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編導製作>

臺灣小清新電影美學特徵分析

編導製作 閱讀(5.59K)

近幾年,臺灣電影屢屢創下票房新高,一派繁榮復甦景象,其中“小清新”電影對臺灣電影發展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清新”電影主要是講述校園的青春愛情,以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作品為代表,也包括臺灣、日本的青春片。這類影片風格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畫面純淨美好。①本文試圖對臺灣“小清新”電影進行多角度的美學特徵分析,來更好地審視當下臺灣“小清新”電影熱潮。

臺灣小清新電影美學特徵分析

  哲學色彩的滲透

通常來說,對於描繪有關青春校園的“小清新”電影,很難有空間和時間去體現哲學主題的相關內容,但是生命和青春本身就是一個永遠爭辯不清、思考不明的哲學議題,無形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內涵就滲透其中,給電影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沈佳宜曾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但是我們還是依然要經歷。”人生很多事情我們不得不去做出選擇,不得不去做,也許在當下看是徒勞無功,許久之後它終究會是有意義的。就像影片中,柯景騰追了沈佳宜許久許久,最終沈佳宜成為別人的新娘,也許這看起來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都是徒勞無功的,但是在追她的這些年裡,柯景騰努力地變得更好,他們彼此都收穫到最真切的感情和更加成熟的自己,以及對於那段青春往事的美好記憶。

影片中還有些臺詞也充滿著哲學意味,“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就是這種成熟,讓男孩招架不住。”“戀愛最美好的時候就是曖昧的時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覺,都會消失不見。所以我就想,乾脆讓你再追我久一點,不然等你追到我之後就變懶了,那我不是很虧嗎?”“我多想和你再靠近一點點,用盡各種手段。但是我知道,現在,對你最好的祝福,就是隔出最美麗的距離。”人生中有很多想得到卻得不到的東西,我們唯有抱以闊達的胸懷去祝福去感恩曾經的給予,才能更好地生活。

  情感的多元化

“小清新”電影永遠逃不開的主題除了成長和青春,還有愛情和友情。在電影中,愛情和友情,同性戀和異性戀,感性和理性交織在一起,正是因為這些感情的多元化,使這些小成本的“小清新”電影在故事的敘述上更具吸引力,同時在審美層次上更具豐富性。

臺灣“小清新”電影都在著力刻畫一群一同在校園生活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他們每天的生活幾乎都是在彼此見證下度過的,這種學生時代建立起來的友情彌足珍貴。校園時期的青少年身體和心理極為敏感和脆弱,在友情和愛情中不斷地從懵懂變為成熟。除了異性戀之外,還有處在亞文化地帶的.同性戀。

《藍色大門》是“小清新”電影中描寫青少年同性戀情節較早的一部作品,此後,越來越多的青春電影涉足對同性情感、同性性愛的描寫。由於社會越來越開放,人們對同性戀現象有著更加理解、尊重和接受的態度,同性戀人群也急需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在大學浴室隱晦地對男同性性愛的展示。《女朋友,男朋友》中陳忠良作為男同性戀者一直保持著對王心仁的同性戀情,使他無法接受女主角林美寶對他的愛的告白,而王心仁心裡喜歡的人卻是林美寶,這樣糾結的三角戀關係,交織著三個年輕人從學生時代培養起來的深厚友情和複雜而難以啟齒的同性戀情。這種情感的豐富和多元,不僅給臺灣“小清新”電影在美學上增色不少,還讓觀眾關注當下的同性戀現象,尊重每個人純真的情感。

  詩化懷舊的電影語言

臺灣“小清新”電影藉助鏡頭剪輯、畫面、配樂、色彩、場景和道具的相互映襯,營造出了詩化懷舊的電影語言。鏡頭的剪輯主要是運用長鏡頭和蒙太奇,長鏡頭具有緩慢性和紀實性,以事物和環境為物件展現事物的全景全貌,如《海角七號》中大量的海景、沿海公路、單車、船舶、海浪、沙灘、陽光和田園,體現了自然質樸的原生態風光,猶如散文般的美麗和詩化的浪漫。臺灣青春電影所獨具的唯美風格呈現出MTV式的效果,青春流光的歲月在構圖、光影以及色彩的搭配下,整體呈現出唯美浪漫卻又不失質樸的氣息,片中舒緩溫馨的音樂與視覺效果搭配在一起,宛如一部充滿溫情與浪漫意味的MTV,讓人賞心悅目。②大部分的此類電影都會選擇以極具青春氣息的夏天為背景,在場景的選擇上,少不了校園。校園是青春故事發生的地方,教室、黑板、課桌、操場、跑道,都會讓人懷念學生時代的美好時光,它是談情說愛的浪漫之地,是青春萌動、叛逆不羈、打架鬥毆的常發地。《藍色大門》選擇了臺灣的師大附中,《不能說的祕密》將淡江中學搬上了銀幕。在配樂上,音樂為電影主題服務,《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的主題曲旋律優美,歌詞也是由導演九把刀親自創作,切合電影的情節,描寫的很多場景也充滿回憶,青澀的往事歷歷在目,使人聽了潸然淚下。

這些詩化懷舊的電影語言,將記憶裡彷彿昨天發生的一切重現在觀眾的眼前,除去視覺上的審美體驗,更多的是讓觀眾重走青春,重新思考生命的輪迴與價值,嘆息時光匆匆、欲語還休。

  本土風俗的再現

臺灣“小清新”電影對於本土風俗的再現,一方面是由於臺灣在歷史上長期受到外來勢力的文化侵略,對於本土文化的捍衛極為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臺灣眾多的少數民族各具文化特色,本土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電影有更多展現元素,這些鮮為人知的民族文化通過電影的傳播形式讓更多的人知道。美國心理學家歐文·蔡爾德曾言:審美理論是一種角色,是諸如藝術和藝術作品這類物質性範疇的行為基礎。地域性習俗直接影響或制約著人們審美標準的構成。③地域性的風俗也成為分析臺灣“小清新”電影美學特徵的重要因素。

這類電影中,常常能聽到好幾種方言雜糅在一起,有閩南語、臺語、國語、客家話等,在《女朋友,男朋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海角七號》、《艋舺》中男女主人公們時不時就會說出幾句閩南語和臺語,多種方言交織在一起頗具地方特色。除了方言的雜糅體現了本土風俗,此類電影還有很多體現本土文化的情節,如《練習曲》中的廟會,《九降風》裡的棒球賽,《海角七號》裡的海邊演出,老郵差茂伯的月琴和阿嘉的吉他合奏,彰顯著濃郁的臺灣傳統民俗特徵與現代氣息的融合。本土風俗的再現,使那些不瞭解臺灣本土風土民情的觀眾通過影片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了一個更真實的臺灣,給了觀眾審美上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