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綜合管理>

保險與企業管理的關係

綜合管理 閱讀(3.09W)

保險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功能主要體現在企業資產保障管理功能、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功能、企業員工關係管理功能等方面。下面讓我們一起了看看吧!

保險與企業管理的關係

  一、企業資產保障管理功能

1.企業資產保障管理的概念。企業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企業資產按其流動性(即資產的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劃分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等。

企業資產管理有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資產的保障、保值管理,第二個層面是資產的增值和可持續增長管理。儘管藉助某些企業資產資訊化管理技術可以提高資產可利用率、降低企業執行維護成本、提高裝置可利用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如果企業資產的保障保值出現問題,則資產的增值問題就成為一句空話。

2.企業資產保障的通常方式。企業資產保障的通常方式是企業內部的責任制。比如對裝置的管理,通常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經濟責任管理。把裝置交由某些工作人員進行使用、維修,使用和維修人員對裝置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負責,如果裝置的使用效率不能得到保障,則由相關責任人承擔部分或全部經濟責任。如果責任人無力承擔全部責任,則企業投資人就會蒙受企業資產的其餘損失。特別是當裝置出現非人為責任性事故時,企業投資人就將承擔全部的資產損失後果。由於許多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企業內部責任制所無法控制的,企業資產保障就會時時處在“滅頂之災”的危險之中。

3.企業資產保障的保險。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資產管理已經從加強責任制以防範資金挪用、非法佔用和實物資產被盜遭損,拓展到充分發揮資產資源、資產效能的物質基礎作用上來了。這其中,利用財產保險規避資產流失、保障資產的基礎效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企業財產保險主要有財產基本險和綜合險兩大類,以及若干附加險,主要承保那些可用會計科目來反映,又可用企業財產專案類別來反映的財產,如固定資產、流動資產、賬外資產、房屋、建築物、機器裝置、材料和商品物資等。”企業財產保險是中國財產保險的主要險種,它以企業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為保險標的,以企業存放在固定地點的財產為物件的保險業務,即保險財產的存放地點相對固定且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

購買企業財產保險後,如果出現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引起保險標的的直接損失、從屬或後果損失和與之相關聯的費用損失,將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企業資產就可以得到保障,企業就能在責任制之外又獲得財產保險公司提供的經濟補償,從而化險為夷。

  二、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功能

1.企業經營風險種類。企業經營風險通常包括以下五種:(1)政策風險:是指巨集觀經濟調控及產業政策導向等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產品的影響;(2)市場風險:是指本企業產品以及技術、質量、服務、銷售渠道及方式等在市場上是否適銷對路,有無市場競爭力;(3)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應收應付款及現金流等問題上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資金週轉困難、甚至破產倒閉;(4)法律風險:是因簽定合同不慎,陷入違約、欺詐、智慧財產權侵害等合同陷阱,造成企業嚴重經濟損失;(5)團隊風險:是指核心團隊問題及員工衝突、流失和知識管理等造成的企業損失。此外,企業經營風險還包括“授權風險”、“決策風險”、“籌資風險”、“成就風險”、“持續經營風險”等等。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切實採取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規避經營風險。

2.企業經營風險的規避方式。規避風險,防患於未然,成為當今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一個企業的贏利能力與其防範風險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規避風險、控制風險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贏利能力。

應對以上風險問題的根本辦法,理論上講一定要增強企業自身調控能力和水平,以防止出現重大決策失誤;要提高投資和專案管理能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防範財務風險及危機事故發生;要有效防範生產運營事故發生,以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的能力;要促進企業與員工和諧發展,以紮實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要開展風險評估,建立適應全面風險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機制,以杜絕經營風險形成的土壤;要強化考核監督,以便對違反有關規定和程式造成重大損失的有關責任人追究相應責任。

儘管如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企業家自己有時候看不清自己所面臨的風險,往往會被一時的勝利或困難衝昏頭腦,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智庫”,這個智庫不僅有建議權,而且有否決權,能夠切實幫助企業制定風險規避方案。這種規避企業經營決策失誤風險的管理機制就是藉助保險。

3.把“保險”用於企業經營風險的管理。企業經營風險總是難免的,但這種風險也是可以轉嫁的。例如,財產投保能轉嫁固定資產投資風險,代銷商品能轉嫁資金佔用風險,融資租賃能轉嫁裝置投資風險,等等。只要適用恰當,企業的經營風險確實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

購買企業財產保險後,保險公司對企業財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就擁有監管責任,如果企業準備以其業已投保的財產出借、擔保、贈予給一些“兄弟單位”時,財險公司就會對此舉進行評估,如果面臨風險,財險公司將行使否決權,以保障企業財產不會因不適當的企業經營決策失誤而造成損失。

