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企業的危機是什麼-怎麼處理

危機管理 閱讀(2.28W)

未雨綢繆在任何時候都會比亡羊補牢高明,但是並非所有的危機都是可以避免的,當危機已成現實的時候,那麼有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危機的應急處理便成為首要任務。小編下面為大家整理關於企業危機管理的文章,歡迎閱讀參考:

企業的危機是什麼-怎麼處理

  一、基本概念

企業危機管理已有較多的文獻,但至今尚未形成有關危機的統一、明晰的相關概念。這對危機管理研究是不利的。本文認為,危機是指危險、風險、事故、事件已經發生或爆發,致使企業處於一種非常危急的狀態,企業必須採取非常規的手段斷然予以處理應對,否則有可能導致企業解體。

1、危險

危險是指和企業相關的自然災害。它和企業的業務性質有關,如道路結冰,對於交通運輸業、快遞業等可能就會形成危險,這些企業就必須予以注意。但對於金融企業則不成為其危險。

2、風險

風險是與企業從事的業務性質密切相關的危險、不確定性或企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它的特點是具有系統性、整體性,是潛在的、固有的、可以預見的。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行業風險,包括企業經營環境的不利變化,如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那麼可能發生漏油就是行業風險;國家開徵新的房地產稅也是房地產企業面臨的行業政策性風險。另一類是企業內部的,如管理問題、人事問題、財務問題、品牌戰略問題、技術問題、供應鏈問題、投資新專案風險等等。

3、事故

事故一般是發生於企業內部操作層面上的,因誤操作而使意外發生。事故發生的概率可事先評估,但其發生時機卻是無法預料的。事故剛發生時通常是個案的、區域性的,但如處置不當則可能蔓延而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4、事件

事件一般是來自外部的,與企業的業務性質聯絡不太緊密,具有巨集觀性,發生於企業的外部環境中。如2008年所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對於中國出口企業的衝擊、2011年發生的地震和海嘯對於東京電力公司來說就是突發事件,而不是事故(當然,這之前東京電力就已存在一些風險和事故)。

通過對以上概念的詳細定義,可以將導致企業危機發生的原因大體上分為兩種,即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指企業自身內部相對可控的風險、事故因素,外因是企業外部環境相對不可控的危險、事件因素。不難注意到,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同類企業中有的發展良好,有的卻瀕臨破產。這說明外因顯然不是企業危機的決定性原因,內因才是企業危機的`本質來源,外部災難事件只是導致危機爆發的導火索。那些發展良好的企業正是自身有著優異的組織建設和風險管控,在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時也能應對有序、安然度過危機。而那些瀕臨破產的企業則是自身不注意組織建設和風險管控,企業風險越積越大,那麼在外部突發事件發生時,其危機一觸即發。導致企業危機爆發的具體危險、風險、事故、事件是千差萬別的,如果只為危機的表面原因所迷惑,而沒有洞悉其本質原因,那麼對於危機的管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捉襟見肘。因此,只有對危機產生的本質原因和形成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才能從源頭上消除危機。

  二、危機的形成機理

古語有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危機也不是一下形成的,是在企業內在問題和外部環境變化共同作用下,經過量變到質變而形成的。本文認為,企業時刻處在各種風險中,只是風險處在運營安全線以內,而如果企業自身不注意風險控制,管理不妥、處置不當,使得風險不斷積累超出了安全線之外,則將陷企業於隱性危機之中,此時若企業再不注意危機管理,將危機扼殺於搖籃中,轉危為安,則可能弱不禁風,一經外部災難性事件觸發,企業危機開始爆發,由隱性危機轉為顯性危機,其經營運作將受到巨大的威脅。企業危機的形成機理具體如圖1所示。

這裡將企業的危機劃分為隱性危機和顯性危機狀態,是為了讓企業清楚自己的狀態,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應對。在隱性危機狀態下,危機潛伏,企業表面上看似沒有危機,但卻處處需要對危機進行監測和防範。而在顯性危機狀態下,企業形象和利益嚴重受損,甚至威脅到企業生存,此時企業必須採取比隱性危機管理更強有力的措施,可以暫時拋開成本約束,動用一切資源,快速出擊,拯救企業於危難之中。從圖1中危機的形成機理可看到危機的發展一般分為4個時期。

1、潛伏期

天下事,常成於未成之時,敗於未敗之際。危機也是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說危機是突發的、難以預測的,那麼導致危機爆發之前的危險、風險、事故、事件卻往往是有徵兆的,大多可以預見的,此時企業已處於隱性危機狀態,表面看似正常經營,內部卻危機四伏。

2、爆發期

危機的爆發期就是企業缺乏危機意識,對於潛伏的危險、風險、事故、事件長期忽視,或心存僥倖,又沒有健全的危機管理機制去及時監測和處理,以至於累積到一定程度,出現觸發因素而致危機爆發,企業危機由隱性危機轉為顯性危機。這時,企業可能立即陷入危急狀態。

3、持續期

危機一旦爆發就不可能立即過去,這時通常有兩種走向:一種是由於企業應對良好,危機得以控制,甚至化“危”為“機”;另一種走向就是企業應對無方,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企業解體。

4、平息期

危機總是要過去的。但它可能就此改變了事物發展的程序,其後果可能永久存在。

  三、企業危機管理

1、企業危機的特點

(1)突發性、不確定性。危機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機發生的時候一般是在企業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瞬間發生的,給企業帶來的是混亂和驚恐。危機的爆發是難以預測的,如果能夠預測則就可以事先化解,危機也就不會爆發了,所以這是危機的基本特點。

(2)危害性。危機爆發後都會給企業帶來比較嚴重的直接和間接的物質損失和負面影響,嚴重時甚至可導致企業崩潰、解體。

(3)急迫性。危機的突發性特徵決定了企業對危機做出的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十分緊迫,任何延遲都會讓危機更難控制,帶來更大的損失。

(4)後果影響的長期性。危機爆發後,無論處理得多好,其後果的不利影響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除,或者根本就無法消除並就此改變事物發展的程序。

(5)資訊資源緊缺性。危機往往突然降臨,決策者必須做出快速決策,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混亂和驚恐的心理使得獲取相關資訊的渠道出現瓶頸現象,決策者很難在眾多的資訊中發現準確的資訊。

(6)公眾暴露性。危機的爆發往往具有新聞性,會引起各大傳媒以及社會大眾的興趣和關注,使得企業必須立即進行事件調查與對外說明,與媒體溝通。企業在正常情況下也許不為公眾所知或關注,但一旦爆發危機,那就往往會“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也往往會使一些缺乏經驗的企業應對無方,越描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