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拓展訓練>

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 閱讀(1.61W)

“融資難”日益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其原因既有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也有金融體制不完善,金融產品不健全等的因素影響。

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拓展訓練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與特徵

據新制定的中小企業標準統計,截至2005年底,中國共有中小企業2930萬個,從業人員1.74億人,中小企業數量佔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比例己達99.14%,國內生產總值、工業新增產值、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的50.5%、76.6%、43.2%和60%分別由中小企業貢獻(國家資訊中心資料)。可見,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及社會穩定起了關鍵的作用。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融資難問題:在直接融資方面,據統計資料顯示,當前仍有近八成中小企業流動資金存在缺口。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間接融資方面,據國家發改委對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的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被拒貸的比例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實抵押而被拒貸的,拒貸率達到56%以上。

中小企業的融資的特徵主要表現在:(1)資金來源主要是內源融資。中小企業主要依賴於內源融資,再就是從銀行或非銀行機構負債融資,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公開發行股票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從企業發展規律分析,企業在初創時期大部分依賴內源融資,但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內源融資的比例會減少,外源性融資比例會增加。否則,一個企業僅僅依靠內源融資是難以發展壯大的。但我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渠道非常狹窄,很難從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獲得資金。(2)外源融資主要依賴銀行。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准入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即直接融資僅佔1.3%。(3)融資結構不合理, 融資策略不科學。中小企業為了獲取生產經營資金,不惜以高額利息在民間市場借貸,不考慮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結果往往會降低收益,減少企業價值。

大量的事實與資料證明,資金不足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不利因素,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所以找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深層原因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

1.現有商業銀行的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不完善

現有商業銀行的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制約了信貸投向的選擇。首先,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對大企業、特別是“明星式”的大企業有著某種偏好性的貸款追逐,而對中小企業則存在一定程度的貸款歧視。信貸資金更多的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制約了對中小企業的投入。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對貸款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經營規模一項所佔比重較高,達15分。造成在信用等級的評定上,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有人為低估的因素,也是造成國有商業銀行不願給中小企業放貸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嚴格的授權、授信制度制約了基層行的信貸行為。目前絕大多數縣市支行只有貸款推薦權,沒有辦理業務的自主權。既不能調動縣市支行的積極性,又不能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要。

2.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創新也相對滯後

在其他融資渠道比較狹窄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在資金需求上形成了對銀行的依賴性。而在當前分業經營的政策框架和嚴格的金融監管條件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除了貸款(包括承兌匯票)方式之外,對其他金融品種的開發和創新都相當滯後。特別是那些適合中小企業的、靈活多樣的、能更好地控制風險的金融產品更是嚴重不足。

3.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

正如以上所分析的,近幾年來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在改革中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如實行集中統一授信制度,貸款第一責任人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實行極大的壓縮了甚至是放棄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在我國目前的金融機構體系中,沒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和投資公司。目前,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還包括農村信用聯社)、城市合作銀行。但他們也需要進一步轉軌。還有少數幾家主要為小企業服務的銀行如中國民生銀行等,但總體規模都很小。這顯然與我國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9%、產值佔60%、利潤佔40%、提供75%以上就業機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極不相稱的。

4.我國中小企業缺少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途徑

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對於新股的發行一直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總量控制的辦法。1997年以後,證券主管部門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發行的數額,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數量。為籌得更多的資金,各地、各部委都競相推薦大公司上市,中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融資非常困難。從企業債券市場看,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國家每年根據巨集觀經濟的執行情況,確定當年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並具體分配到各地、各部門。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批准債券發行的期限、品種和利率;中國證監會審查債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資格,做出是否允許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審批決定。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

  三、深化金融改革,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1.推進商業銀行改革, 提高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效率

首先,推進銀行管理制度改革。由於金融體制的改革,國有商業銀行沉澱了鉅額的不良資產,同時由於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小,風險大,出於安全性和盈利性考慮,國有商業銀行會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從國有商業銀行角度看,必須努力化解金融風險,降低不良資產,積極調整資產負債業務結構,進一步完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建立嚴密的會計控制系統,建立防範金融危機與金融風險的有效預警機制,完善檢查監督手段,提高銀行經營績效,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服務。

其次,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應儘快改變貸款偏向國有、大型企業的弊端,針對中小企業規模風險大、成分複雜、分佈廣泛的特點,設計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貸款模式。如在貸款額度上,可推出大、中、小額貸款;在貸款期限上,設計長、中、短不同期限的貸款,以滿足不同規模經營、不同期限的資金需求。另外,在貸款利率方面,可以放開利率管理,針對不同的貸款風險制定不同檔次的利率水平,對資信狀況好的企業可適當降低利率,簡化貸款手續,提高中小企業在信貸市場的地位。

2.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多樣化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就是銀行的間接融資,但是我國各銀行機構的貸款品種單一,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多樣化。因此,我國各金融機構應根據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不斷進行開發和探索,創造出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由於我國中小企業一般資本金數量少,資產規模小,很難滿足銀行資產抵押的要求。尤其是很難提供土地和房產的抵押,並且也很難找到滿足銀行要求的有實力的大企業為其提供信用擔保。但其業務一般比較頻繁,且資金週轉快,因此會有許多短期的金融工具。如發票、應收賬款、運輸途中的貨物等。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信用工具應是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出發點。目前我們予以鼓勵的就包括了為中小企業開辦融資租賃、倉單質押、貨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保理、公司理財和賬戶託管等業務,還可將企業法人和股東的個人財產納入抵押擔保範圍,從而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同時,金融機構更要研究開發適應中小企業中長期資金需要的金融產品。

3.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

(1)進一步發展債券市場,強化中小企業債券籌資功能。儘快改變中小企業發行債券難的現狀,擴大企業債券品種,如參與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抵押債券等。為規避長期債券的利率風險,可發行浮動利率債券和可贖回債券。促進企業債券的流通。首先要提高企業債券的質量,保證企業債券的償還性;其次要建立嚴格的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對各類債券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質量評定,提高資訊透明度,使投資者能夠準確判斷;第三要建立完善的企業債券流通市場,增強企業債券的流動性,放開企業債券利率。企業債券利率必須由市場供給來決定。企業要真正擁有自主的投融資決策權,就必須能夠真正自主地決定企業債券的發行,獨立承擔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對風險大的企業可發行高利率債券,以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逐步放開民間借貸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對於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不能簡單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範,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

4.促進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增強企業間的直接融資

鼓勵信譽好的中小企業發行商業票據。通過加強票據市場的基礎建設, 如改善企業信用評級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 完善企業的會計制度等, 使投資者能準確地判斷經營風險, 從而發展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商業票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