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柔性管理的內涵與價值

危機管理 閱讀(1.94W)

引導語:近年來,隨著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社會突發事件造成的公共危機常常引發巨大的輿論浪潮,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柔性管理的內涵與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柔性管理的內涵與價值

在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念及利益多元化,公共危機輿論呈現多發、多變、複雜和多元等特點。社會要安定、人心要撫慰、公共利益要捍衛,就必須消解公共危機帶來的社會震盪,對公共危機輿論進行引導和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和倡導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何為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

柔性,在管理領域多指“對變化的反應能力”,一般由緩衝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構成。緩衝能力強調“以不變應變”,適應能力強調“以變應變”,創新能力則是一種“主動求變以應萬變”的能力。概而言之,柔性乃是系統自身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應變的一種屬性,它以“應變”為本質特徵,以“變化”為存在條件,其增強與減弱要通過系統自身的調節和改變來實現。

將這一理念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即表現為柔性管理。筆者認為,柔性管理是一種對“穩定和變化”進行管理的新方略,是管理者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方式和方法,主動適應變化、利用變化、製造變化,以不斷增強自身對變化的緩衝、適應、創新能力,進而提高整個系統協調能力的一種管理行為。延伸到公共危機輿論管理,可釐清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的基本內涵:在公共危機輿論管理中,政府、媒體和公眾因應公共危機輿論多發性、多變性、複雜性和多元化等特點,作出緩衝、適應、創新性調整,進而協調與其他主體關係,並最終實現引導和消解危機輿論。

  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的基本特性

談及柔性,不能不說剛性。管理學中的剛性,起源於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較之柔性對系統“應變能力”的開拓,剛性更追求穩定性、同一性,意味著一整套嚴格、科學、完整的制度規範體系,全方位、全過程的嚴格管理程式,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不同的管理理念,將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筆者以緩衝、適應、創新、協調為維度,從剛性與柔性的對比分析中,窺探“柔性管理”的基本特性。

緩衝性。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均具有緩衝能力。剛性管理的緩衝能力主要依靠已然成型的規章制度,可稱之為“剛性緩衝”。這種緩衝一旦建立,便自成一套規範和秩序,維持著基本的穩定。但同時,它又顯出彈性的不足和緩衝的被動性,由於管理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影響是單向的,互動較少,使得整個管理系統在發揮緩衝作用時協排程欠佳。

柔性管理則不同。面對突發、突變情況時,為了減少損失和損害,政府、媒體、公眾都會以既有的剛性規範和秩序為基礎,根據公共危機的輕重緩急情況採取措施應對,並以協同行動消解公共危機輿論。在這裡,規程、制度是“既定之策”,其目標在於“以防萬一”,而執行則是“權宜之計”,唯有不斷增強執行程式、規矩時的“活性”與“柔性”,才能四兩撥千斤、事半而功倍。

適應性。處在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危機輿論的演變呈現熱烈奔湧的狀態,危機一旦生成,新的刺激點會不斷湧現,危機輿論呈現超預期的“多變性”。剛性管理具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規範體系和嚴格的管理程式,在危機發生時能夠充分發揮“維穩”的作用,但作為一種制度性程式性的應對,難以適應公共危機輿論的多變性。政府坦誠面對媒體與公眾,媒體及時準確釋出資訊、反映群眾訴求,公眾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參與公共討論,各主體如此“隨變而變”,彼此間的關注和互動逐漸密切並趨於優化,“共識度”也會越來越高,極有利於危機的化解。

創新性。剛性管理以穩定性、同一性為矢的,習慣於“以不變應變”,以至於主動求變的積極性不高,創新動力不足。由於缺少變通和工作方式的創新,忽略了公眾對權威資訊和真實情況的迫切需求,即便背後工作做得再紮實審慎,也難以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滿意。

