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品質管理>

淺談合作精神對於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品質管理 閱讀(2W)

引導語:中國有句古話,“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意思是說,如果一千個人同心同德,就可以發揮超過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萬個人離心離德,恐怕連一個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合作精神對於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合作精神對於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現在已經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的年代,而是需要團隊協作的時候。質量管理也如此,在質量管理上,不應該單單依靠品質部門,而是應該建立在全員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從產品開發、來料、產品製程和品質控制的方面看,它包括了設計、採購、生產和質管。至少需要這四個團隊的共同努力。

從產品開發的角度看,“產品”的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設計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壞,取決於設計過程的質量。執行PDCA迴圈,首先進行前期策劃,而後執行,檢查,改進。因為,設計是把顧客的使用要求轉化為公司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各種規定要求。如果把顧客要求確定也就是設計輸入錯了,那麼轉化為設計輸出也必然錯了,此時生產裝置再先進,工人質量意識再強烈,最終的產品還是滿足不了顧客的要求,一切都只能徒勞無獲。

其次就是來料,這就需要採購部門的配合,關係到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審,我們可以到供應商現場瞭解生產工藝及其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能力。根據原料要求,就應當對供應商實施尋找和選擇, 採用貨比三家的原則選擇供方,通過供應商調查及走訪、樣品確認、比價、小批量、大批量等過程,成為合格供應商;當供應商成為合格供應商以後,就可以開始批量供貨,若供應商原料出現不合格時,實施退貨、降級等的處理,並要求供方進行改進,提供質量改進等的書面報告。對連續二次出現不合格的供應商,將其從合格供方中剔除,同時定期對供應商的'供貨能力進行評價:從質量、交付、價格、服務等方面,如果不加強供方的日常跟蹤,一味的忍讓和遷就供方,降低原材料的採購標準,那麼我們的產品質量也會隨之降低。

而後就是製程控制了,這個與生產部息息相關。生產質量控制的祕訣是: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產品。第一要求員工要有自檢意識,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要自我進行檢驗,只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車間,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要做好標識並把它分開放置。 第二要求員工要有互檢意識,對於上道工序過來的產品,員工必須進行檢查,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進行生產,對查到上工序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反饋。堅決做到不製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實現品質管理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加強對一線員工的品質意識培訓,目的就是提高工人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使每一位員工的操作技能熟練。然後把工藝流程規範化,生產操作標準化,生產加工過程中,不採用不合格原料、不使用不正常裝置、不允許不規範操作,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應該是合格品。

上述的這些過程,都需要品質部門的全程參與,從質管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執行標準的部門,如果標準沒有弄清,而盲目執行錯誤的標準就無從談起能把事情做對。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貨,整個過程都要求品管人員清楚各個階段產品的品質標準及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從而儘可能減少廢品,保證質量。在生產現場,現場品管必須對產品實施首檢控制,在產品投產前,對在要投入生產的物料,都要仔細核實;對使用的計量器具是否準確,都要進行確認,合格後再投入生產,不合格要查詢原因, 如果在前工序因粗心而沒發現不良,而流入下一工序,那麼下一工序發現的機會就會減少,就這樣不良品最終就會流入客戶手中。不管是哪道工序,哪個崗位,從首檢開始,再到巡檢,最後終檢,只要認認真真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監控,就能一次做對每件事情,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這就要求品管人員對工藝標準、原料及半成品和產品的質量標準瞭如指掌。

當然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不是放在過程的結果,而是應當把重點放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執行、監視和改進方面。通過質量管理體系來控制過程的質量,確保產品的質量,用資料來說服自己和別人。當質量管理體系執行好了,過程質量好了,也就不用擔心產品的質量了,這些都應當依靠團隊的力量來產生最終的結果。

只有團隊的緊密聯絡與精誠合作才能創造出品質卓越的產品,才能獲得客戶的青睞。可見,在當今社會,團隊精神就像一條紐帶,將同一個團隊甚至不同團隊的人聯絡起來,牽引大家共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