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口譯>

英語口譯中的演講技巧是什麼

英語口譯 閱讀(1.42W)

演講稿大全權威釋出英語口譯中的演講技巧,更多英語口譯中的演講技巧相關資訊請訪問演講稿大全。 口譯與筆譯的最大區別之一,就在於口譯工作者絕非“一切盡在不言中”,而是身處“臺前”進行工作。雖然文化派翻譯理論認為,即使在筆譯中,譯者也是“可見”(visible)的,但從工作特點來看,口譯員顯然更為“可見”。

英語口譯中的演講技巧是什麼

這種可見性,既使口譯工作充滿了樂趣,也給譯員帶來了許多挑戰。站在大庭廣眾之中,於眾目睽睽之下開口講話,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論翻譯的質量如何,譯員首先應該是一個出色的講話人。否則,即便翻譯得再出色,也會因為拙劣的音質、節奏或吐詞而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顯而易見,對於一個成功的口譯工作者來說,掌握紮實的演講技巧是根本要務。

1. 熟悉講話場所,增強演講效果

為了獲得良好的溝通效果,譯員在到達工作地點後,一定要先熟悉工作環境。觀察發言人所處的房間設施情況,屋頂的高低、窗簾的厚度、房間的面積等都會對音效造成影響。此外,發言人需要對多少觀眾講話,是在講臺上發言還是流動講話,這些問題譯員都需要考慮。對於譯員本人來說,是站在講話人身邊還是退到舞臺一側,有沒有輔助工具(如麥克風),是有支架的麥克風、手持無線麥克風還是行動式無線麥克風,在工作開始前的短暫時間裡,應該儘可能充分地掌握情況。特別要注意除錯麥克風,以免出現音質有問題或電池電量不夠的.尷尬場面。

2. 綜合運用演講的幾大要素

講話人聲音的產生伴隨著一系列生理過程--首先是從肺部撥出氣流,氣流經過喉,振動聲帶而形成聲音;再經過咽、嘴和鼻腔,聲音被放大和修飾,最後通過舌、脣、齒和顎等部位形成特定的音。譯員在翻譯中應注意演講幾個要素的運用,即:音量(volume)、音調(pitch)、節奏(rate)、停頓(pauses)、發音(pronunciation)和吐詞(enunciation)。

音量講話人聲音的大小和強弱程度。譯員切勿大聲喊叫,即使是發言人聲音過大,也不可受到影響而提高音量。適中的音量即使自己的翻譯容易被聽眾接受,也不會顯得信心不足或喧賓奪主。在翻譯過程中調節音量是必要的。譯員從開始講話就應注意觀察聽眾表情,特別是最前排和最後排聽眾的表情。前排聽眾露出不快的表情或者後排聽眾露出不解的表情,都是音量不合適的訊號。

音調聲音的高低程度。一般來說,譯員在翻譯中最好採用中音,因為中音顯得沉穩可信,並應注意通過音調的變化讓聽眾感受到友好、溫和、誠懇和熱情。作為譯員,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是不合適的,不溫不火的音調可以顯得自己更加客觀。然而,這絕不意味著譯員應自始至終使用一種音調,單調不變的音調會使聽眾感到沉悶,極大地破壞演講效果。

節奏講話人聲音傳遞的速度快慢。通常,中文表達速度是每分鐘150~180字,英文則是120~150詞。雖然譯員應該考慮所翻譯的內容特點和講話人所採用的速度而確定自己翻譯傳達的節奏,但在平均值上下浮動幅度過大,會造成聽眾接受資訊的額外負擔。因此,譯員應採用中等速度,而且在重要資訊點,如數字、專門用語、人名、頭銜等和講話人特別強調的關鍵詞上應將速度適當放慢。在翻譯過程中經常調整節奏也十分重要。

停頓資訊傳遞過程中的短暫休息。對於譯員來說,適當停頓既能夠自然大方地創造時間進行思考或修補翻譯中的缺陷,又能夠為資訊表達帶來更為出色的效果。馬克·吐溫在談到演講技巧時曾說過,“合適的詞語也許有效,但沒有任何詞語比恰到好處的停頓更有效”。譯員應該注意掌握停頓的時間,過長的停頓會讓聽眾認為是譯員翻不出來,從而影響他們對譯員的信任;而過短的停頓又起不到什麼作用。馬克·吐溫認為,“對一個聽眾的停頓要短;兩個聽眾,停頓稍長一點;更多聽眾,停頓再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