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動畫設計>

動畫製作流程詳解

動畫設計 閱讀(1.64W)

動畫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製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動畫製作流程,歡迎閱讀!

動畫製作流程詳解

動畫型別很多,分二維(傳統)、三維、偶片(定格)、flash類(資料庫動畫)。 不管哪種型別的動畫片,其製作流程也基本分為前期、中期、與後期三個部分。只是由於各種型別基於的材料和工具、工作方式的不同,具體流程也就不一樣,三維和flash類都是計算機應用後才出現的型別。受計算機的普及影響,現在動畫片的後期基本是依靠計算機來完成。

一、前期:

1、故事:決定製作內容,包括主題、情節、人物、環境、背景等構思。這一階段和下面的劇本階段大多會都由編劇完成,所以往往被誤以為就是劇作。

2、劇本:文字化的製作實施依據,主要目的是分場、設計對白、提供情緒和動作的發展思路、大致估計動畫片的時間分配。

3、收集資料及素材:收集一些文字、聲音、圖片或影像資料,使故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並有利於設計工作的展開,有條件的會組織主創人員到外面採風,邀請顧問等等。

4、組建劇組:也即完成工作的分配計劃,根據一開始構思的風格想象來尋找合適的設計與製作人員,即前、中、後期所有的工作人員。出於成本考慮,最開始可只找好前期的人員。

5、整體美術風格設計:這一步很重要,後面的一系列設計工作都要參考整體美術風格的設計,以統一風格。動畫片是否美術風格獨特也處決於這一步,甚至會影響到動作設計與故事板(分鏡頭)設計。

6、造型設計:根據故事裡的人物設定與整體的美術風格要求來設計角色的視覺形象,包含人物形象的色彩指定。嚴格的應該考慮角色的聲音形象。

7、場景及道具設計:根據故事提供的故事背景、人物活動環境、情節設定;根據劇本提供的分場,提供的情緒,人物排程,機位排程;根據整體的美術風格;根據聲音形象要求來進行視覺及空間設計。

8、動作風格設計:根據角色視覺設計,故事提供的人物性格來設計一些角色的主要動作姿態(包括口形)或習慣性動作,以便給原畫建立起統一的人物個性動態感覺以及影片的動作風格。需要考慮到整體美術風格的限制。如果碰到重要的場面,需要單獨進行設計,例如大排程鏡頭及武打等場面。

9、故事板設計:根據劇本提供的線索,遵循美術設計、造型場景道具設計、動作設計的要求,主要表現鏡頭之間的編輯、鏡頭內的排程,合理安排視覺及聲音因素的設計工作。影片風格的另一個決定步驟,也可稱之為分鏡頭畫面劇本。比較準確的時間分配也在這一步。

10、聲音形象設計:主題音樂、情節需要的背景音樂(例如三十年代的故事需要三十年代的歌曲或音樂)、聲效統籌、角色聲音形象(根據人物特點考慮每個角色的說話方式和音色)、重要分場情節的聲音形象處理的設計及構思。影片風格的第三個決定性步驟。

11、前期配音:可根據故事板劇本在製作階段前錄製角色對白,動畫片不能同期錄音,要麼是前期要麼是後期,前期的好處是能提供原畫較準確的角色聲音形象,以便設計動作、對口形、掌握時間。

二、中期:

1、鏡頭設計稿:根據前期的設計,按故事板畫面來設計每個鏡頭的實施方案,包括透視、光線、動作、背景、鏡頭運動、分層方案、時間等因素。為原畫、特效製作、合成師和背景繪製師提供工作依據。畫面表述不清的可以用一些特殊符號及文字說明。

2、攝影時間表:以前的動畫是需要用逐格攝像功能拍攝的,所以設計稿人員或者原畫往往會填寫一張以供拍攝的攝影時間表,說明每幀的分層關係,每幀的.拍攝次數、幀的順序等問題。現在基本都改用電腦來安排這些關係了,電腦操作員代替了原來攝影師的位置。

3、分場美術氣氛:主要控制每個分場的色彩美術效果,色彩、光線、形式感的設計,為背景設計、原畫光影處理、合成師提供工作依據。

4、動作原畫:按鏡頭設計稿的要求完成鏡頭內的所有動作設計,畫出關鍵幀。

5、動檢:檢查原畫及動畫的完成質量情況。

6、修型原畫:矯正

動作原畫及動畫的一些造型錯誤。

7、中間畫、動畫:按原畫提供的關鍵幀完成中間張及動畫,讓動作連貫、細膩起來。

8、背景繪製:根據前面的設計要求完成繪製,由分場美術氣氛設計師負責監督。

9、描上:傳統動畫的拍攝需要用透明的賽璐璐片(即膠片的塑料底)來拍攝,弱點是賽璐璐也不是完全透明,層太多的話後景就變得朦朧了。為了把紙上的圖摹到賽璐璐片上,需要描上這道工序,線條的優良完全取決於工作人員的經驗。不合格的線條在銀幕上看是很明顯的(故意追求個性的線條除外)。電腦進入動畫製作車間後,成本大而又有弱點的賽璐璐片開始被淘汰,白紙上的動畫現在只需要通過掃描即可輸入到計算機裡,由描上人員進行線條的修整。像flash動畫裡的線條是基於向量的,可能在輸入到電腦後還需要重新勾線,不過向量的好處是可以無限放大(理論上),不像一般的畫素圖形要受解析度的限制。

10、上色:把動畫最終的完成線稿(黑白稿)根據色彩指定,使用手工或電腦進行上色。

11、收集音效:根據分場的空間和時間特點,發生的情節收集可以使用的聲效素材,以供聲音合成。

12、後期配音: 根據粗剪完成的線拍和合成鏡頭配上對白。

 三、後期:

1、特效製作:傳統的動畫的一些特效,基本是一些攝影特效,例如光暈、重複曝光、推拉搖移等技術,都由攝影師來完成。計算機取代攝影后,這些工作基本在電腦裡完成,而且現在電腦技術的發達,很多麻煩的動畫效果,例如雨、雪、火、電等,在電腦裡用特殊軟體來完成,效果是既快又好(特殊效果要求的除外),現在的特效製作基本歸為,使用電腦更方便的話則用電腦完成的工序。

2、視覺合成:把動畫部分、背景部分、特效部分按分場美術設計、鏡頭設計稿的要求進行合成為一個個單個鏡頭。按情節、氣氛等因素進行調色。

3、影片剪輯:把一個個的鏡頭按鏡頭關係組接起來,動畫片與電影不同,它的剪輯方案需要嚴格在前期故事板時具體化,以便降低耗片比,節約時間和成本。這時的影片剪輯主要是做一些鏡頭之間的銜接,以及適當的調整工作,大規模的改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4、聲音混錄:把配音、音樂、聲效等聲音素材根據前期的設計計劃與視覺部分合成,到這一步成片基本就成形了。

5、輸出:按規定格式及形式輸出,以供交易和觀看。

由於有的動畫片過於龐大和複雜,而人的精力有侷限性,最初的設計往往會在後面的過程中有調整的現象,互相磨合的工作方式在集體制作中實屬正常。

以上列出的步驟並不是在實際操作中需嚴格按順序實施,根據具體需要可調整順序和配合方式,這是製作管理的問題,需要在製作前期作好計劃。所以我不只列出流程名稱,而把每個流程所幹的事情解釋了一遍,以便於理解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