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案例分析

職場 閱讀(1.2W)

在企業經營管理的任何時期,企業文化都是存在的。有關日本企業文化的案例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案例分析
  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案例

索尼公司是60年代崛起的企業,至今已經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索尼對於日本商業的意義,在於讓“日本製造”由“山寨”的代名詞變成了“東方精品”的代名詞。

索尼最早被稱作東通電會社,第一件產品就是當時看來特別科幻的電飯鍋,而因為東通電生產的該產品過於簡陋,最終淪為失敗作。

當時歐美最為流行的電器製品是收音機,當時日本處於戰後百廢待興的時期,民眾的工作壓力以及民族信心的潰敗,需要直接的資訊和娛樂去調和。於是日本開始瞄準國內的收音機空白。開始大規模仿製電子管收音機,在三菱、住友、三井三大財團的聯合壓制下,總算存活下來。

基於東通電匯集了舊軍人裡面的技術工,很快,他們製造出了更為輕便的單晶管收音機,並將其作為拳頭產品,在日本國內打響了名堂。

日本東通電(索尼)的成功,成為了日本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模板,從紡織業到印刷業,購買歐美技術,並將其投入應用,大量生產,成了當時日本企業的群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將對方最成功的技術學過來,並用於己身。

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兼好法師所著之《方丈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某位雙六(日本的一種)高手,他的祕訣是“欲勝緩敗”,即為,將最容易輸的方法想出來,並棄用之,先讓自己存活下來,再慢慢尋求勝機。

存活二字,祕訣就在於“模仿”,模仿的方向,自然就是當時最暢銷的產品。這一點,我國的“山寨風潮”即與當時日本中小企業如出一轍。

  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

戰後日本在短短30年時間裡就使自己從一個被戰爭催毀的戰敗國一躍而成為經濟大國。令世界驚歎。人們不禁要問,日本究竟靠什麼手段實現經濟騰飛的?在諸多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獨特的企業文化。

日本企業文化的獨特之處首先表現在它獨特的經營理念。日本企業沒有將獲取最大利潤作為首要目標。相反,他提出產業報國,以社會為己任的口號。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對國家乃至全人類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從下面日本知名企業的社訓即可看出這一點。松下電器:“產業報國”。豐田公司:“上下同心協力,以至誠從事業務的開拓,以產業的成果報效國家。”京瓷社訓:“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日本TDK公司:“為世界文化產業作貢獻。”

日本企業都把履行社會責任為國家盡忠放在了首位。究其原因,這與日本的傳統文化觀是一致的。3世紀後期,中國的儒學經朝鮮傳入日本。儒學傳入日本後,其核心思想發生了變化。中國儒學特別重視“仁”,而日本的儒學特別強調“忠”。在封建時代對主君盡忠,明治維新後盡忠的物件從主君轉移到了對天皇盡忠。尤其是對天皇盡忠被看作是一種最高的道德。這種對主君對天皇盡忠的儒學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內化為日本人的內在思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天皇從“神”變成了人,而對天皇盡忠的思想就內化成為對國家和社會盡職盡忠。也就是說,國家觀念是日本國民道德的核心。

在日本的傳統觀念中,“商”一向被視為民之末而受到鄙視。據說被譽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在剛剛進入商界時內心也非常矛盾,不知應該有怎樣的操守。於是他想起了曾學過的論語。《論語》中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也就是說富貴是人人都追求的,但是不仁不義的富貴應該拋棄;如果是仁而義的富覺,誰都可以去追求。從這裡澀澤榮一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工商人士找到了追求利潤的合理動機,破除了日本人恥言富貴的傳統觀念。同時澀澤榮一根據孔子“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的思想提出不僅要富民,而且富民的最終目的是強國。也就是說辦企業經商的目的國家利益才是惟一的目的。這樣,國家觀念不僅是日本國民道德的核心也成了日本經濟道德的核心。他的這種理論也就是他提出的有名的,〈論語〉算盤說。〈論語〉算盤說為後來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是日本企業文化的'精神基礎。

日本企業文化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獨特的企業制度――終身僱傭、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

每年大企業通過對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面試,選擇錄用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最初幾年,他們受到全面培訓,或擔負各種工作,擴大他們關於公司的知識。最有前途的人可能被授予最有挑戰性的職務。被認為無能的人,通常也不會被解僱,因為公司要嚴格遵守終身僱傭的原則。年功序列和終身僱傭密切相關。它根據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年數、學歷等確定其工資和職務的制度。企業內工會指企業內部的工會,它只限於企業內部,不分工種。成員只限於科長以下的員工。企業內工會成為員工與僱主之間交涉的主要角色,它緩和了僱主與員工的矛盾,有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