反觀柔性管理,“主動求變”表現為一種常態。各管理主體不僅能根據危機輿論的多變性,因應情勢作出適應性調節,並能根據危機演變的具體情況,採取創新性策略靈活處置。這樣的“應變”,不是“遇變才變”,而是“變”於“未變”之先,以更闊遠的目光審時度勢,敏銳洞察危機之孕育的先兆、生成的跡象、發展的趨勢,達到以“主動求變”應對“萬千之變”的效果。

協調性。在公共危機輿論管理中,政府、媒體、公眾都作為主體參與其中。政府作為國家權力的擁有者和執行者、公共利益的維護者和協調者、真實權威資訊的掌握者,是輿論管理的高位主體。媒體以對公共危機的關注、議程設定、報道評論,對輿論的形成和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否滿足公眾合理的訴求,是決定公共危機輿論管理成敗的根本因素,尤其在新媒體時代,公眾不僅是危機資訊的接受者,還是危機資訊積極的尋求者和傳播者,這些決定了公眾既是輿論管理的客體和目標,更是輿論管理的當然主體。

政府、媒體、公眾各自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政府希望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媒體希望提高傳播效率,公眾期望最大限度地參與公共事務。三者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將決定著公共危機輿論演變的方向和程序。採取過於剛性的管理,政府、媒體、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難以形成,媒體被政府控制,公眾受媒體引導,政府與公眾沒有有效的對話機制和渠道,整個危機輿論的管理過程就像一條僅能單行的道路,雖然連線著政府、媒體、公眾三個站點,但它只是以政府為起點,以公眾為終點,站點之間沒有互動,整個系統缺少張力和活力。

柔性管理則強調各主體適時、適勢應變。政府由“嚴格控制”轉變為“科學引導”,媒體從“單向傳輸”轉變為“多向溝通”,公眾由“言聽計從”或“本能牴觸”轉變為“主動參與”,政府、媒體、公眾之間建立起了“雙向互動、多向調節、合作共贏”的良性關係,整個管理系統表現出較高的協調性,就像建起了一座通達的立交橋,執行高效有序。

  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的'獨特價值

公共危機輿論管理中,柔性同剛性之間既存在矛盾,又相互借鑑,剛性需要柔性來填充,柔性需要剛性做支撐。形象地說,剛性是骨架,柔性是血肉。倡導柔性管理,不是全盤否定剛性管理的價值,而是要彌補其過於刻板、缺乏彈性等方面的不足。《周易》中說,“剛柔相推,崇德廣業”。在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實踐中,“剛”與“柔”的交匯融通,彰顯出獨特的價值。

一是更好地體現和遵循了公共危機輿論演變規律。公共危機輿論演變,是政府、媒體和公眾在管理活動中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過程,當三者之間建立了良性互動和多向調節的關係時,輿論會朝著有利於危機化解的方向發展,反之,輿論的演變將無益於危機的化解。以柔性理念為指導,政府在追求公信力的最大化、媒體實現傳播效率的最大化、公眾實現有序參與最大化的過程中,各自適應環境變化對自身行為作出相應調整,比如,政府根據輿論演變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施政方針,履行好職能;媒體從實際出發調整傳播策略,搭建利益相關者對話溝通的渠道;公眾冷靜思考如何理性參與公共事務。

二是為達到“剛柔並濟”的境界鋪建進階。政府對媒體“放寬”,而不“放任”,媒體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服務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安定和諧。同時,政府與公眾的對話,也必須通過特定的、規範化的渠道。因“剛柔並濟”而頗具韌勁的管理,激發出政府、媒體、公眾的緩衝、適應和創新能力,推動了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了危機的化解,維護了社會和諧,達到管理的高格境界。

三是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及時消解公共危機輿論,化解公共危機,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的價值追求。而公共利益即是政府、媒體、公眾在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調、博弈之後得出的平衡效益。作為一種管理新理念,公共危機輿論柔性管理適應了時代的變遷,在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彰顯出獨特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