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關於絃樂的製作

聲樂 閱讀(6.67K)

關於絃樂的製作

關於絃樂的製作

絃樂用處很廣泛,不管是交響樂還是一般的流行音樂都在用,而絃樂的製作一直都是很多朋友比較頭疼的,要麼覺得不夠豐滿,要麼覺得比較渾濁,我就談談自己在編曲的時候製作絃樂的心得,不到之處希望朋友們指正和補充啊。

1、音色的選擇

首先是音源的選擇,想用YamahaXG波表音色作出恢弘的交響樂來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做流行音樂倒是可以,畢竟不是取樣音色,容量就限制了,因此大家做絃樂需要選擇適當的音源,並不是說越大越好。一般來說,做普通的流行音樂,絃樂作為鋪墊,羅蘭的管絃樂外掛(Edirol HQ Orchestral)可以了,我曾經用它做過交響樂,也不錯;如果說要做交響樂的話,就得考慮大容量音色了,我最近一直在用銀版和銀版擴充套件,因為它的容量小,對於不復雜的交響樂(比如說中國式的頌歌型別),它已經足夠足夠了,大家不要因為它容量小妄然下結論說它不行。但是銀版有個特點,就是它的音色還不夠“硬”,畢竟他是白金,金版,銀版系列音源製作時候簡化生成的音色,而相比較而言,金版和金版擴充套件就顯得比較“硬”了,比較有質感,而且技巧也豐富了。大型交響樂的話,用金版和白金版都可以。總之銀版和金版已經能滿足要求了,因為白金版容量太大,就沒有使用它了。

其次是音色的搭配,製作絃樂的時候很多朋友覺得不夠豐滿,不夠大氣,或者太悶,有可能是音色沒有選擇好或者搭配好。交響樂中絃樂配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是有科學的,三種提琴表現的感情不同,音域不同,當然聽覺上最重要的就是頻率範圍的不同。一般做交響樂伴奏的時候最好選擇一個低音BASS提琴,這個音色比較厚重,主要用於控制旋律主基調,相當於貝司啦;兩組大提琴音色,用於低音部分的旋律;中提琴和小提琴肯定要選擇,這個就不用說了。一般我也會選擇兩組。

第三就是聲相的擺放,這個比較關鍵。低音BASS提琴就放在中間好了,大提琴你做的時候考慮放在哪一邊,但不要全放,稍微有點偏重,小提琴就放在另一邊,中提琴你可以稍微擺一下,聲相擺開了之後對音色的表現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音色的修改,這個屬於音訊處理了。任何音色不是天生就是你腦子中想象的那樣,那樣的音色少之又少,幾乎不存在,都需要自己手動去修改一下,比如音頭,音尾,這個根據不同的音色本身去修改;另外就是EQ和混響,如果你用的是金版,它自帶混響,如果是銀版,建議你在最後的所有絃樂的輸出通道加混響,不要單獨加,否則會渾濁,而且這樣做的好處是各個提琴具有同樣的混響,改起來也方便。銀版的中提琴聽起來有些灰暗,可以稍微改一下EQ,至於怎麼改取決於你自己的聽覺習慣和這首曲子的風格,但記住,音色都要修改,不是拿來就直接用的。

2、絃樂的編曲

在開始說重點之前,提一下音色的編輯,因為編曲和音色不是獨立的。你的編曲需要隨著你選擇的音色來進行,音色又需要隨著編曲來改變,兩者是相互影響的,沒有說誰來決定誰。有的時候你編曲的時候,感覺織體比較滿意,但是音色聽著有些怪怪的,這個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本來你修改好的音色又需要隨著你的編曲而改變;有時候你腦子中有個大概的編曲印象,就需要這種風格,那麼編曲就要按照音色所表達的意思來進行。

進入正題:

