然後用譯語輸出。這項任務只有在很強的口頭交際能力之下才能完成。如果說英譯漢的關鍵在於抓住意義,那麼漢譯英的要害則在於表達的完整和通暢。

要想譯出清晰、準確、地道的英文句子,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透徹瞭解和掌握英語族人的思維方式,再進行有效的模仿,因為一切語言活動都是從模仿和記憶開始,然後慢慢進入創造性活用的階段的。長期不懈的模仿和記憶,能夠提高講話的速度和表達的自如性,建立心理優勢,排除焦慮情緒。

加大輸入,還有助於克服母語遷移心理,逐漸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解決“中文腔”的問題。母語在語言學習者的大腦中根深蒂固,形成一定的固化和定勢,對英語表達產生了不小的干擾。不斷豐富英語語言材料的積累,讓正確的英語表達佔領大腦,讓大腦始終沉浸在英語思維的氛圍中,通過大量的輸入使英語的使用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減少乃至擺脫母語的負面影響,最終提高漢譯英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同聲傳譯基本原則

同聲傳譯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則可以在翻譯中遵循,以達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譯工作。在同聲翻譯,特別是漢英同聲翻譯工作中,以下幾條可以作為指導我們進行翻譯的原則:

(1)順句驅動:在同傳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資訊單位,再使用連線詞把這些單位自然連線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順句驅動”。如以下句子按順句驅動的原則來譯:“所有人//都可以藉助網際網路資源//來學習,不論他們是哪個民族、//何種性別、//何種膚色、//只要他們可能接入網際網路。”譯文:“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同聲傳譯是與原語發言人的發言同步進行的,翻譯活動必須在原語發言人講話結束後瞬間內(或同時)結束。因此,同傳譯員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譯過程中爭取縮短翻譯與原語發言之間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越小,譯員記憶的內容就會越多,譯出的資訊也就越多。英漢語的語序差別較大,要完全聽明白原語語序、意義之後再進行翻譯則很難跟上原語發言人。因此,“順句驅動是英漢同聲傳譯的一個最大特徵。”

(2)隨時調整:調整是同聲翻譯中的校譯過程,是譯員根據接受到的新的內容調整資訊、糾正錯譯、補充漏譯的重要環節。如英語中的時間、地點狀語等大多出現在句尾,在使用“順句驅動”進行翻譯時,會出現譯完主句,又出現狀語的情況。如:“I went to Holiday Inn//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yesterday.”按順句驅動的原則,可能這樣譯:“我去了假日酒店//參加一個研討會//在十點鐘//昨天。”加上調整過程,這個句子在實際翻譯中可能會被譯為:“我去假日酒店//參加一個研討會//時間是昨天上午十點。”

(3)適度超前:同聲傳譯中的“適度超前”是指口譯過程中的“預測”(anticipation)技能。就是在原語資訊還不完整的情況下,譯員可能要講的內容而進行“超前翻譯”,從而贏得時間,緊跟發言人進行同步翻譯。如在很多會議的開幕式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套話:“……我謹代表……//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在翻譯這段話的時候,譯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在發言人說出“我謹代表……”的時候把整句話都譯出來“Please allow me to be on behalf of …to extend to our warnest welcome to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onference…”在聽到“預祝……”之後,就應該知道後面要講的是“……本次會議成功”。不善用“預測”技能的譯員很難做好同聲傳譯工作,因為在翻譯過程中要是等到全部資訊接受以後再進行翻譯就不是同聲翻譯了。即使翻譯能夠進行下去,也是斷斷續續。聽眾很難接收到完整的資訊。

(4)資訊重組:資訊重組(reformulation)是同聲翻譯的總策略。初學同傳的學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譯“語言”上,結果經常“卡殼”。因為英漢語的語言差別較大,要做到一一對應地進行翻譯是很難的。因此,在同傳中應遵循譯“資訊”的原則。也就是根據原語的住處點在目的語中根據目的語的語言習慣重新組織資訊。如在翻譯中遇到以下的`原語:“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c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經過資訊重組之後可能會以下面的內容譯出:“Over a number of years,//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ve been observed//behaving strangely.//To explain this behavior,//a team of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But there has arisen considerabel controversy about the theory// in Argentina//”(經過好多年的觀察,人們發現南大西洋的鯨行為怪異。為了解釋這一行為,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但該理論在阿根廷卻引起了爭議。)

(5)合理簡約:所謂簡約(simplification),就是同傳譯員在不影響原文主要資訊傳達的基礎上對原文中出現的無法用目的語處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現技術性較強的材料,在直接譯入到目的語中很難被目的語聽眾所理解的情況下而採取簡化語言形式、解釋、歸納、概述原語資訊的一種翻譯原則。同傳譯員要根據聽眾的背景決定本原則的使用頻率。如果聽眾對於所譯內容比較陌生,譯員對翻譯中出現的術語(jargon)則要最大限度的簡約。如在一次對青少年介紹“歐盟農業政策”的會議上出現了這樣的內容:“If the CIF price of produce at the community boarder is below the guideline price a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then at levy, which is not a tariff duty, is imposed.”如果“忠實”地譯人到任何一種語言青少年聽眾都會出現聽不明白的情況。使用簡約的原則,可以按如下的內容進行法翻譯:“If farm produce comes into the Community at a price below the official Community market price,a special agricultural levy is imposed”。(譯文:如果農產品進入歐共體的價格低於歐共體的官方價格的話,就要徵收農業特別稅。)

(6)資訊等值:“忠實”(faithfulness)一向被認為是檢驗翻譯的標準。但在同聲傳譯工作中,有時很難做到“忠實”於原文,有時雖然忠實於原文,卻得不到聽眾的認同。口譯不同於筆譯,可以足夠的時間去構思、推敲,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對接受到的資訊進行重組,使目的語聽眾瞭解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因此,在同聲翻譯中,對原語中的字、詞、句有時候很難譯得十全十美,譯員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據接受的詞、句及語篇內容掌握原語發言人要傳達的主要資訊,同時用聽眾很容易理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在翻譯過程中,要做到整體“資訊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