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物流管理>

供應鏈體系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物流管理 閱讀(2.41W)

引導語:供應鏈就是物流網路的延伸,是產品與資訊從原材料產地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在供應鏈管理這個大環境下進行物流創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從而更加敏捷的應對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做到柔性化的經營。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供應鏈體系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供應鏈體系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物流管理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儘管合作性與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但如果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線,不加強物流網路的規劃能力建設,不提高物流作業流程的快速重組能力,就會使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的同步化、並行化、快速適應市場的能力大打折扣。

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就是物流網路的延伸,是產品與資訊從原材料產地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在這一認識條件下,必須強調供應鏈與物流網路的整合,並在供應鏈管理這個大環境下進行物流創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從而更加敏捷的應對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做到柔性化的經營。這不僅會推動物流在企業中的發展,使企業獲得市場存在的依據和持續發展的動力,還會推動物流客戶服務戰略以及供應鏈管理戰略本身的發展。

  一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的特徵

物流的概念是隨著交易物件和環境變化而發展的,由最初的主要側重商品物質移動的各項機能,到連線生產與消費的中介性手段,在到強調顧客需求和物流活動的效率性,以及相對較為成熟的重視顧客滿意度、物流活動的效率化和一體化,物流的概念不斷得到充實和更新。現代物流概念的發展是將物流活動從被動、從屬的職能活動上升到經營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經從對活動的概述和總結上升到管理學的層次。這表明企業物流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客戶與企業戰略目標的需要,包括整個供應鏈(從供應商開始,一直到客戶)的物流成本、客戶服務水平和企業投資收益的權衡取捨。與傳統的物流概念相比,現代物流在範圍與邊界、系統概念、性質地位、目標理念、服務物件、功能定位等方面表現出如下特徵:

 (一)現代物流管理是系統整合下的協作物流,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

從商品供應體系的角度來看,現代物流不是單個生產、銷售部門或企業的事,而是包括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有關聯企業在內的整個統一體的共同活動,從而使物流管理成為一種供應鏈管理。從供應鏈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現代物流管理指揮著跨企業組織的物流作業,通過強化流通過程中所有企業的關係,以實現產品供應鏈全過程的價值和經營行為的最適化。

 (二)現代企業物流是客戶服務的物流,客戶服務是物流管理創新的原動力

傳統物流認為物流是“內部事物”,只對組織體內部產生影響,其服務物件是組織內部的生產或銷售部門;現代物流認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務物件是組織體外的顧客。與此相適應,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以從產品製造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企業的物流活動也以客戶服務為價值取向,同時向生產過程的上下游延伸。通過提供顧客所期望的服務,在積極追求自身交易擴大的同時,強調實現與競爭者顧客服務的差別化。

 (三)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依靠高度發達的資訊網路和全面、準確的市場資訊,來實現企業各自的經營目標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化

資訊已成為物流管理的核心,現代物流活動必須及時瞭解和反映市場的需求,並將之反饋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才能保證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現代物流是企業等組織體的“先鋒”,是決定生產與銷售的價值創造事業。其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過向顧客提供滿意的物流服務來帶動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實現從原材料供應到商品生產以及最終顧客的讓整個過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因此,如何組織物流不僅是節約成本的“手段”與“策略”,更是擴大銷售、增加利潤的“戰略”。

  二我國企業物流管理現狀

現代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複合型產業,近幾年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社會物流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物流業增加值穩步上升,社會物流總成本趨於平穩。我國物流市場規模巨大,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各類物流企業快速成長,傳統的運輸、倉儲、聯運、貨運等企業也加快了業務重組和資源整合的步伐;新興物流企業在努力擴大規模和提升水平,民營和外資物流企業紛紛興起和加入。

從目前中國物流業發展狀況看,具有現代物流特徵的物流企業一部分是在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的基礎上,通過物流服務的延伸和運作方式的變革轉變為物流公司;還有一部分是為滿足物流市場的需求,以物流事業為經營內容的新型物流企業;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業和以提供物流服務資訊為主要內容的第四方物流企業等。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仍然過高,社會物流整體效益差。由於管理體制改革的落後,我國企業物流的發展仍然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態,普遍存在經營分散、功能單一、自動化程度低、佈局不合理、技術含量不高、企業橫向聯合薄弱、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等問題,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影響著物流效率的提高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一體化”,“倉儲運輸一條龍”的經營組織方式,物流組織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使採購、倉儲和配送職能未能進行充分整合,無法實行一體化的內部供應鏈管理,不利於社會化專業分工。這種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動必然會導致物流成本責任主體不清,物流管理效益難以凸現。

 (二)企業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

隨著經濟的發展,顧客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物流服務已成為企業銷售差別化戰略的重要一環。可是我國的許多企業在制定物流服務要素和服務水準時,將有限的物流服務資源平均分給所有的顧客和所有的產品,往往影響到具體的物流服務績效以及由此帶來的顧客滿意度。另外,物流服務管理僅由物流部門單獨進行以及對物流服務的'實施情況沒有定時進行檢查等都影響了物流服務的價值實現。