這三項制度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終身僱傭制可以使職員產生歸屬意識和效忠精神,年功序列制可以使有才能者發揮實際作用,同時也可以從公司獲得相應的物質獎勵,企業內工會可使職工參與決策,成為公司助手。

日本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中根千枝曾發表了《縱式社會的人際關係》一書,她認為日本社會在結構上的顯著特點是“縱式社會的人際關係”。縱式社會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集團要求個人必須全面參與,即個人一旦加入某個集團便只能屬於某集團。在集團內部強調“縱式”人際關係,人們排列出序列(等級)。例如傳統的日本家庭中本家和分家的關係,本家即父母,長兄等,分家即兄弟、孩子、家臣等,本家的權利至高無上,對分家有絕對的控制權。並對分家的生活安全負有責任,分家有盡忠於本家的義務。這是“縱式社會”中最典型的形式。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企業文化的形成等都根源於此。

日本企業文化的獨特性還體現在以“和”為代表的團隊精神和以“勤”為代表的進取精神。

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國家,災難大多來源於天災而非人禍。日本處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火山、地震、和海嘯十分頻繁。為了從災害中求生存日常生活中人們必須團結一致。日本地形中平原僅佔15%,而且很多在斜坡上,為了完成水稻的精耕細作,必須依靠人和人之間村和村之間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艱苦的自然條件培養了日本人團結協作和勤勞的品質。這種品質流傳下來,便形成了日本企業中的“和”與“勤”的精神。例如: 在日本企業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員工都有一種孜孜以求的精神。並且經常加班到很晚。被人們稱之為勤勞的工蜂,這正是和與勤精神的體現。

縱上所述,日本企業文化的產生是在自己民族底蘊的基礎上形成的,充分顯示出本國文化的特點。隨著世界國際化資訊化的加速,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正在拉近。中國的企業也必須將發展前進,擁有自己的百年、千年企業。也必將形成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希望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要迷失自己,而應該充分汲取中國文化的營養,創造出自己的企業文化。

  日本企業文化的建設方法

企業文化建設成敗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看企業文化在員工中的內化程度,是看員工自覺踐行的程度。優秀的日本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注重知行合一,企業精神、企業理念已經成為企業員工的生存方式和工作習慣,體現在員工的言行之中。這些日本企業主要採取如下措施來提高員工的文化執行力:

一是進行企業文化培訓。這是日本企業的通行做法。優秀的日本企業都建有員工培訓中心、人才培養基地等培訓機構。日產公司是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2003年7月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全面合作,這個公司規定要對新招收的員工進行為期6個月的系統培訓,主要是學習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崗位操作技能等,培訓結束經過考試,確認符合公司的用人標準後方可進入實際工作崗位。

二是通過各種儀式,舉辦多種文化培育活動。日本企業提高員工文化執行力更多的是滲透在日常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中,如:舉行入社儀式、創業紀念慶典、每個經濟年度的慶典儀式、車間懇談會等,其中荏原株式會社的案例教育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荏原株式會社成立於1912年,主要從事風水力發電的機械製造、環境工程機械製造和精密電子儀器製造業務等,2003年3月23日因排汙管連線錯誤導致該會社藤澤工廠發生二噁英洩露事故。事故發生後,荏原株式會社認真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制定了5條基本行為準則,並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基本行為準則再確認日,由董事長從8點30分開始對員工進行30分鐘的演講,用藤澤工廠發生二噁英洩露事故的案例,引導員工對照五條基本行為準則反省自己,查詢差距,提高踐行基本行為準則的自覺性。

三是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做到全員構建企業文化。員工不僅是文化育人的物件,也是文化建立的主體。這在JR西日本鐵道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JR西日本鐵道公司18年前由國有轉為民營後,企業文化面臨著轉型,這個公司注重充分發揮員工的作用,通過開展“我的建議”、理念徵集、統一朗讀“感謝乘客利用JR鐵路”的宣傳用語等活動,組織全員參與文化建立,營造人性關懷的文化氛圍,確定了新的經營理念即:“立足於尊重人性化的立場,在建立勞資信任關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鐵路事業的活性化。同時,以成為一個受愛戴的、共同繁榮的綜合服務企業為目標,作為國家的主導企業,積極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做貢獻”,從而成功實現了文化轉型,塑造了企業新形象,促進了企業的飛速發展。