企業財產綜合保險的節稅功能有利於企業抗拒經營風險。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保險賠款一項列為稅收優惠,對壽險給付環節不徵納個人所得稅;中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受益人所得給付不視為遺產,免徵遺產稅;與其他金融資產不同,投保人的壽險現金價值積累的利息是免徵利息稅的。這些因購買保險免利息稅、免遺產稅、免個人所得稅的措施,都會給投保人帶來稅收優惠的傳導效應。

此外,企業財產綜合保險還具有投資理財的功能。保險理財最基本的特點是中長期收益穩定、安全,如果一家企業把員工年金結餘集中起來用於購買保險理財,可以降低企業員工所得貶值的風險,增強企業的穩定和安全,從而抵禦企業經營風險。

  三、企業員工關係管理功能

1.企業需求與員工需求的矛盾。企業需求,通常是指企業投資人的需求,那就是投資效益最大化,或者說是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企業成本中有很大一塊是人力成本,體現為工資、福利、獎勵、分紅等等。由於企業投資人的紅利是在扣除了員工工資、國家和地方政府稅收等各項成本後剩下的淨利潤,因而許多投資人都說,他們是在為員工打工。

企業員工的需求是個人勞動能力報酬的最大化,或者說希望以最輕鬆的勞動獲得最多的報酬。這裡的“最輕鬆”和“最多”是相對他人的同樣付出而獲得的報酬而言的,比他人的付出較低而得到較多,他們就滿意,反之就會產生不滿意。其中,“他人”往往也把投資人(俗稱“老闆”)算在內。老闆獲得的相對少一點,員工獲得的就可能相對多一點,不斷地給員工增加工資和待遇,員工們的心理才能獲得平衡,反之,就可能產生矛盾。這種矛盾,就是勞資雙方為維護各自的基本需求而產生的糾紛,通稱為勞資糾紛。

2.企業勞資糾紛的處理方式。大凡勞資糾紛,總是員工們認為老闆們應該給員工增加工資(含企業賠償),提高待遇,很少看到員工們因自己所獲待遇過高而和老闆產生糾紛的。於是,解決糾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老闆給員工增加工資和待遇。而老闆們為了防止“馬太效應”,避免員工們的勝利成果持續生效,對勞資糾紛的處理方式主要是“進一步,退兩步”,即,工資增加一分,勞動生產率增加兩分,糾紛過後,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售價要求會更高,對員工勞動技能的要求也會更高。

3.用保險保障企業和諧。(1)意外事故保障機制。在企業,出現人身事故的意外是難以杜絕的,祈求意外不要降臨也是不現實的,應當未雨綢繆,事先做足準備,而最簡單、最有效的意外事故保障機制就是藉助意外傷害保險。凡是擁有這份保險的員工,就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和企業發生勞資糾紛。(2)子女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華民族有著非常強烈的“望子成龍”願望,父母親都會不遺餘力地對教育子女做出巨大的奉獻。尤其是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幾乎所有的家長對子女教育費用的支出成倍增加,經濟壓力簡直不堪忍受。萬一家長因疾病或者意外事故而導致工作能力喪失或身亡,孩子的教育就更讓父母揪心。假如企業投入少量資金給員工辦理“教育金保險、重疾保險及重疾豁免保險費保險”,則可減輕甚至免除子女教育經費的困擾。在這個問題上,企業內部也就不再會出現勞資糾紛。(3)職工養老保障機制。社會文明和醫學的發展進步,使得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退休以後的養老生活保障問題即刻顯見。為職工購買養老保險,則完全可以免除職工養老的後顧之憂,衝著未來的“夕陽紅”幸福生活,職工們也不會與企業在這個問題上發生勞資糾紛。(4)職工死亡撫卹機制。生老病死雖然是一條自然法則,但職工的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卻不僅是精神上的創傷,更會給遺屬們正常的家庭生活帶來經濟困擾,特別是低收入家庭,頂樑柱一倒,天就要塌下來了。“智盈人生”等萬能型保險以保障可能發生的損失為目的,可以為職工身後的家庭生活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5)職工疾病醫療保障機制。中國的醫療費用每年以遞增19%的速度在增長,看病貴、看病難,已經給沒有醫保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在普通醫保之外,如果企業增加購買住院醫療健康險,就能起到給付醫療費用的作用。住院醫療健康險充當著企業和社會穩定的保障角色,同樣地,也充當了企業內人際關係“和事佬”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