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太極拳>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

太極拳 閱讀(4.98K)

第一種、練習拳架。主要以鍛鍊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

第二種、練推手。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鬆肩、鬆腰、鬆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週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

第三種、練習散手。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鬥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以內氣執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後,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裡什麼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云:“行拳如在白雲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後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後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拳架謂之太極拳之毛,推手謂之太極拳之皮,技擊謂之太極拳之肉,神意氣謂之太極拳之骨,先天真意謂之太極拳之髓。一般來說,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豪邁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這個看似柔和舒緩的運動,習練時也要講求科學性,如果練得不得法也會造成傷痛。65歲的李春海退休前在天津化工廠工作,他說過去他患有胸膜炎、胃病等,每年都要住院治療。通過習練太極拳後,20多年沒有去過醫院。儘管太極拳有如此好的強身健體的功效,但如果練習量控制不好,或者為參加比賽增加訓練,他的膝蓋就會疼痛。

據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龍介紹,膝蓋的病痛是習練太極拳者較為常見的現象,這與這項運動長時間處於半蹲姿態、負荷過重有關。有必要提醒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習練太極也要講求科學。一些愛好者常常一氣兒練幾個小時,把自己會的所有套路全都習練一遍,結果造成膝蓋疼痛。大眾健身不是競技體育,其實不必“更高、更快、更強”,要注意掌握科學訓練的要領,而這又是傳統武術師徒傳授方式常有的不足。

要避免太極訓練中的膝蓋傷病,一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健身規律,運動量要慢慢增加;二是要掌握正確的太極技術動作,比如蹲的姿勢、膝蓋前傾的位置一定不能超過腳尖。只要太極鍛鍊之後心跳不狂、有神清氣爽的舒服感時,那就是達到了目的。如果感到累就要適可而止,或者在套路換項之間增加休息時間。在傳統的太極拳習練中,缺乏科學的監控手段,比如最常用的脈搏與血壓測試,就應該是簡單而有效的。

“太極”出自我國古代哲學論著《易經》的陰陽八卦學說,始見於陳搏、周敦頤的“太極圖”,此圖表示宇宙及萬物都是由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的物質組成。“太極”寓有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意義,具有圓(渾然一體)和遠(遼闊無邊)的特點,陰陽二氣平衡,互根、消長,不斷運動,無休無止。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講求動靜、陰陽。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形動於外,則分虛實,運陰陽,拳路整體以渾圓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種圓弧動作組成,按太極圖形組成各種動作;意守於內,以靜御動,用意識引導氣血運於周身,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可見所謂“太極拳”,就是以“太極”哲理為依據,以太極圖形組編動作的一種拳法。其形在“太極”,意在“太極”,故而得名。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較少發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變,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較少(佔25.8%),脊柱的活動度較好,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佔85.7%;而不練太極拳的人,發生脊柱退行性改變的較多(佔47.2%),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只佔20.6%。

其次,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值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練太極拳的人則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發生率較低,佔37.5%,而不練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佔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來的運動試驗,時常打太極拳的人,反應全部正常;而不練太極拳的人,有35%表現出心臟收縮無力。

第三,能鍛鍊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由於打太極拳時,要求全神貫注,不存雜念,人的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故使大腦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大腦充分休息,消除機體疲勞。

第四,能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這是因為練太極拳時要求氣沉丹田,呼吸勻、細、深、長、緩,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強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醫學認為,時常打太極拳之所以健身,是因為此項運動能暢通經絡,培補正氣。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後,便產生腹鳴、指麻等體內行氣現象,再堅持練習,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帶、衝諸脈,同時增加丹田之氣,使人精氣充足、神旺體健。

也正因為太極拳有上述眾多的養生保健作用,所以,時常打太極拳對許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復作用,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後恢復期,高血壓病,風溼性心臟病以及肺原性心臟病,中度神經衰弱,各種型別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腸神經官能症,老年性便祕,胃、十二指腸潰瘍併發症,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非活動性肺結核等許多疾病。此外,由於打太極拳可以補益腎精、強壯筋骨、抵禦疾病,所以經常堅持這項運動,能防止早衰,延緩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打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