低音BASS提琴在歌曲中擔當的角色就是大家用的BASS,主要用於控制旋律的走向,它的.低音區很厚重,因此編曲的時候就用單音就可以了。很多朋友覺得做絃樂的時候低音不夠,比較飄(我以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就經常加多軌,加雙音來增強,這樣做是不對的,很簡單的道理,交響樂團演奏的時候也不會再增加幾倍的BASS提琴來達到目的,都是有標準的,因此就走長單音旋律就可以了,不要玩花樣,聽不出來,而且可能適得其反。如果你覺得你選擇的音色的的確確是不行,但又只有這個,那你可以試著調EQ。

大提琴相對而言就靈活些,可以走豐富的旋律了,大提琴別把他當BASS用,它就是低音區的旋律,比較有質感,疊加在BASS提琴上之後低音區就顯得比較結實了,這樣低音有了,而且低音區的亮度也有了。在編曲的時候大提琴基本上也是長音,不要做太複雜的變化,否則通篇聽起來低音區會顯得極不穩定。兩軌大提琴的旋律可別走成一樣了啊。

中音提琴和小提琴群奏在編曲的時候就按照樂器的真實演奏方式進行。中音提琴的特色就在中音區,有的朋友喜歡把中音提琴的高音區也表現出來,有點時候可以這樣做,但不要總是這樣,因為還有小提琴呢。中音提琴一直是默默無聞的,因為大家都比較重視大提琴和小提琴,但是要想絃樂聽起來豐滿,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中音提琴的編曲,因為它就是一個承接。小提琴不說了,大家一般都要用到的,自己有自己的方式去。

下面說些處理:

(1)絃樂要互相搭配,一唱一和,每一軌提琴的旋律都不要寫很滿,要給別的樂器留下適當的空間,而絃樂彼此之間也要留下空間。比如這個時刻,左聲道的大提琴是長音,那麼另一軌大提琴就不能走和它一樣的旋律了,要賦有一些變化來配合它,試想一下,如果全部提琴都走一樣的旋律,聽起來會很乏味,那就成了大齊奏了。

(2)絃樂編曲的時候可以把小提琴的旋律做一個八度疊加,這樣,小提琴聽起來就不會太飄,也有了中提琴的一些感覺,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對一軌中音提琴進行八度疊加,但千萬不要對BASS提琴和大提琴這樣做,因為這些音源的BASS提琴和大提琴已經不錯了,再跌價就很渾濁了。

(3)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情控制輪的編輯。很多朋友對這點要麼很頭疼,要麼不屑一顧。頭疼的朋友是因為這個弄起來太麻煩,太費時了;不屑一顧的朋友說:這個音色本身就有了漸強的音頭,非常好,不需要控制輪。先說不屑一顧的:其實前面說過沒有任何音色是現成你想要的,即便有,可能也只適合幾段旋律。表情是時刻在變化的,有時急,有時緩,做好的音色的表情是固定的,就這點而言,就無法滿足編曲的需要。再說覺得頭疼的,本身編曲就是一個比較辛苦的活,隨便弄一下和花時間花精力去弄,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在表情控制輪的編寫上要隨著歌曲的情緒去做變化,一般的音色音頭比較重,可以加一小段堅強的表情進入,這樣就不會突兀了;

起伏的地方按照各自的歌曲去畫,畫的時候要反覆地去聽,反覆地修改,這個比較累人,但是能出好作品;

音尾也一定要畫,使得絃樂聽起來比較連貫。

(4)如果流行音樂編曲,千萬不要讓絃樂走過多主旋律。我聽過有的朋友的編曲,絃樂就是主旋律,頂多只做了和聲方式的編曲,這樣不大好。主旋律是要唱的,其他樂器,包括絃樂要配合主旋律,加以變化才感覺比較豐富。如果你編曲的時候伴奏讓別人聽起來貌似成了新的一首歌曲了,那麼可以說編曲比較成功了,如果別人一聽就是這首歌曲,那麼編曲還得再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