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休閒體育>

徒手攀巖的好處及注意事項

休閒體育 閱讀(1.09W)

攀巖現在已經漸漸演變成了一種大眾化的極限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愛,它非常的具有挑戰性,對人體各個部位都可以很充分的鍛鍊到,所以如果你真的比較喜歡這種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的話,那麼不妨來挑戰一下攀巖。

徒手攀巖的好處及注意事項

徒手攀巖要求人們在各種高度及角度的巖壁上,連續完成轉身、引體向上、騰挪甚至跳躍等驚險動作,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身,是一項刺激而不失優美的極限運動,被全球的攀巖迷們稱為“峭壁上的芭蕾”。

雖然,攀巖已漸漸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戶外極限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從攀巖運動中體驗到了獨特的樂趣,但是徒手攀巖對人的體能、膽量、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要求極高,對於那些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危險重重。

身體姿勢

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巖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巖 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巖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巖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巖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巖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 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巖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巖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巖壁上的攀登姿勢。

手臂的動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點、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

徒手攀巖響攀登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個優秀的攀巖運動員必須有足夠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對初 學者來說,在不善於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況下,手臂的動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發。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巖壁攀登和自然巖壁攀登時情況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關節 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巖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巖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其動作規律是,重心活動軌跡 變化不大,節奏更為明顯。但攀登自然巖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

一個優秀攀巖運動員的攀登技術發揮得好壞,關鍵是兩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巖 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巖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 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

凡優秀攀巖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是協調運用的 。對初學者或技術還不熟練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攀登時往往是上肢引體,下肢蹬壓抬腿而移動身體。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時就容易疲勞,表現為手臂無力,痠疼麻木,逐漸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後,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難以繼續維持身體平衡。所以學習攀巖,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保護方法按照保護點設定在攀登路線的頂部,與頂繩攀登相對應的一種保護方法,適用於訓練和初學者攀爬。使用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護法,即通常所說的五步法。

具體操作步驟

五個步驟為一個週期(以右手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別握緊主繩,左手向下拉繩 子的同時右手向上拉繩子。

(2)右手握緊繩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側。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緊繩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還原至第一步。

注意事項

(1)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隻手緊握通過下降器的繩子。

(2)放繩子時,雙手要協調配合。

(3)放繩子時,要緩慢勻速。

徒手攀巖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鬆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於靈活的狀態,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在徒手攀巖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徒手攀巖前要選擇好攀巖路線,不同的高度、角度的巖道,不同位置大小的巖眼,其難易程度都會不同。攀巖時要依靠冷靜的判斷力、堅強的意志,通過四肢的協調,保持有三點貼穩巖壁,保持身體的重心落在前腳掌,減輕手指和臂腕的負擔。登頂下落要注意配合下落趨勢,適當的用腳支撐,避免擦傷。

攀巖運動,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一項運動,又或者電視上和現場看見過,然而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嘗試過,因為攀巖並不像其他普通的體育運動那樣,攀巖是帶有很大的挑戰性,那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足夠的膽量才能夠迎接這些挑戰。

攀巖是一項帶有危險性的活動,但是並不要把攀巖想象的那麼的恐怖,只要你能夠夠克服內心的恐懼,能夠在事前做好充分的瞭解和準備工作,還要了解一切攀巖的基本方法,只要安全措施做得好,保證你萬無一失!

攀巖有以下六大好處

一、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協調感,這是攀巖的關鍵能力,其重要性更勝於體力;只有協調能力好,你才能更加輕鬆地往上攀,不會導致身體部位某一個地方體力不支,而過度消耗自己的體力。

二、可以增強體力,因為攀巖運動是很需要體力的.,你需要支撐自己的重量,還要在幾乎垂直的岩石上往上攀,那就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攀巖運動要的是手腳均衡的力與美,並且足以負荷自己的體重、對抗地心引力。

三、集中力,腳下全神灌注地踏著巖塊,留意身體在巖塊上位移的每個細節,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事物的專注程度。

四、進取心,當自己靠著攀登繩承受體重、當你在高高的巖壁或巖塔上時,每往上一步,都要付出很多的體力,是全身都在消耗著能量,當你身體上感到疲倦的時候,是放棄、還是繼續堅持?已經不只是勇氣可形容,還包括了毅力和內心那股堅定的決心。

五、自信心,曼客提醒:倘若你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對自己沒有那種一定要成功的意志,面對比自己身高還高巖場,仍毅然中的困難,心性自然要比常人自重與自信。

