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音樂>

世界十首著名的絃樂獨奏曲

音樂 閱讀(1.87W)

現今經常被提到的絃樂一般是指西洋管絃樂隊中的絃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合奏的樂器很多,在西洋絃樂方面最常見的是絃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不過形式也不固定。現在的重奏形式更始層出不窮,木管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鬆)也經常加上圓號組成五重奏。

世界十首著名的絃樂獨奏曲

  1.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部》(BWV1007)

  2.帕格尼尼 《摩西主題變奏曲》

  3.聖-桑 《引子與迴旋隨想曲》

  4.勃拉姆斯 《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5.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6.裡姆斯基-科薩柯夫 《野蜂飛舞》

  7.克萊斯勒 《美麗的羅斯瑪琳》

  8.弗雷 《C小調悲歌》

  9.拉赫瑪尼諾夫 《練聲曲》

  10.馬斯涅 “沉思”(選自《泰伊斯》)

絃樂器分為擦絃樂器、撥絃樂器和擊絃樂器。

擦絃樂器

透過琴弓磨擦弦而發聲,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管絃樂中的擦絃樂器,包含所有演奏時用琴弓擦弦,因振動而發聲的樂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隨指板上按弦而產生。為使音色或共鳴良好,以及配合各部分的不同效能,必需選用不同的`木料。絃樂組是管絃樂四大類中,規模最大的,演奏時也經常擔當樂曲中最主要的部分。

撥絃樂器(古典式絃琴)

古典式絃琴是制式撥絃樂器大類的統稱;額定用譜為純五線譜;有古典吉他、豎琴、魯特琴等。使用指甲或指肉直接觸弦撥奏,不使用弓、撥片、指套及玳瑁指甲等任何外來外掛。由於材料及發音原理相近,純淨空靈的完美音色是所有古典式絃琴最明顯的共同特徵。

鋼琴屬於擊絃樂器

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擔任獨奏、重奏及協奏的鋼琴備受人們的喜愛,所以被譽為“樂器之王” 。鋼琴有 88鍵以標準的十二平均律調音。鋼琴是用毛氈包裹著的琴槌敲打琴絃所發聲的。彈琴時,手指按下琴鍵,琴鍵另一端便會頂起擊弦機的相應部份,使琴槌敲擊琴絃,發出聲響。當手指抬起時,擊弦機上的止音器便會將聲音止住。  交響詩也稱“音詩”,它是一種由弗朗茨·李斯特首創的具有戲劇性、抒情性的單樂章管絃樂體裁,李斯特式的交響詩出現之前,音樂家通常寫作音樂會序曲的形式。交響詩在構思上,或體現一個哲學思想,或體現一種詩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學題材相聯絡。交響詩創始於十九世紀中葉,創始者是匈牙利"鋼琴之王“李斯特。

交響詩的名稱為弗朗茨·李斯特所創,他認為“標題能夠賦予器樂以各種各樣性格上的細微色彩,這種種色彩幾乎就和各種不同的詩歌形式所表現的一樣”(《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曲》),因此他把標題交響音樂和詩聯絡起來稱交響詩。

其所作十三首交響詩以詩歌、戲劇、繪畫以及歷史事蹟等為題材,廣泛採用主題變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標題內容的藝術形象。簡單來說就是按照一個故事改變的管絃樂曲。既然交響詩誕生於浪漫主義時期(含浪漫樂派與民族樂派),那麼在交響詩發展前期, 作品因參照奏鳴曲式(如斯美塔那《我的祖國》、鮑羅丁《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但隨著時代的終結,印象派與表現主義將交響詩引入無調音樂的範圍,德彪西在交響素描中重視和聲,捨棄傳統大小調和奏鳴曲式的束縛,勳伯格更將無調性交響詩編配的短小精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