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太極拳>

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

太極拳 閱讀(6.71K)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在養生和教育上有重大意義,我們今天學習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

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習練太極拳要做到內外雙修,太極拳是一種深層內涵的功夫。

太極拳講究含而不露,“養我浩然之正氣”。

太極拳在攻防方面講求“沾連粘隨”、“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和“後發制人”。這裡很重要的是積極的“隨”,在“隨”中尋找變化,不提倡主動進攻;技擊中還講究“點”到為止,不爭輸贏高低,而是在悠閒高雅、妙趣橫生的太極推手中,去探求哲學與力學的真諦。這種謙和的精神與道家的“貴柔”、“無為”、“不爭”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1、自

中正向上,柔中寓剛

太極拳不是一味地講柔,更不是柔弱無能,而是處處帶掤勁,柔裡藏剛,棉裡藏針,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攻防技擊上注重以圓破直,化而後發,“化”是為了“發”,化即是發。太極拳在技擊中,還講究“得機得勢”,就是講在變化中始終佔據主動的地位。強調中正安舒,與提倡“一身正氣”的理念也是相合的。

學習太極拳要掌握正確的身法,身體要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這樣才能達到練拳的效果。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迴歸自然”、“返璞歸真”,更加註重自然的自強之道,而淳樸傳統的太極拳正是使人類的身心均處於一種積極自信的狀態之中去展示健康的形體,健康的追求與健康的精神。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2、包容

海納百川,大度適度

佛家講究“慈悲為懷”多行善事,大度包容。太極拳也是處處求圓,柔和圓活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胸懷;太極拳講求順乎自然,含蓄、貴和、不爭的博大胸襟。

能包容才能開放。太極拳的體系始終是開放的。由於開放,才能廣泛地吸收中國武術各流派的精華,來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從祖國傳統文化中吸取養料,完善自我。

現代人學習太極拳能提高心理素質,擴大胸襟,學習太極拳要容納百川,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功夫。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3、和諧

陰陽平衡,中和相合

“和諧”是人類社會和人體自身健康發展的理想境界。“陰陽和則萬物生”。在這裡,儒家學說的“中和”觀,對太極拳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強調“中和”、“中庸”,而太極拳也突出一個“中”字,講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講求剛柔並用,適得其中;講求動靜兼修,上下相隨,內外共養,在動態中把握陰陽平衡。在這一點上又與傳統中醫的整體觀、綜合觀及辯證施治是相通、相合的。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4、至善

生而不已,至善至美

太極拳講求“上善若水,隨物賦形”,這是一種動態平衡。太極拳論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這就是要以意導動,以意導氣,把意念、動作、勁道和呼吸高度地融為一體。我把之歸納為“三調”(調身、調心、調息)“三兼修”(動靜兼修、內外兼修、性命兼修)“三合一”(內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最後達到“三和諧”,即。

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哲學觀。

人與人之問和諧的倫理觀。

人體上下、內外和諧的整體觀。

應該說,這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

學習太極拳的基本要素

一,練好四功、兼學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樁功。這四功是練習技擊技術內容,達到具體規範和要求的必然基礎。拳家們常說“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未習打.先練樁”,“樁要站、鼎要拿,勁力穩固託泰山”(鼎功就是臂功)。

基本功是初學拳法者的入門之藝。太極拳是內外合一的運動,它不僅需要人體各個關節、各大肌群、肌腱、韌帶具有靈活性、柔韌性和勁九還需要內臟器官的協調配合。

練習基本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因素,而且為今後的技法掌握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

二,明路線、守規矩

太極拳法變化多.複雜的動作更是富變化。故學拳時,一定要將拳勢路線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對拳架的高低和到位與否暫時可不必在意。當弄清楚和記住拳勢的來往路線後,就要進一步追求拳勢的工整、準確,這叫守規矩,合規矩。

三,講攻防、重含義

太極拳主要以攻防動作為素材.以技擊術為基本內容。初學時將複雜的攻防動作先分解再完整練習.是太極拳的特色練習方法。練習中均要求“輕柔練習、注重技擊意識”,重點突出攻防含義和培養攻防意識。

而快打重擊.既不符合太極拳的行雲流水的風格,又極易破壞技術成型效果.難以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這類練法,有教學經驗的拳家視為不妥。

四,重技法、重形神

學會拳架,懂得每一拳勢的攻防含義,並不意味著能自然地將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氣力功”協調完整起來。

學拳者在獨立演練拳法時要表現出這種”協調完整”,需要多觀察老師或功夫好過自己的拳友,要多向他們請教,在練習的`不同階段有側重地兼顧練習.逐漸進人技法熟練、形神兼備的境界。

