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太極拳>

太極拳之習練無極樁的方法

太極拳 閱讀(2.95W)

無極樁是是傳統武術,更是傳統太極的基礎。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歡迎欣賞與借鑑。

太極拳之習練無極樁的方法

正確掌握習練無極樁的方法很重要。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練無極樁也一樣,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地練。有的人在初學自練中,把不同的功互相摻雜,自以為取其精華,這種學習方法往往容易走偏。

習練無極樁要求身體中正,“三點”成一線,這看似簡單,但易學難精,要想達到上乘必須悉心勤練。習練無極樁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兩腳平行分立如肩寬,腳尖正對前方,腳跟平齊,全腳著力要平穩,兩腳跟不宜浮起和用力。站立時腳的重心,前面大約用力六成,後跟大約用力四成,保持身體的重心不前傾,不後仰。真正的祕訣是“三五三齊”,即:

“五趾齊地”,即中心在腳底,五個腳趾要輕輕地貼住地面,既不能翹又不能抓。

“五心齊意”,即兩腳心湧泉穴、兩手手心勞宮穴和頭頂百會穴均要有意貫注。

“五指齊氣”,即兩手手指要平均地有氣貫到。

不少人在初學時站立比較隨意,成八字腳,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八字腳重心落在陰面的腳跟和足大趾上,全腳受力不勻,氣勁往外、步伐不穩。腳平行則氣勁落在 腳陽面上,全腳著力平穩,氣下降則順應自然,可通調胃、肝、脾三條經絡。站立時兩腳應窄適宜,過寬氣散,過窄則馬步不穩。

練無極樁時會產生腳趾自然貼地甚 緊,足心含空,其勁收在湧泉內的現象,這一現象稱為“湧泉呼吸”(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位於兩腳心凹陷中),這是武功“發勁在足”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功 夫。

2、身體宜正,頭頸正直,眼睛平視,下頜微收,舌尖自然輕抵上顎。

身體中正,內氣容易發動,還有技擊上的作用。眼睛平視也很重要,在家中可選視窗位置,戶外練功時可選自感舒適的某一遠景凝視。起功前慢慢把視線收回眼前尺許,然後閉目,閉目後仍然保持平視。平視則心平氣靜,氣可下降丹田歸元。目光下視,心氣降,上視則心氣升,均不可取。

下頜微收是與頭部虛領相一致的。這樣“百會”可以朝天,有的人練功時搭拉腦袋或頭向後仰,這樣百會就偏離“三點一線”了。

當督脈氣上升時,後頸自然會豎直,自覺頭頸發漲繃緊,氣由大椎穴輕輕升起,透過玉枕關(頸部枕骨隆起處,即風府穴,為督脈,是足太膀胱經、陽維脈之會), 上至顛頂,氣機直達頭頸,太極拳中稱為“虛領頂勁”。

虛領頂勁是導引任、督二脈氣機和打通督脈大椎穴的一個要訣。大椎穴在第七椎下,此穴很重要,內有細筋 稱為通天路。氣機不上腦後玉枕關或頭昏腦脹時,發放外氣導引可令大椎開竅,解除症狀,從長強至百會整條督脈容易產生氣感。

舌抵上顎是起搭橋的作用,使氣降回氣海,並接引腎氣歸丹田。

3、沉肩垂肘,兩臂自然下垂。臂不宜張開太大,兩手綿綿不用力,手指鬆開,中指輕貼“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即兩手中指貼大腿褲縫處。中指貼風池穴是讓內 氣接通。沉肩即鬆肩,可使氣沉丹田,重心穩固。保持虛腋是因為腋下有心包經通過。初學者兩手可放在最舒適的位置,不強求兩手貼“風池穴”。

4、涵胸拔背,鬆腰鬆胯。涵胸就是胸部要放鬆,涵胸自然能拔背,拔背則氣貼背,勁容易通過。太極拳十大要領之一就是要涵胸拔背。腰要鬆而直,胯微向裡收,不要 凸臀。收胯是一個重要的要領,就是胯向內鬆,使上下氣能通。胯猶如水閘,一鬆則氣沉丹田,鬆到腳底。腰胯放鬆氣才容易通“天柱”透陽經(脖子後面兩條筋, 術語稱為“天柱”;頭是諸陽之會,百脈所通)。

5、上下三點保持成一直線。站好後,全身自感舒適穩健,輕鬆自然,身體便從腳跟到頭整體稍向前傾,兩膝微曲,使身體重心投影落在腳掌前面三分之二的兩腳“湧泉 穴”連線的中點上。即膝蓋大概對正湧泉,這時可再意想從腳下這點向上引一直線對正“會陰穴”,上述兩點再向上對正頭頂的“百會穴”(在頭的頂端,位於兩耳 尖連線與頭面正中線的`交叉點上)一邊對一邊放鬆,身體保持中正不偏。

“三點一線”是無極樁的精粹,這樣既能使無極樁穩定,也是導引內氣暢通的重要因素,許多人此線一經調正到位,使可感到內氣充盈。“三點一線”體現了傳統武術力主身體中正的要領,併成為楊式太極拳祕傳的練功要訣。

“三點一線”既簡單又難以捉摸。此線在初學時可理解為是一條比較粗的虛擬線,隨著功力提高,線會逐漸變細。初學時,老師必須經常檢查、及時糾正學員的姿 勢。有人曾對“三點一線”進行探討,如測量和用函式表計算人體呈“三點一線”時的姿勢是身體整體的前傾二度角。然而,單以前傾去規範練功的姿勢和指導練功 是不夠的,還要根據練功者的外形和結合病灶的情況予以調正。

從實踐中可以看出,體形端正的人,其外形容易出現“三點一線”,而體形特殊者,則難以按此標準 強求,他們有獨特的練功姿勢。由此也可以看出“三點一線”不是一個簡單的直線、機械的傾斜,其實質是外形和內形之中正統一,是形和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