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註冊建築師>

關於民營建築企業數量比例

註冊建築師 閱讀(2.34W)

近兩年,由於建築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很多新政策的出臺,導致了很多建築民企的道路已經走得不太順暢了,更別說談市場建築的生存之道了,而且,目前建築行業的競爭力都特別大,壓力也十分沉重,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民營建築企業數量比例超80%,如何爭奪25%的市場?

關於民營建築企業數量比例

  民營建築企業數量比例超80%,如何爭奪25%的市場?

可以說過去30年的建築業高速增長,讓5000萬從事建築的人習慣了“野蠻增長”的思維;股市有句話“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只有思維的調整才能贏得生存的從容,而縱觀整個行業,近幾年建築領域民營企業下行的趨勢非常明顯。

  2016年建築企業榜單

(根據中國500強企業排名)

細看榜單,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建築仍然穩坐第1把交椅(收入8800億元),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兩兄弟則仍然把持著500強前10的兩個座次。總體來看,2015年上榜的建築企業數量達到了26家,到了2016年還有21家。

從企業成分上來看,2016年21家上榜建築企業中,央企/國企有16家,超過75%,榜單前十名民企毫無插足之力,僅存5家民營企業位於榜末。央企/國企搶佔了建築業榜單的絕大部分江山,可以說是總數量佔比80%的建築民企來爭奪25%的市場。

近段時間在與多家民營企業的交流中發現,對於建築民企而言,轉型之路異常艱難:專案簽約越來越難、報價越來越低、付款條件越來越苛刻、營改增的壓力越來越大、PPP專案幾乎緣、抱大腿的機會越來越少;自營之路難上加難;多數民營建築企業掙扎於生死的邊緣⋯

  原因幾何?

1、央企、國企優勢過於明顯,民企降低門檻自主投靠

央企、國企建築企業為搶佔市場多拿專案,利用自身優勢旗下成立眾多子公司,爭取中標機會,一旦有低價中標就立即轉包、分包,一些小的建築公司毫無競爭優勢,為生存、為開啟局面主動投靠他們,做勞務及分包工程,所獲利潤極低,這也是目前二級、三級建築民企生存率低的主因。

2、民企銀行貸款艱難,PPP專案機會少

由於銀行為大企業貸款與中小企業貸款的收益相同,但是為中小企業貸款卻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再加上本身部分民營企業管理水平弱、信用低,導致銀行貸款政策對民企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民營企業想要通過銀行獲得貸款就會顯得更加困難,而工程專案上一旦遇到問題資金週轉會變得異常艱難。

正是這些導致了民營建企資金實力較弱,而面對當前PPP專案這個大熱市場,建築民企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由於承擔資金風險能力較弱,大多數地方政府根本不願與民營企業合作PPP專案,而在這方面更願意與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進行合作,只有極少數建築民企能夠在PPP市場分得一杯羹。

上表是來自2016年統計的.資料,可以明顯看出PPP專案建築民企所佔總額僅3成,但是民營建企的數量佔比卻是超過8成的,兩者對比便可想象這樣的環境下,民營建企想要拿到PPP專案真的是難上加難!

3、招投標市場亂象,不利於民企發展

在招投標環節上建築央企、國企優勢過於明顯,關係網強大,工程招投標甚至可以說就是在比拼人脈關係,央企、國企註冊本金大、工程業績好,部分工程在招標階段設定只有央企、國企才能達到的高門檻,這些民營企業根本無法企及。

況且近些年招投標市場“串通投標、圍標、提供回扣或給予其他好處等”亂象叢生,以不正當方式承攬工程現象頻頻發生,擾亂了招投標市場秩序,建築民企難拿專案,就算勉強中標,面對前期大量資金的墊付、工程款的拖欠等等都是民企所不能承受之重,這些源頭上的問題導致民企難以發展。

4、央企、國企擴充套件中低端業務,行業競爭導致民企更難生存

在建築業快速增長的階段,國企、央企往高階發展,選擇“大市場、大業主、大專案”和“高大新尖特”的業務戰略,但近幾年建築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分央企、國企多元化發展,逐利中低端市場。

這給那些依靠中低端市場生存的建築民企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導致很多過去從事低端業務的小型建築民企逐步被擠出市場,小專案、小工程都難拿到,可以說市場環境無論興衰,建築民企都苦不堪言。

5、“營改增”導致“掛靠”模式步入死局

隨著建築業“營改增”的落地,給建築企業帶來的不只是稅收徵收方式的改變,直截了當地說,“營改增”實施後,“掛靠”模式已基本步入死局。

6、轉型難,建築民企自營比“掛靠”更難

民企自營施工比掛靠施工要更加艱難,風險也更大,且不說能否拿到專案,在資金需求與運用、人才積聚、成本控制、現場組織、物資機具採購、勞動力安排等諸多環節都對建築民企提出高得多的要求。很多建築民企他們想自營生存,但內心也是極度恐慌的。因此才會出現絕大部份工程專案是經由民企掛靠模式完成,而很少由民企自營施工來完成。

7、資質升級難

前幾年“掛靠”現象極為普遍,這也是我國建築行業特有的現象,二三級企業資質升級成本太高,此前一個建造師代聘成本在2-3萬,有些專業的代聘還更貴。二三級企業支付不起資質升級的成本;只能選擇代聘,給代聘企業交投標報名費、投標成功後交掛靠費,扣掉代聘費企業利潤非常薄了。

2016年,資質標準中取消了建造師等人員指標考核,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