  (三)企業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後請輸入內容

首先,我國企業物流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舊有倉儲設施,功能單一,裝置陳舊,作業效率較低,作業質量不高,難以適應現代物流產業運營的需要。其次,由於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低,缺乏統一、規範的標準,致使物品在運輸、裝卸、倉儲環節中難以實現一體化、全過程的流動。再有,目前我國物流領域中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和普及程度還不高,發展也不平衡,企業間沒有資訊介面,難以實現物流企業與使用者間的聯網和供應鏈管理等。在企業物流管理上,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紙筆時代,有些企業雖然配備了電腦,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形成網路,同時在物流運作中也缺乏對EDI、個人電腦、人工智慧專家系統、通訊、條形碼、掃描等先進資訊科技的應用,物流作業自動化水平低。

 (四)企業物流的資訊化程度低

由於沒有資訊科技的支援,物流資訊本身也被分割在不同環節和不同職能部門之中。資訊分散、資訊處理能力低,其結果是上下游企業之間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物流流程優化和物流功能整合無法開展,造成物流活動的重複操作、準確性差、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難以形成等,這不僅影響每一個企業的物流運作效率,增加物流開資和資源佔用,而且直接影響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五)企業物流人才匱乏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世界製造中心逐步形成,全球採購與全球銷售形成龐大的國際物流系統,企業需要的是精通進出口貿易、海關業務、電子商務、採購系統、供應鏈管理、國際法的複合型物流人才。但是與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以及地區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和其發展速度相比,我國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養相對滯後,不僅數量不夠,而且結構單一,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綜合性物流人才奇缺,已對我國物流業現代化建設形成制約。

 三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創新研究

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傳統的保證生產過程的連續性,而是通過有效完成物流網路活動,為改善價值鏈之間的關係,保證供應鏈企業之間同步化、並行化運作,實現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提高企業自我競爭的優勢和提供基礎性保障。因此,物流過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物流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供應鏈整體競爭力。

目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還沒有打破地域的界限和部門的壟斷,還停留在將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簡單的轉型過程中,還沒有真正以全球視角來看待物流管理。與跨國公司的全球物流管理戰略和趨勢相比,中國企業的物流管理尤其缺乏的是管理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動力。作為物流業主體的企業,應通過創新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其途徑主要如下:

 (一)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

樹立新的物流服務理念,就是樹立客戶需求至上的理念。這就要求企業改變過去以規模效益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思想,建立適合於需求多樣化,甚至實現客戶化定製的新的物流服務。

1、匯入先進的物流服務理念。物流作為連線生產與再生產、生產與消費的橋樑和紐帶,要求有很強的服務性。國外對物流業的界定是歸屬於服務業。因此,物流的核心觀念是服務理念。要學習先進的物流運作方法,首先必須要掌握先進的物流理念,即客戶服務(CS)的理念或客戶價值(CV)的理念。通過與顧客面談、顧客需求調查,第三方調查等,以尋求顧客最強烈的需求願望是決定物流水平的基本方法。其次,以全面提升客戶價值作為物流服務的目標。通過分析在供應鏈中是否為顧客創造了價值,是否提高了顧客的經濟效益,是否實現相對於競爭企業顧客服務的差別化,以及用較少的成本擴大附加價值。

2、物流服務內容的創新。由於顧客在服務、價值等方面的期望越來越高,物流管理必須以顧客為導向,重新定義和設計物流顧客化服務的內容,在運輸、倉儲、配送等功能性服務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內容,為顧客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物流服務。

第一,由物流基本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現代物流服務應根據客戶需求,不斷髮展綜合服務、套餐服務,包括流通加工、個性包裝、產品回收等業務,在此基礎上強化增值服務,以個性化服務內容表現出與市場競爭者的差異性。以客戶增值體驗為服務宗旨,以服務質量創效益。

第二,由物流功能服務向管理服務延伸。物流服務不是在客戶的管理下完成多個物流功能,而是通過參與客戶的物流管理,將各個物流功能有機的銜接起來,實現高效的物流系統運作。因此,企業在開發物流服務專案時,要在物流管理層面的服務內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戶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業務流程再造、訂單管理、供應商協調、客戶服務等,從而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對客戶的“一站式”服務。

第三,由實物服務向資訊流、資金流服務延伸。物流管理的基礎是資訊,是用資訊流來控制實物流,因而物流服務必須在提供實物服務的同時提供資訊流服務。企業是物流功能承擔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企業要與客戶形成戰略伙伴關係,就得參與客戶的供應鏈管理,實現產品流、資訊流與資金流的協同運作[6]。如:為客戶提供代收貨款、墊付貨款等資金流服務。

