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如何看山看水論企業文化

職場 閱讀(6.1K)

禪宗有云:人生的三重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如何看山看水論企業文化

人生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源自心靈的感悟是我們對於外面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與人的修為和境界息息相關。同樣而言,企業文化也是有著與之相通的境界。

企業文化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文化塑造階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當處於這一層境界之中,我們對於外界事物直接的認識,往往關心“是什麼”的問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隻停留在表面的認識。陌生的事物一接觸總是不熟悉,充滿了神祕感,所以我們只有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通過業內“高人”的輔導和指點,再加上自己的學習與理解,逐漸形成了固定的理解和認識,但也只是停留在表象而已,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企業文化最初境界也是對於企業文化表象認識,只是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80年代末,當第一批將企業文化引入中國的專家,由於第一代企業文化人自身侷限性,他們往往只是一個學者,沒有進入優秀的企業去領悟管理,更沒有機會去深刻地醒悟企業文化,所以他們只能觸及企業文化的皮毛。於是本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認識與理解,只是將企業文化作為理念。加之80年代由於日本企業迅速地崛起,很多管理專家認為是企業文化作用使然,於是很多的中國企業也想著藉助企業文化的魔力,以實現中國企業的走向世界的夢想,與此同時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企業文化運動熱潮。

現在回想起來,那也不過是最為粗淺的理解,過於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涵。許多的廣告公司推出了CIS、VI、BI,此類注重外形的塑造的理念和行為,例如曾經叱詫一時的太陽神,伴著雄渾響亮的廣告語: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以及其鮮明的LOGO,通過電視廣告讓更多人所熟知。於是,一大批以形象設計為主業的廣告公司將自己裝扮成了企業文化諮詢公司,而大大小小的企業也都趨之若鶩。這一時期,企業文化塑造成為企業文化最熱的話題,企業設立了企劃部、策劃部、形象部等專職機構,一批專業人員沉迷於裝扮著企業文化的面具,企業總是戴著企業文化的面具,以“文”示人,以文“悅”人而已,也只不過是幾塊小小的石頭濺起的浪花,根本就沒有觸及到企業文化內涵。

CIS的推廣,雖然解決了企業的面子問題,使企業擁有了一張新鮮的面龐,但只是一張面具而已,因為這樣的表情並不代表企業內心的想法,有時候甚至是一廂情願,這只不過是設計公司運用塗脂抹粉的技巧,將企業從頭到腳的美化。最後卻發現這樣的行為無疑於南轅北轍,距離企業文化的初衷越來越背離了。

而作為企業文化的始作俑者,廣告公司就是企業文化諮詢公司的前身和雛形,也只是停留在最粗淺的認識階段,不能稱之為文化諮詢公司,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文化建設階段

企業文化絕對不應該停留“以文示人”、“以文悅人”的原地,企業文化更應該是“以文化人”、“以文化行”,企業文化更注重“化”,就是要起到感化、同化公司的員工的作用。企業重新認識了企業文化,更加觸及到了企業文化內在因素,很多的企業在提取了企業文化的DNA:企業的共同願景、核心價值觀與使命。

當我們處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我們只是解答了是什麼的表象,更需要深層次瞭解為什麼的本源?企業文化絕對不是虛有其表的文化,企業文化更應該關注現象背後的本質。由此便進入了企業文化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一階段對於企業文化的認識已經發展到了企業文化建設階段。

當我們處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往往是帶著質疑去追溯企業文化的本源。當我們揭開了企業文化的“皮毛”,就會發現企業文化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員工的行為、企業形象、企業辦公環境……於是企業文化也越來越鮮活了,更多融入了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當中,企業文化慢慢地迴歸本原,開始融入了企業,與社會、國家、企業、員工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