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聯絡與區別

供應鏈 閱讀(6.48K)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物流管理的定義為:“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使用者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對供應鏈的定義:“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終端使用者活動的上游和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那麼他們之間有哪些聯絡與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聯絡與區別

  1、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階的形態。

從物流管理髮展的歷史來觀察,經歷了五個階段:物流功能個別管理階段,物流功能系統化管理階段,物流管理領域擴大化階段,企業內物流一體化管理階段,供應鏈物流管理階段。可見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髮展過程中順應企業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進入了更高階的階段,從作業功能的整合到渠道關係的整合,使物流從戰術的層次提升到戰略高度,是傳統物流管理的邏輯延伸。

為了適應物流的發展,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於1998年修訂了物流的定義:“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的,為提高產品、服務和相關資訊從起始點到消費點的'流動儲存效率和效益而對其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顯然,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涵蓋了物流的概念,用系統的觀點看,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的子系統。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發布的最新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的定義。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認為:供應鏈管理是聯絡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主要功能和基本商業過程、將其轉化成為有機的、高效的商業模式的管理整合。它包括了上述過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動,也包括了生產運作,它驅動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營銷,銷售、產品設計、財務和資訊科技等過程和活動的協調一致。物流管理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對產品、服務和相關資訊從生成點到消費點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動和儲存的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部分的供應鏈過程。顯然供應鏈管理囊括了物流管理在內的各個有關的管理環節和流程。

  2、供應鏈管理是對互動介面的管理。

供應鏈是由通過協同合作來共同制定戰略定位和提高運作效率的一些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的,供應鏈管理是對在運作能力、資訊、核心競爭力、資金以及人力資源與條件都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多個企業之間的關係管理,因此具有互動的特徵。

  3、供應鏈管理是協商的機制,物流管理是一個計劃的機制。

物流管理中,主導企業通常是製造商力圖通過一個計劃來控制產品和資訊的流動,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關係本質上是利益衝突的買賣關係,常常導致存貨向上遊企業的轉移或成本的轉移。供應鏈管理同樣制定計劃,但目的是為了謀求在渠道成員之間的聯動和協調。供應鏈管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分享需求和當前存貨水平的資訊來減少或消除所有供應鏈成員企業所持有的緩衝庫存。這就是供應鏈管理中“共同管理庫存”的理念。

  4、供應鏈管理強調組織外部一體化,物流管理主要是關注組織內部物流一體化。

物流一體化和供應鏈一體化基本模式。物流一體化管理是指把從原材料採購到產成品交付,對企業物流的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即站在企業全域性的角度而非部門的角度上,運用系統化的方法,尋找物流的合理化狀態。供應鏈管理認為只有組織內部的一體化是遠遠不夠的,供應鏈管理是一高度互動和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同步考慮不同層次上的相互關聯的技術經濟問題,進行成本效益權衡,比如要考慮在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存貨以什麼樣的形態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在什麼時候執行什麼樣的計劃,資訊共享的深度,實施一體化管理後所獲得的整體效益如何在供應鏈成員之間分配等。

  5、供應鏈管理對共同價值有著更大的依賴。

物流管理是通過對存貨時間和地點的精確定位來創造價值,通過對訂單管理、庫存、運輸、倉儲管理、物料處理以及包裝管理等活動的有效控制,以廉價高效的方式來尋求滿足客戶需求,實現企業和客戶的價值增值。

供應鏈的價值主要來自於組成供應鏈的各個企業之間在五個主要流程上的協同合作,這五個流程包括:資訊流、產品流、服務流、資金流以及知識流。物流是供應鏈模式中產品流和服務流的主要運輸導管,如果說物流的運作是為了提高產品的客戶可得性的話,那麼供應鏈管理則是首先解決在供應鏈夥伴之間的資訊可靠性的問題,因此有時也把供應鏈看作是基於資訊增值交換的協作夥伴之間的一系列關係。所以,與其說供應鏈管理依賴網路技術,還不如說供應鏈管理首先是對供應鏈夥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共同價值觀的依賴。

  6、供應鏈管理是“外源”整合組織,物流管理側重於企業內部資源或不同物流功能的整合。

供應鏈管理更多的在自己的“核心業務”基礎上,通過協作整合外部資源來獲得最佳的總體運作效果,除了核心業務以外,幾乎每件事情都是“外源”的,即從企業外部獲得。所以供應鏈管理是資源配置的更優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