3、物流服務方式的創新。企業要自始至終參與客戶的物流管理運作,通過與客戶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變傳統的與客戶“一單一結”的揀選交易方式為與客戶共同制定物流解決方案的現代服務方式。當前不少物流企業建立與客戶雙方物流人員聯合辦公制度,或成立由雙方物流人員組成的運作團隊,及時處理日常運作中的問題,就體現了與客戶協同工作的特點。

 (二)企業物流組織創新

由於物流活動地理位置分散的性質,以及通常跨越一個行業運作的事實,可以說沒有絕對的對或錯的組織結構存在,加之企業所處環境的不同和企業自身特點的迥異,並不存在一種適合任何企業的物流組織設計方法。因此,管理者在組織方式的開發決策中,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創新。但是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開發物流組織創新存在一些一般的準則和模式。

1、物流組織由智慧化向一體化轉變。一體化的物流組織打破了以勞動分工和職能專業化為基礎的物流管理方式,將採購、儲運、配送和物料管理等物流活動組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組織單元,形成企業內部一體化物流組織框架。

2、建立以流程為導向的水平組織結構。針對傳統企業物流活動固有的效率損失,現代企業物流組織必須由過去的職能型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的流程導向型,並把組織內部非增值活動壓縮到最少,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方面的改善。同時,要壓縮企業組織的中間管理層,縮簡訊息溝通渠道,消除機構臃腫、反應遲鈍的現象,實現物流組織由垂直化向扁平化的轉變。

3、物流組織虛擬化。虛擬組織就是把已有的任務導向性企業和資源導向性企業網路組織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其具有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組織靈活性強,易於分散物流風險。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企業藉助自身物流運作的核心能力通過電子網路連線、整合上下游供應鏈成員來共同完成物流活動。因而,跨組織的物流資訊系統建設便是虛擬組織能否順利運轉的關鍵。

4、締結物流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價值鏈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也改變了產業間的關係和結構,產生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組織。物流戰略聯盟也是為有效利用組織和市場雙重優勢的一種組織創新。通過合作成為核心企業長期的、穩定的戰略伙伴,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提高中國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市場份額,同時又實現互惠互利。

  (三)物流管理技術創新

物流作為企業新的利潤源泉,其管理創新應以網路和電子商務為依託,通過集約化、現代化管理,實現廠商的零庫存和少庫存,減少產品運轉週期,以適應企業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術創新的途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用高科技物流設施、裝置,改善物流管理技術。我國企業要抓住入世的機遇,在積極發展物流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改造我們的物流設施、裝置,包括定貨、採購、維修、服務、交易、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這將有助於破除企業只盯著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擴張及對本部門的壟斷保護等落後的觀念,從而縮小我國物流業與現代物流的差距。

2、利用資訊網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我國企業物流管理創新應以網路和電子商務為依託,通過集約化、現代化管理,改造傳統物流業務流程,利用ERP、BTB、BTC和CRM、WEB技術將上下游企業組成一個動態的、虛擬的、全球網路化的供應鏈網路。實現從產品設計、需求預測、外部協商和外購、製造、分銷、儲運和客戶服務每一個過程最合理的增值。

3、以物流管理資訊化帶動物流管理現代化。現代化的物流管理主要體現在物流資訊化的開發與應用上。為此,企業應加大投入,建立計算機支援的物流資訊系統。此外,多媒體技術也在物流活動中大顯身手,實現視覺化的貨品排庫功能,還為客戶提供物品運送的實時查詢。

  (四)物流管理體制創新

必須建立、健全新型的物流管理體制並輔之以合理的執行機制,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職能始終貫穿於物流服務的建設、計劃、組織、協調等各個方面。如成立物流領導小組、設立物流處等專司物流管理部門,行使產前、產中、產後的物流管理職能,並對供應鏈實施具體的規劃、設計和組織管理。也可以建立“物流協調會議”制度,由核心企業牽頭,一月一次或不定期召開。也可邀請行業協會、科研院校列席,研究企業物流發展,推動重大專案,實施物流政策等。

  (五)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

物流企業要實現管理創新,還要靠具有綜合素質的物流專業人才,企業發展物流必須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為此,企業必須大力培育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加強與管理諮詢公司的通力合作,積極參加諮詢公司組織舉辦的高水平物流培訓班,培養一批高階物流技術人才;建立物流操作示範區,培養技術骨幹,並努力在物流方向建立人員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加強理論與實際工作者的廣泛交流,加強對發達國家物流管理先進經驗的學習和借鑑,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進入21世紀,全球物流已經進入供應鏈時代。物流產業在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的驅動下,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過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創新來建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變化的世界對供應鏈管理、對第三方物流、對運輸、倉儲、國際物流、商業物流、製造業物流都帶來了挑戰,企業物流管理必須自身變革,才能應對挑戰。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來實現準確預測、資訊共享,從而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