太極精神要點講解

打太極拳要有勁,能靜,純淨,精進,不能緊。

太極拳講勁,時時勁,處處勁,勁勁相連,意勁不斷。

太極拳重視勁,柔勁、沉勁、實勁、虛勁、不用勁。

太極拳反應勁,聽勁、發勁、喂勁、鼓盪勁。

太極拳接受勁,領勁、頂勁、引勁、拔跟勁。

太極拳的全身勁,腰勁、腿勁、周身勁、虛領頂勁。

太極拳的各種勁,長勁、短勁、寸勁、豪勁。

太極拳的勁,枚不勝舉。

可見是用勁的拳術,不僅僅是現在社會上講的老爺爺,老太太的玩意兒。

因為是拳所以不可能不講勁,這就是中國武術的真諦,需要內勁外練,外勁內練,內外勁同修。

勁的延伸就多了,有同精、氣、神結合的,有同意、氣、神結合的。

和拳的各勢各式結合的勁,無窮無盡,太極拳的精深奧妙,見此一斑。

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太極拳要旨。動靜皆宜的太極拳向人們展示了“禪”的理念,展示了內省的方法和條件。

在拳裡的表現是相對的變化,應該靜中生動,動中寓靜的概念。

我認為太極拳裡還應該做到內靜外動,外靜內動,這樣對身心健康,德藝修為更有利,也更完美地闡述了太極拳的優良品格。

傳統太極拳的技擊,遵循後發制人的理念,所以靜觀其變是太極拳的切入點。

對於靜的觀念,太極拳強調人不動己不動,人若動己先動的實踐方法。

靜的觀念在中國文化中處處展現,時時提及。所以這裡的靜,其涵義應該放在更為寬廣的範圍去認識,“寧靜致遠”,太極拳也講究“心靜”“寧靜”“冷靜”的修練,這在格鬥中尤其重要。

太極作為一種文化已然成為大眾喜愛的專案,氣功有氣功的演練方式,養生操,舞有其養生的練習要點和理念。

作為拳自然有其嚴格的要求和方法。現在社會上有些把這一切混為一談,不加區分,拉到籃裡就是菜的做法這有悖於太極拳的發揚和光大。

還有一些人理論滔滔,實際體悟不到,引用各種概念、穴位、氣道等越來越玄的東西懸殊太極拳,既誤自己,又誤別人,使初學者被各種概念弄糊塗了,試圖尋找各種祕籍。

前段時間遇一山東訪者,從視訊中學會拳,已有四年了,要糾正拳架,一看只好說,可惜了,完全走形了,既不拳,又不操,更不舞,而且在尋找所謂提肛和氣沉丹田的感覺。

我只有啞然了。勸道,做做廣播體操吧,千萬不要運氣,會有損健康。此君已有心臟病剛開完刀,不知是不是練法錯誤造成的。

所以在此我想奉勸練太極拳者不僅要心靜更要心淨。不要刻意去呼吸,刻意找穴位,找丹田,功到自然成。太極拳崇尚自然,崇尚無為,練到一定時候感悟會向你招手,體鬆意淨,錯不到那裡,刻意會壞菜的。我認為。

精神、精進、精準、精、氣、神太極拳之要求。

一套拳打下來不僅是拳架的正確,更在於他的精氣神,所謂的精氣神是一種內涵的外在表現,在現場

是玲璃致盡致的。通過現代視訊會有逼真的表現,但終不如現場親臨其生動、靈動和意蘊不是現代攝像機所能為的。

精進的武術功夫是長年積累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是反覆雕琢,精心體驗,不斷感悟的過程。

精準,在技擊方面太極拳重要的一環在於精準的聽勁,得機得勢的發揮,不拘一格的借力打擊,又要求精確到位。

手、眼、身、法。步一致是精進的武術修為是形成打擊壓力的精準手段。

由緊入鬆、由呆到靈、由滯到沉是太極拳的習練過程寫照。

緊是一切動物對周圍過激事件的應激反應,是正生理反射。

怎樣培養負生理反射,是太極拳的課題,就是遇激不過激,以柔克剛,見微知著,得機得勢,順勢而為。

拳架上的反應,就是鬆,所謂鬆,做到鬆肩沉肘,鬆腰沉胯,沒有死點,粘連相隨,不丟不頂,隨化即走這樣的境界,緊是做不到的。

經過長期的訓練太極拳習練者能越來越隨重就輕,駕輕就熟,去緊,制呆,得柔,隨曲就伸。到了這一步,太極拳的天地就寬廣了。就無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