六、平衡感,由於攀巖被稱為在巖壁上行走的“蜘蛛人”,行走的基本姿勢是“三點不動一點動”,靠的就是平衡感!如果失去了平衡感,就算你有再多的體力,你也會覺得要攀上巖頂是多麼的力不從心,並且會覺得這個過程是特別難熬的。

這裡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攀巖所需要的工具和安全措施

8字環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安全鐵鎖和繩套是攀登過程中休息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自我保護之用。安全頭盔是一定不可以缺少的,因為如果萬一一塊小小的石塊落下來,砸在頭上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生命危險,因此,頭盔是攀巖的必備裝備。攀巖鞋是一種摩擦力很大的專用鞋,穿起來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攀登裝備指繩子、鐵鎖、繩套、岩石錐、岩石錘、岩石楔(CHOCK),有時還要準備懸掛式帳篷。繩子:攀巖一般使用φ9-11mm的主繩,最好是11mm的主繩。

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來選擇通過各種極限運動來達到解壓的效果,所以如果你對這方面很感興趣的話,那麼就不妨來看一下這篇文章,我相信一定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好處的,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攀巖的好處吧。

攀巖無論從心靈深處還是生活方式都在深刻地改善身體、健康人格:

(一)、從身體上

鍛鍊了力量、速度、柔韌、靈巧、耐久等多項身體基本運動素質;

(二)、從心理上

加強了形態、機能等生理素質基礎上的意志、品質、調控能力等多項心理素質;

(三)、從人文上

提高了理性心態、協作精神、競爭勇氣、創新意識等多項社會適應方面的基本素養。

攀巖不僅向人們展示了力與美的畫卷,更將體育與德育、常識與求變、個人與團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大中學校而言,攀巖是教學改革和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對健身場館來說,攀巖是引領潮流和進行經營創新的最佳例證,而對一個正在努力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城市,攀巖無疑就是一張改革開放、銳意進取的靚麗新名片。正因如此,攀巖運動必將隨著申奧的成功、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而迅速走向全國的大中城市、學校社群。

攀巖是一項非常讓人著迷的運動,一旦你喜歡上它,那麼就絕對是不可自拔的了,因為它的確實值得我們去喜歡,可以鍛鍊到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如增強身體靈活性,力量以及等等方面的塑造。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攀巖時所需的一些基本裝備吧。

攀巖的裝備器材是攀巖運動的一部分,是攀巖者的安全保證,尤其在自然巖壁的攀登中。因此平時要愛護裝備並妥善保管。攀巖裝備分為個人裝備和攀登裝備。

(一)個人裝備

個人裝備指的是安全帶、下降器、安全鐵鎖、繩套、安全頭盔、攀巖鞋、鎂粉和粉袋等。

安全帶:攀巖用安全帶與登山安全帶有所不同,屬於專用,並不適合登山,但登山用安全帶可權作攀巖時使用。我國大部分攀巖者多使用登山安全帶,這是因為國內沒有安全帶生產廠家,而攀巖愛好者又常是登山人,於是兩種安全帶也就混用了。

下降器:"8"字環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

安全鐵鎖和繩套:是攀登過程中,休息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自我保護之用。

安全頭盔:一塊小小的石塊落下來,砸在頭上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生命危險,因此頭盔是攀巖的必備裝備。

攀巖鞋:是一種摩擦力很大的專用鞋,穿起來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鎂粉和粉袋:手出汗時,抹一點粉袋中裝著的鎂粉,立刻就不會滑手了。

(二)攀登裝備

攀登裝備指繩子、鐵鎖、繩套、岩石錐、岩石錘、岩石楔(CHOCK),有時還要準備懸掛式帳篷。

繩子:攀巖一般使用φ9-11mm的主繩,最好是11mm的主繩。

鐵鎖和繩套:連線保護點,下方保護攀登法必備的器械。

岩石錐:固定於巖壁上的各種錐狀、釘狀、板狀金屬材料作成的保護器械,可根據裂縫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形狀的岩石錐。

岩石錘:釘岩石錘時使用的工具。

岩石楔:與岩石錐的作用相同,但可以隨時放取的固定保護工具。

懸掛式帳篷:當準備在巖壁上過夜時使用的夜間休息帳篷,須通過固定點用繩子固定保護起來懸掛於巖壁。

其他裝備:包括揹包、睡具、炊具、爐具、小刀、打火機等用具,視活動規模、時間長短和個人需要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