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武術>

意拳斷手

武術 閱讀(1.66W)

下面將會介紹意拳斷手的教學內容,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快快收藏起來吧。

意拳斷手

意拳斷手模式,並不是多,而是極少,只有數式而已。然皆形簡意繁,具應付範圍皆是多方面的,其所運用之力,為一種立體之力,非僅點、面、線之力,如別門別派者然,此種之體力,非是一種片面方法,而實為一種發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種發力方法,則技擊之道思過半矣。

技擊之法,分門別派,要皆以拳套招術為本,而拳套招術具是人之偽造,非發揮本能之學也。意拳之斷手,拳套招術一概不用,是以各門各派之所長,歸納為一,所謂“無長不彙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斷手,首要勁力均整,再要三角弦應,次要單重發力,更要無微不法,法在無念,最後要形力須歸一,神意不著象。故意拳之斷手,與別門別派之技擊均不相同也,蓋因其所重者在發揮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區域性方法故也。

  勁力均整

意拳斷手,最重勁力之均整及各項力之綜合運用,要做到無動不動,己身之動,無論微著,皆須是整體機械之動,一指之指動,百骸皆動,所發一指點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論大小,動不論微著,皆不許破體發力,發力不破體,須使渾身無任何執著點,一有執著點,發力必破體,其力亦無由均整矣,且易為人所制,故發力無執,則體不破,體不破則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無執不破體,則對方挨著我之何處,我便以何處擊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斷”之真義也。

是故,技擊斷手之際,不論主動之發力與被動之接發力,在我則意無定向,無的放矢,六面支撐圓活,突擊內戰,何處觸敵,何處驚炸,既圓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於此。如果力有執破體不均整,則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須知力生有兩,兩則能一,蓋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無吞則吐無以生,吞而不吐,則吞無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擊之中必有後撐。此即神圓意方,形曲意直也。

意拳所運用之力,如炸力、旋力、慣力、槓桿力、離心力、彈簧力等,不能單獨使用,實際上亦不可能單獨使用。若單獨使用,亦達不到均整,且成為區域性片面之方法矣。各項力須綜合運用,尤須借對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須知各項力都是筋肉收放與精神假想之統一,二者缺一則力不成力矣。此種均整之力,須由樁法育之,由試力體認而得之,再由斷手訓練而專一之。均整之力是技擊之資本,斷手乃是其具體之運用。力之發,非點、線、面之力,乃立體之力也,即:立勁、橫勁、豎勁三者統一成體者也。故平日操練,不可偏專其一。蓋立勁發必以橫豎二勁為支撐,則立勁始能定向,同樣,豎勁發也必以立橫二勁為支撐,則豎勁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須練習三勁成體,六力錯綜,我身何處觸敵,何處即為向敵突擊之鋒面,三勁成體,六力錯綜,鋒面突擊,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斷手之操練,須以意求法,而法又須存於無念,出於無意,如是才是可貴也。

  三角預應

意拳之技擊,非進攻性之拳術,乃自衛之術也。因此,意拳之技擊專講斷手,意即:“斷敵可來之手”,善守即善攻也。為此,技擊時周身關節與具體面積之摺疊處,皆應成鈍三角形,蓋三角形能產生預應力故也。對方不論拳打腳踢,我出手斷其來勁,周身三角所產生之預應力,能分解彼之集中應力也,況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難敵。三角不僅具有預應力,且我所發之各項力,皆是三角遒放與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實意拳之重要法則也。渾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項分力點,發力和接發力,實際即是處處求得合力點。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無數分力。故須切記不使各關節拉力所產生之三角分力破壞整體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須在各關節拉力之貫串中,求得每一動作的合力點,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義也。故平日操練時,全身關節須無微不含曲勢,同時,亦無關節不含放縱與開展,遒放互為者是也。因無關節不成鈍三角形,且無平面積,而是斜面迎擊,尤無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與對方手臂一接觸,三角之螺旋力即輪旋不已,順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為活三角,猶如一大彈簧,波動不已,柔靜而驚彈,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與三角彈簧力實自活三角出耳,故接發力時動必活三角,否則即為硬抗,抗必執著焉。如是操練,久之則自能有衝之不散、捶之不開之妙。

單重發力

任何一門拳術,步法實為關鍵,而步法之妙,在於形體重心之調配也。據我數十年練功與實搏之經驗而論,三七步單重發力,實技擊勝人訣竅也。此種發力形式,須沾其身始縱力,抽我身勁已發,否則,難得其妙。須用意支配我身全體之筋肉鬆和空靈,剎那間一緊,而力已運至彼身矣。如此始能鬆緊不滯,力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樞紐穩固。此種發力方法,別門拳術得知者蓋寡也,實為古代拳術之精華。我之所謂“欲復古元始者”即此類也,非單重發力,均整之力無法囫圇遞至彼身也。所謂緊,即爭也,所謂鬆即斂也,爭斂致用,緊鬆互為。爭斂鬆緊之關鍵,在於虛實相互為用。前進發力,兩足重量前三後七,前虛後實,後退發力,則前七後三,前實後虛。實非全然佔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兩足非“丁”非“八”,其支撐範圍一尺七八,大則滯,小則靈,以能坐襠開胯為度,前足大趾吃力,後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發力時,要利用呼吸之彈力,小腹充實,臀部力穩,坐襠提旋,穩定重心,增強兩足力量,與地心爭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須記坐襠時要收斂臀部,使之成為上體的支座,穩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發之力,才能實而透,切記兩足不許站在一條直線上,前足不許直線分出,後足不許直線後坐。須以三角螺旋形迂迴進退,擰擺橫搖,若鯨之遊旋,如浪之起伏,進則能佔勢,退則能避鋒,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發力之際,腰與襠是調節勁度、重心和增強力之均整的'關鍵。我力運至彼身,對方因受力而產生一種反作用力,為克服此種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須使重心下降,始終下體穩固,上體虛靈。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體之下部故也。即使我發高拳擊對方之頭部,發力時亦須重心下降,斷手多用退步打法,敵方出手發招,亦多用踏重穿襠之術。如敵已向我發起踏重穿襠之勢,此際我須退步斷其手,發力始能便當,故退步打法較之進步打法更為重要。技擊斷手之目的,實際即以暴力迫使敵方喪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終放在一條載七之實足上,以載三之虛足護衛之,其勢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則因其重心下降,一則因其重心始終在一個點上。其重心點外之面積,當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其位置時,隨時可改變為其臨時的重心點。故重心點外之面積上的任何一個點都能起護衛其實際重心之作用,單重發力之奧妙,此其一也;再者彈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況下,非單重不能出之,只有單重發力,才能做到遍體彈簧似,使全體成為一大彈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無執而彼亦無執時,所生之來回勁,非單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單重發力之情況下,才能以同一發力動作,發生二次打擊,此其四也,但須記隨時調整兩足虛實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證力之均整,尤須切記發力時兩肩不許貫勁,始能源動腰脊,勁貫四肢,力隨足生,三角蓄勁,直線發力。如虛實不清,則犯雙重之病,雙重之病,技擊大忌。學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