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管理

供應鏈 閱讀(1.97W)

供應鏈是通過對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使用者連成一個整體的供需網路。在供應鏈環境下,產品的生產、銷售、售後服務需要由供應鏈成員企業共同完成,產品質量客觀上是由供應鏈全體成員共同保證和實現的。

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管理

供應鏈環境下的產品質量保證功能,分佈在整個供應鏈範圍內。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管理活動與傳統相比,有學者提出在供應鏈環境下質量管理活動具有質量過程網路的系統化管理;跨企業的質量協同與合作;TQM擴充套件到整個供應鏈上;面向質量價值的業務過程重構;共贏合作信任開放;共同的戰略與文化;注重核心能力的發展;供應鏈需要整合顧客的特點。實際上根據供應鏈環境下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分析,也可以歸納出在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1.跨越企業質量體系的複雜性

在供應鏈環境下,產品質量是由供應鏈上所有的成員企業共同保證的,產品質量將取決於構成供應鏈的所有企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水平,因此質量管理模式應由單一企業質量管理模式轉變為多企業協同質量管理模式,質量管理職能從企業內部質量管理擴充套件到企業間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管理,注意供應鏈的總體質量,質量戰略的統一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最起碼條件。

  2.顧客衡量標準的惟一性

隨著競爭全球化、產品需求顧客化、技術創新加快,市場對產品技術含量、服務、交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導致質量管理的範圍不斷擴大,要求持續提高。供應鏈的質量管管理應以顧客滿意度為衡量標準。追求適度質量,過高的超過需求的質量則造成人為的浪費,而過低則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重視質量的時間性,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導致市場瞬時萬變,在目前時間點上具有適度質量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成為不良質量產品。

  3.動態聯盟的不穩定性

供應鏈的企業間是一種合作競爭的關係。供應鏈的本質強調處於供應鏈上的企業間合作,強調整個供應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僅僅考慮節點企業的利益。另外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也會為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競爭。因此,供應鏈環境下產品質量保證將比單一企業內產品質量保證困難得多,質量隨著動態聯盟的變化而變化,並且質量問題的出現將使整個供應鏈產生波動,過程複雜而週期長,消除波動所需要的成本也高。

  4.企業質量文化的差異性

供應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範圍更廣的虛擬企業結構模式,它包含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終端使用者。基於企業供應鏈的質量管理體系,各企業的質量文化存著不同,要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讓員工熟悉供應鏈、動態聯盟的管理思想、管理觀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否則很多員工會強烈抵制基於供應鏈的企業重組,給供應鏈的建立帶來巨大阻礙。

  5.節點的連續性

研究供應鏈環境下的節點企業的質量管理活動,不僅要研究各個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活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節點企業間的質量管理活動,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成本的核算、質量收益的確認等。但在供應鏈環境下,節點企業是以相互的供求關係為基礎開展活動的,各企業本身均為獨立的法人實體,他們追求的是各自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這就可能導致供應鏈企業在相互的合作過程中,為了自己的利益,保留某些私有資訊,如產品質量、各自的質量預防成本、質量檢測成本等,從而引發供應鏈環境下的節點企業間非對稱資訊和節點的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